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水墨学术展艺术家座谈会纪要

        作者:核实中..2009-08-18 16:59:36 来源:网络

         由21世纪水墨学术展组委会主办,组委主任付家诚,学术主持程美信,孙磊 、周晓林策展的21世纪水墨学术展于2008年12月25日至12月3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展。

          展览展出了21世纪水墨学术展组委会从国际国内的100多位水墨画家中筛选出程恩平、蔡广斌、杜小同、董俊伟、党 震、岛 子、樊杰颖、傅旭明、付家诚、高 歌、管士骏、何灿波、黄丹、黄华三、和丽斌、何唯娜、李戈晔、李贺、刘进安、刘俐蕴、李心沫、梁越、雷子人、刘洲军、马咏梅、秦艾、沈沁、谭军、王非、徐加存、徐香林、于艾君、严隐鸿、姚媛、张大我、邹建平、郑连杰、张明弘、朱平、朱雨泽、郑重宾等41位艺术家的120幅作品。

          “21世纪水墨学术展”旨在打破十多年来水墨的消沉状态,还原水墨材料的原始张力,突破狭隘民族主义的文化禁锢,使它形成一门形式上不拘手段、内容上包罗万象的开放性艺术,成为表达人类一切思想与情感、想象与创造的精神载体,构建富有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的当代艺术。

          此次画展和学术活动,秉持“自由开放、开拓进取、多元包容、面向未来”精神理念,通过作品展出,让人们清楚新世纪水墨艺术在历史学意义上的可能性;探讨水墨艺术的世界性语境问题,以及它与其它门类艺术和艺术潮流的关系,尤其是它与当代艺术的关系。通过作品展出,探讨水墨艺术的“当代性”问题,这既包含着如何认识传统水墨又包含着在水墨中如何构建当代精神与情感的问题。

          21世纪水墨学术展艺术家座谈会由学术主持人程美信主持,郑连杰、朱平、岛子、严隐鸿、李心沫、李贺、崔庆忠、王非、杜小同、傅旭明、张明弘等艺术家评论家先后发言。

          参展艺术家座谈会由学术主持人程美信主持。

          旅居美国纽约的参展艺术家郑连杰首先发言:

          首先感谢陈美信有他的策展和召集,我们聚在一起有一个说话的平台,也感谢展委会主任付家诚,策展孙磊、周晓林。

          我是来自最远的一位旅居在纽约的参展艺术家,带来的作品是18年前为纪念两个德国统一在长城上拓印创作,也是第一次把这个系列之一的四幅作品呈现在我的故乡观众面前。

          我以感激之心,对21世纪水墨学术展将建立在公平的美术史中的严肃意义给予肯定。就3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需要有个重新对艺术本质在全球话语下的见证,并发出我们来自自由表达的所谓民间的声音。从1996年我旅居美国已12年,2004年我对自己提出一个理念"重返故乡",从那时起我每年去华山朝圣,与石至纯道长在清影孤灯下交流宗教、艺术、人文等当代问题。 从当代社会,数码时代到石道长所提出的末法时代的来临,人们如何在内心建立具有神性光茫的文化精神,这也正是宗教、艺术、人文所面临的挑战。

          正如岛子的发言今天当代艺术所承载的"道",不是具体以往的建立在传统文化上的认知,它是普世价值的彰显,是人性自我解放的立场,是超越狭义民族身份的认知。当代水墨所谋求的文化身份,必超越肤色和种族。
          这次整合的学术声音我认为应该是持续性的,要与不同的声音共享一个信心。

          就海外艺术家针对国际背景2006年我提出在双重的文化焦虑下,认定当代水墨从传统走向今天的力度。是在工具上的革命。是社会学、政治学的延伸。

          没有终结的艺术,只有死亡的个人。

          "双重焦虑"面对母语文化在道德信仰上的现实批判。

          中国当代艺术必站在灵魂的高度上,对自由心灵的开放。

          纪念两个德国统一作品在90年代不可能展出,虽然这个进度是缓慢的,正是因为我们远行者的勇气,为昨天和明天付出了我们今天真实的价值。

          希望21世纪水墨学术展每两年一次,在不同的地方持续下去。下面用两首诗奉献我挚爱的水墨艺术:《水墨云烟》和《奇峰与奇峰同在》(略)。

          来自云南的参展艺术家朱平说:

