眼与心-杨参军绘画作品展

          (1/23)眼与心-杨参军绘画作品展

          (2/23)人物系列

          (3/23)人物系列

          (4/23)人物系列

          (5/23)人物系列

          (6/23)人物系列

          (7/23)人物系列

          (8/23)人物系列

          (9/23)人物系列

          (10/23)人物系列

          (11/23)人物系列

          (12/23)静物系列

          (13/23)静物系列

          (14/23)静物系列

          (15/23)静物系列

          (16/23)静物系列

          (17/23)静物系列

          (18/23)静物系列

          (19/23)风景系列

          (20/23)风景系列

          (21/23)风景系列

          (22/23)风景系列

          (23/23)风景系列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眼与心-杨参军绘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09/29~2017/10/18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798艺术区中二街D06-3 -(方圆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方圆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杨参军

        出品人:贾新伟

        策展人:陈子胄

        开幕酒会:2017年9月29日下午3点


        事实上我们也看不见一个心灵 能作画,正是把自己的身体借用给世界之时,画家才把世界变成绘画??

        ——梅洛·庞蒂

        为什么西方绘画中有光影,而中国画家只看到线条?

        为什么西方绘画中有色彩,而中国画家只用笔墨?

        在塞尚和贾克梅蒂的眼中,世界为什么会是那样?

        在我眼中,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自从1984 年巴黎回来后,这些问题始终在我心中纠结。1906 年,67 岁的塞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喃喃自语:我是否能达到我那苦苦寻找,长期追寻的目标呢?我每天都在研究自然,却似乎少有长进……

        塞尚苦苦追寻的是什么?梅洛·庞蒂在《塞尚的疑惑中》将其归纳为:他努力在不离开直觉感受中,寻找真实,同时,他追求真实,但又拒绝用以往达到真实的手段。也就是说在看似无法调合的二律背反之中,塞尚将感觉和理性、观察和思考同时融进了直观中,使绘画真正重新回归绘画的本身。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作参考,所以他苦苦寻找,同时,疑惑也就始终伴随在他的绘画中。但这种尝试却开启了西方现当代绘画运动,也让个人的视觉体验和感受成为了绘画的主体。

        贾克梅蒂将视觉的瞬间感受,注入了对绝对永恒的追求之中,他将塞尚开启的真实观推向了世界存在的本身,并影响了具象表现绘画的众多画家们。然而在我眼中的真实是什么?1995 开始的写生,我是以他们为榜样的,23 年以来我的眼中总充满着疑惑和纠结。

        首先我感受到,眼睛要做到全然的“无先验”的观看几乎不可能,因为以往的经验总是在视觉中闪现,而在对象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也是绘画表现之中的已有因素,甚至是照片也全然可以捕捉到的因素。我逐渐体会到,“回到事物本身”和“无先验”的观看可以是我们在已有的价值判断中寻找新视觉基本姿态,但绘画终极的价值却要落脚于你看到了什么?

        在塞尚眼中,色彩的感性直觉揭示了世界理性存在。而在贾克梅蒂眼中,却只有人物鼻尖到耳根的空间距离。塞尚在现象学的境域中生发了全新的审美语言,而贾克梅蒂的眼中投射出的更具存在主义的思想意蕴。

        我曾迷恋于我所看到的任何事物。

        在我的视觉之中,开始是静物,然后是人物和风景。我曾不加选择的描绘我见到的任何事物,那是为了迫使自己进入“无先验”的状态,但却始终感到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绘画思想……,

        今天我艰难的开始了不断的提炼节段。

        直接对物写生确不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特征,但观物和体验,却是常态,“以物观物,物不能瘦其真”,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品质是将“心”安顿于自然之中,让心随着风起云落之动而动,在庄子般清空了的心斋中体味自然,在纯然的游戏状态中表现自然。然而这“纯然”的背后我们也能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取向——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之境。

        潘天寿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我的视线被有选择的引向了生活中最熟悉的人与物之中,我画家乡的发小,在他们已过中年的脸上,我看到了岁月和生命的流变的痕迹,同时也感到了自己内心的冲动;我画家乡的风景,在那些近乎原始的低山浅水中,寻找着儿时的记忆,我更迷恋于在那枯枝麦绿的对比中抒发自己对家乡自然真挚的热爱。

        眼在看,其实是心在看,我的眼睛开始躲避着一些风景,也开始寻找新的风景,特别是近期的庭院创作中,我仿佛感到那些松针和枝干与中国传统文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我深知自己的视觉中有了更多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也有了更多自己的独特的“心意”。

        我在眼与心的纠结中,实践20 多年,我深知写生的行为本身不是我们画画的目的,但只有在直观体验中,我才能感受到世界所具有内涵,因此,我只能不断前行。

        杨参军

        2017年9月

      Processed in 0.150(s)   6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7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