          首先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个机会。以前我一直跟着岛子老师做水墨理论研究,我的硕士论文就是关于实验水墨研究的。根据我的阅读和研究,我谈三点体会。

          第一,现代水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形态,一直被一个两难命题所困扰着,一方面要使传统的水墨材质进入现代,去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经验。但我们发现一些艺术家在对水墨进行现代转换时,更多的是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形式和方法,他者的影响及痕迹较为明显,既是受到来自他者的影响,那么其艺术的原创性自然也倍受质疑。于是,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转型,这就是两难命题的另一方面,即怎样摆脱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凸显当代水墨艺术的东方文化身份问题。但我们又发现一些艺术家却因此掉入了彰显民族文化身份的幻境中,大谈水墨的民族性,这实质上已经让水墨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让水墨去背负几千年文化,后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艺术家的探索力图突破这一两难命题。

          第二,想谈一下在当下怎样审视水墨的问题。如果我们将水墨看作是背负着几千年文化复兴重任的艺术载体,这个包袱实在太重,这反而会影响艺术家对问题的关注和表达,而如果我们仅仅将水墨看作是艺术表现的媒材,不要让它去背包袱,反而天地更宽了。马塞韦尔、纽曼也用水墨进行过创作,干嘛要让水墨去背民族包袱呢?我想说的是,放下包袱我们的天地会很宽。另外,一些批评家认为,水墨是不具有当代性的,一种传统的材质是难以进入当代的。这都是因为一提起水墨就自然和传统、民族文化发生联想的缘故吧!所以,放下包袱,水墨才有进入当代的可能性。

          第三,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水墨并非无所不能,水墨的一次性、随机渗化性等材质特点决定了它的有限性,比如说,让水墨去做象油画一样写实的工作,这无疑于拿水墨的短处去和油画的长处比,费力不讨好。好的,我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参展艺术家严隐鸿发言: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谈一点, 没有多少理论。感谢组委会和美信老师能够看中我这件15年前的作品。时过境迁,当我再次站在这件作品面前,听到当下21 世纪的观众的感叹感言时,我不禁产生一种自责和检讨。因为至今,我还没把自己当作是个艺术家或画家,去营建一个大工作室,以适应自己喜欢画大画的特性。我善于在小于画面的空间里,踩在自己的画上作画。我以为这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作品可以卷起来。我担心一旦在798、环铁艺术区等艺术的集中营里定居,艺术将会成为自己每天的工作。而一旦明确了身份,明确了态度,就明确了一个生活的范围,就明确了情感和思想的框架,艺术就变成创造作品的必须,而非自发的生长。我对这一点感觉看得比较重,因而十几年来我尽量逃避艺术家身份,努力去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简简单单地生活。水墨是我学生时代选择的专业,我喜欢它的写意传神。写意,既是无形的,精神的,我不知不觉地也赋予了生活一种写意情结。这个世界在我看来是疯狂的,我足可以从中吸取激情去疯狂、去创作,对我来说,这就够了。就先谈这些。

          参展艺术家李心沫:

          首先感谢程美信先生,感谢组委会。很遗憾,我的作品没有通过审查。但是在画册里可以看到,所以我的展览在书上,当它刚进入展厅就结束展览了。从毕业作品展到上上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展,再到这次的21世纪水墨学术展,我都是用的这个系列的作品《阴道的记忆》(所不同的是上上的展是图片),但每一次都是被禁止的。毕业展我画了四联画《阴道的记忆》,分别是《阴道记忆之爱情记忆》,《阴道记忆之战争记忆》,《阴道记忆之流产记忆》,《阴道记忆之分娩记忆》,但是被系里强行撤掉了,理由是这是组织的决定,我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上上美术馆的展览我用了后来拍的一组图片,同名的《阴道的记忆》,韩涛还特别的布置了我的作品,把作品放在展厅的地上,很多人不小心会踩到,那个展览方式似乎更切合我的作品所表达的精神。但展出的第二天韩涛打来电话说国家安全部和中日友好协会的人来看展览说要把我的作品撤掉。韩涛说要再争取一下,后来没有结果。

          这次的21世纪水墨学术邀请展,程美信邀请我参加,我又用了这组作品,原来程美信说没有问题,但开展的前一天他打来电话说我的两幅作品都被拿下了。

          尽管作品被禁展了,但我并不感觉沮丧,因为我知道我做了我理想中的艺术——打破世俗的禁忌与道德伦理的边界。表达我所感知的世界真实。

          我的创作都源于我的生命体验和表达的需要。原来我是学习国画和书法的,其实沿着那条路走下去,应该会做得好的,但我越来越发现,我的内心世界的强烈感受,比如那深重的疼痛感是用一张宣纸承载不了的,除非我关起房门过长久隐居的生活,让自己沉浸于唐诗宋词的意境里,但当我要出门感受传统中国画和诗的意境时,我产生了极大的挫折感,因为我看到那些水都变成了黑色,到处是被人工破坏的痕迹,我寻找不到自然,我只看到被伤害过的自然。身处那样的自然当中,只有痛心和恐惧。

          当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创作的虚伪时,我决定改变媒介和表达方式。所以后来开始做影像和图片。因为那种方式更直接,绘画尤其是水墨画,总是要隔着审美性的面纱,传统绘画语言的经验记忆会无形中束缚住表达的自由。况且,每一种媒介都是有局限性的,水墨不是万能的,水墨材料和中国的哲学及中国写意系统是成为一体的,当进入机械复制的时代,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水墨已经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觉敏感区域,如果去掉民族性的这层外衣,水墨似乎早已该成为遗迹。民族的复兴来源于创造的力量,而不是企图让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复活。

          对于我,艺术是我为人生寻找到的一个出口,我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才来做艺术,因为我的人生经历许多的事情,充满痛苦与创伤,而除了艺术我找不到任何他物可以慰籍心灵。我经常表现伤害,那是我切身的感受。《阴道的记忆》是我的生育的体验,那很真实,很多人特别是女人看了都会感到那作品很真实,因为那几乎是每个做母亲的女人的集体记忆。那是有关女性体验的,更象是女性主义的作品,但所有的定义和命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用一种我认为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自己。
          来自上海的参展艺术家李贺说:

          大家好!

          首先感谢主办方,感谢学术主持程美信老师,能有机会和在座的艺术家做一次深刻的交流,我很荣幸,看到了很多优秀作品,这一次是我很好的学习机会,也希望各位对我的作品作出批评指导,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以后的作品里表达的更彻底些。

          我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执笔22年,往日的岁月里一直在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带给我的乐趣,我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艺术之旅,我深受学院派的影响,在表达方式上还是强调从架构到内容的完整性,但我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开放社会化迅速变迁的时期,我作为70后要去表现我所面对和感受的生活,所以一直坚持自己作品的当代性,在元素的表达上基本是我本人对于现实生活思维意识的概括,从《午夜的地下铁》到《漂浮城市》都是我生活片段的记录,这些立体化的影像纠缠着我的思绪,当代艺术的标志当代性是有问题的,相对于传统水墨而言,作为当代艺术家怎么样去在材料和形式上有所突破,我想这不是新瓶装老酒的问题,我力求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水墨的表达方式,利用平面和立体构成体系的点线面结合颜色和肌理,在主题性方面我想会更多体现当代生活元素,虽然水墨的局限性束缚了一些表达方式,但水墨本身所带来的魅力一直会吸引着我去感恩这个世界的美好,本人学识浅显,不到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理论评论家崔庆忠:

          看了这次水墨学术展览,感觉这是一次质量很高的学术展览。说它质量高,原因有四。第一,就是这次展览体现了很强的水墨探索性和试验性,和当下流行的主张回归传统的水墨创作相比,更具学术性。第二就是这次展览绘画性更强,大部分作品,水墨语言严谨精致,画面非常讲究,并且注重水墨语言在文化因素上的扩张。第三就是大部分水墨画家在进行水墨创作时,在水墨作为材质和传统文化因素之间做着艰难的选择,部分画家虽然注重水墨元素的文化表达,但和传统水墨的文化趣味相比,更多的还是在探索一种新的精神形态的水墨语汇,其目的是为了从历史的维度表现生存在当代的精神困境。第四就是这次展览的组织正如其展览的名字一样确实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性和独立性,和目下许多名家唱堂会式的纯商业操作的展览有质的不同。

          匆匆看了诸位画家的作品,感觉每幅作品都很认真,也很有质量。仔细回味其中的许多作品,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感觉。第一个感觉,就是感觉这次展览的水墨作品和上个世纪末兴起的试验水墨相比,更加理性了,似乎少了一种敢闯敢干的创作激情和个性思维。尽管每人的个性面貌都很强烈。另一个就是,感觉部分作品有某种回归本土文化的倾向,相对保守了。

          我之所以认为本次展览更加理性,是指和历史上的试验水墨画家相比较而言的,更多的或许是我的印象。但是也确实可以看到,这次参展的许多画家,更注重经营画面,更注重形式语言的开拓,情绪化的东西,个性化的东西,被严谨的形式探索所压抑,感觉画面本身并没有完整的反映画家的自性和心性,以及那种我所期待的强烈的对于传统水墨语言符号化和文化化的冲击。就其中的一些作品而言,画家在水墨语言上的相对谨慎和认真的探索,给我的感觉就是和以前的水墨试验型的画家相比,更加理性了。对艺术语言的理性探索当然没有错,可是一个试图冲破水墨语言的传统藩篱的新的探索型的水墨画家,当他过于理性时,是否由于相对缺乏感性和激情的冲撞,创造性会受到某些抑制呢?那种出自反对保守的艺术力量是否会因此而减弱?新的水墨语言和艺术可能性的出现是否会变得更加困难?在进行反传统和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时,更需要胆魄和过人的勇气!

          我感觉作品相对保守,是感觉这次水墨展览的部分画家,和上个世纪末崛起的试验水墨的画家相比,在不经意中相对朝后转了转身,有朝自己的文化回头的倾向,这可能与当下复兴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回潮之势有一定关系,也可能是部分画家试图弥补试验水墨在传统意义和审美认识上的缺失。但是,我还是感觉,水墨绘画从作为材质出发、从作为绘画出发还有许多可能性,水墨在我国历经千年在水墨语言的可能性上似乎已被穷尽,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穷尽,主要是指:传统水墨语言在自身的形式意义和技术合二为一的写意诉求以及表现意识上被发展到了极致,水墨的再现、水墨材质的特殊韵味、水墨表现内容和观念的相融、水墨绘画的意义诉求以及水墨语言的问题意识等等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开拓新境界,需要一种勇往无前的精神和气度,站在中国的文化之土上,进行水墨探索,你不用担心本土文化感的失却,因为不管你怎样激进和当代,都会浸染上本土文化的影子,大可不必因为顾及传统文化因素而显得更保守和拘禁。如果你在心理深处顾及传统文化因素的保留和表达,或许会在无意识中失去本该有的创造力。我感觉参展的部分画家,在这一点上显得有些保守,这是存在于当下许多主张水墨探索的画家的一种新保守倾向,似乎有一定的普遍性。

          受付家诚老师的热情邀请,走马观花式的看了这次展览,在这里也主要是说说自己的一些感觉,不是什么深入思考的东西,权作和诸位艺术家的交流吧。

          最后,谢谢付家诚老师的热情邀请和接待。认识了一些久闻而没有谋面的朋友,非常高兴。衷心祝愿这次展览获得大成功!大收获,祝愿水墨学术探索开出鲜艳的花朵,并期待硕果累累!

          参展艺术家王非谈话的主题是:笔墨的异体。

          他说:笔墨的问题,其根本是人的问题。

          笔墨的呈现是人的心理的外化、是精神的缩影。人是笔墨的主体,人的问题不解决,笔墨无从谈起,也无法解决。否则,就是空谈。当代人缺乏的不是笔墨的认同问题,而是笔墨背后的更深层的文化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家应更多的反思自己,从本原上纠正精神指向的偏误,并里外清理自己,将“脏”、“浊”从肉体中割舍出去,将“净”、“清”注入血液,用责任与良知感动自己,使灵魂散发出灿烂的光芒。事实上,一个健康的心灵比肉体更重要,许多人更需要精神生态的环保。当我们埋怨现实时,首先要扪心自问:自己做了什么?个体的次序出现了紊乱,社会的问题就会多起来,文化的问题也就难以确立。反之亦然。时下,常见一群人围着桌子争来争去,热情高涨,实无意义,无非捞个席位或发言权,以达到操作文化市场的目的。笔墨的争论也就成了“文化专家”宣言进步的行头。

          笔墨是个体的人与自然承接后产生的心象。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造就了笔墨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就是艺术风格。人对自然领悟的多少与表现手段的高低决定了其作品的好坏。对自然的领悟就是志于“道”。“道”只有一;“理”变幻其中、结构万象。“法”是低层面的东西,是“道”的输血管。“知识”是据“法”达“道”的途径、是智慧注射器。“知识”与“文化”是两种概念,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读书是为了提高境界,为知识而读书的人带有很大的欺骗性。由此,笔墨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认识与品格;二是表达的能力。人品不高,很难达到精神的穿越,即使有良好的技能,也无济于事。

          我们应正确看待今天、正确看待文化觉醒后的发展过程。科技的飞跃,让现在的人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改革开发以前,物质的贫乏与精神的集中,造就了经济发展后贪欲的极度膨胀与精神、信仰极大的萎缩,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严重失衡,会将一个人击碎,灵魂也不知去向。物欲的过分的膨胀,会使大众审美低俗化、价值标准功利化。当我们自觉地修补自己时,剧烈的疼痛会让很多人放弃责任,或者装上文化的假肢,取悦众人。这种假肢来自东西方,体现在文化态度上就是民族性与世界性,体现在笔墨上就是“拿来主义”或旧式文人的酸气。

          今天的文人哪能与古人对话,学习只是愿望,进不去,也出不来。何况,我们是站在今天看历史,无法知道历史的全部,只能心度,无法翻印。可以说,我们对过去的领略是带着身份差异的解读。传统笔墨的死亡在今天已成现实。中国当代新文化运动,将西方主义塞进被窝做着安抚自己的梦,呓语连篇,英文居多。在西方文化进口时,我们是否做好输入的准备,这是当代文化构建的关键。由于,我们太急于解决问题,给发展定目标、定时间,当遭遇挫折时,往往大伤元气。历史给我们留下一座座山,眺望远方,海上又漂来一座冰山,如何面对?只有冷静地思考、找出问题的所在。如果我们后退几步,给自己多留些空间,那山就不可怕了。任何时代都为文化的发展而困惑,但最终还是发展了历史。我们处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我们应立志于今天,解决古人不曾遇到的问题,这是当代的使命与机遇。时间的选择为我们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当代文化的确立与完善,是引导大众人格创建的基石,也是新笔墨产生的母体。困惑预示着光明,我们处在两种文化撞击的时代,这种撞击必将产生新生体,这是自然的规律、是历史的必然!
          参展艺术家杜小同:

          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这个展览来之不易。感谢策展人感谢投资人。

          水墨到了现在,还有这么多同道在坚持做,而且深入程度较以前又有新的发展,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从我个人来讲,是情感上的认同,更是一种价值的认同。当代艺术轰轰烈烈搞了这么多年,水墨作为一种饱含东方民族意蕴的艺术方向,需要肩负起中国艺术当代化的责任。在多元的艺术建构中,它包含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提供给当代世界一种特有的观念和视角,意义也许更深远。

          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水墨的发展将产生出不同的结果,可能很多的艺术家只是把水墨作材料。从我个人的角度,他不仅是材料,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角度,思维的角度。差异才是文化的价值体现。体现在不同的观念下的全球当代艺术的大同趋势。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水墨的历史不算太长,还有更多更早的表现形式。关键是承载着背后深层的文化观念与思维。当然,我们将面对如何将有意义的文化思维转化成一种当代的话语,体现中国对当代世界的贡献。这里就有一种水墨承载当代价值的问题。水墨如何转化成一种对当代艺术有贡献的意义形式而不是旧的水墨观念。文化的可能性远比水墨自身有意义的多。

          基于个人不成熟的理解,希望得到批评。谢谢大家。

          参展艺术家傅旭明在座谈会上发言:

          水墨的多重性

          首先我认为,水墨艺术家的创作不要有思想包袱。关于刚才程美信先生所说以及大家讨论的水墨是否具有当代性、如何表达当代性、水墨的表现局限问题,我觉得这些是问题但也不是问题。从我的经验来看,水墨语言不应成为我们障碍。我们先从水墨绘画语言的属性上说,孙磊在这儿最清楚最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因为他是诗人。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从文学和绘画比较来看水墨的发展》,现代水墨语言的发展和白话文的发展可以对照,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可以说白话文是现代文学的起点,而“四王”的中国画语言也逐渐现代化。现在让孙磊用古代文言文写出当代人的感受一定很困难,同样让我们用完全传统的中国画语言画出当代人的感受也十分的难。不过有一点是不同的,白话文的发展和演进是和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而中国画水墨绘画语言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前者是文化母体一开始出现就具有全民性,它和时代发展密不可分,后者是文化子体,原本属于文人士大夫社会精英阶层,有加之后来艺术教育技术性较强。水墨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这段时间里发展还是很快的,但它的发展语境已经是中国快速进入的后现代社会,这必然造成目前我们看到的结果,出现水墨是否具有当代性以及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的争论。

          我2003年都在做水墨以外的作品,我们当时在一起的邱志杰现在也会用水墨做作品,那么他的作品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看到许多人都把水墨作为材料和资源来做当代艺术作品,那么水墨到底作为语言还是材料还是资源呢,这就要看艺术家自己的选择,我的体会是其中并没有绝对的矛盾,应该是互通的。如果你要强调作品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立场时,就可以强调水墨作为语言,此外就可以不要求所谓笔墨语言的纯粹性了。

          参展艺术家张明弘发言说:

          在这里首先感谢展委主任付家诚先生,学术主持程美信老师,策展人孙磊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在国家画院美术馆参加这个现代水墨的学术邀请展。

          有很多艺术家艺评家对水墨都谈过很多,有的谈到水墨是材料的,有的认为水墨是精神的,有的主张传统和现代是两码事的,还有表述现代水墨就不能写实,写实就像油画的长处等等… … 其实水墨的提法本身就是和传统的国画是有区别的,因为在现在艺术家的作品里对于墨的运用已经不是传统的精神,因为现代艺术家有着自己本身的精神体验。我们在这里争着争着还没有形成传统就进入历史了。

          文化传统就是历史上引领一代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艺术的思想和作品之后它影响了一代甚至几十代人,当我们还在讨论什么是传统的时候,我们六十,七十年代的绘画没有形成对下一代的影响就进入历史被遗忘了,我们这代人对于我们现代的现代水墨艺术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才是有效的,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谈应该怎么做,首先要理清传统和现代水墨的关系,举个例子:就像一条石头铺的明代老街,我们应该保护,因为那是文物,当然那是我们文化的的一种象征,是优秀的文化遗存,但是这条街往外延伸的路要怎么铺?是要按照我们的传统修建一条几百公里的石路吗?当然不会,由于现在的交通的原因我们还要在路上修建立交桥,难道这样就没有了我们建筑文化气节吗?就丢失了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吗?试想当时在中国开进第一辆火车的时候那是多么的先进,但是我们再看那时的火车只能上博物馆了。因而其实传统和现代是连着的,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不一样,因此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一定会在传达不同时期的精神体验时其文学艺术的精神传达也就有了很自然的不同于前代人的文化精神内涵。现代水墨不是什么反传统的而是一种新的传统的形成,这于元代文人画代替宋代院体画一样,不是那个人也不是件事,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现代的人和我们的先哲们不一样的就是内心的反省方式变化了,民国之前是以内敛唯美,而现在是一个外露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人艺术家的情感传达是以强调个性和充满着激情的,正是这种充满着个性的张扬在传达时原来的旧的传统技法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艺术家的需要了,所以新的水墨样式现代水墨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的。我们这代艺术家做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有效地,关于这个这里我不想过多的去表述,因为艺术是多元的,如果不谈命题创作和政治作用艺术其实是很个人的问题,因为每位艺术家生活经历,文学休养,艺术观点的不同其生活体验和精神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位水墨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有着不同的创作,有内心的反省,有外在的关照,有的关注生存,生命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题材,有的则关注自己内心的反省,关注自己幸福痛苦悲凉等内心体验为题材,只要是有着真诚的精神反照的艺术作品,都应该是让人感动的,那么这都是现代水墨作品,当然其作品的优劣标准也就不再是原来的标准,随着现代水墨艺术的不断成熟,成熟的理论批评也就会慢慢地形成,那样就不至于像现在这么尴尬,一些批评家和画家总是拿着一些不着边际的标准来评价现代水墨。

          最后预祝21世纪水墨艺术作品展圆满成功。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39(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