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文化”潮流中 国画栖息何处?

        作者:核实中..2009-12-01 16:30:47 来源:网络

        八月十三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苏州地区国画截稿日当天,参选的艺术家汇聚一堂,苏州美协人头攒动,当日共收到国画作品126件,规模质量较往届都有大幅提高。

        这些被外界称之为“新吴门画派”的作品中不乏“70后”甚至“80后”的画作,在国画遭受年轻人冷待的当下,让国画界的前辈们感到一丝欣喜。

          “‘吴门画派’正值明代经济鼎盛时形成,现在借着苏州经济的发展腾飞,我们期待再一次的复兴。”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徐惠泉谦虚中带着自信。他说,近年来,“吴门画派”后辈中青年艺术家不断有优秀的作品涌现,这次全国美展的参选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

        吴门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明代中叶形成之后,不断演变发展。沈周、唐伯虎、文徵明、仇英,这些旗帜性的人物,代表着当时书画的最高水平,在人类美术史上熠熠生辉。至今,它仍凭借着不断传承和创新成为活跃在中国画坛的一朵长盛不衰的奇葩。

        但在全球化浪潮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之时,中国的国画也未曾幸免。“国画”在年轻一代当中的生存危机近年来一直惹人关注:火热的培训班中油画火爆,国画却乏人问津;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被列为最冷门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国画作品“迷失”,重技艺而缺精神……

        针对上述现象,徐惠泉指出其中关键,他说,“面对西式‘快餐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越来越疏远;而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涵养,缺乏对其了解,很多作品自然只是技艺的堆积缺乏精神内涵而‘迷失’方向。”

        作为80后一代的年轻艺术家代表,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画学会指导老师段东涛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精英文化,很多人都没有足够了解,而国画市场的现状更使得“年轻人单纯依靠国画,很难生存”,也造成了国画遭冷待,毕业生多转行的尴尬困境。

        谈到解决措施,两位不约而同地建议,首要是从小加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多读国学经典,“告诉他们,到底什么是国画”;同时要改善中国画的教学制度,加强师资;给年轻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徐惠泉说,粉黛黑瓦、小桥流水的苏州氛围和传统文化的浸润,磨砺了当地艺术家“温和”的性格气质,正是这种心态上的“温和”使得艺术家面对当今“浮躁”的市场能够不急于跟进,耐得住寂寞;在新人培养方面,苏州美协组织多次新人新作展览,并其积极牵头新人拜师张继馨、沈民仪、黄钟等艺术家,“吴门画派”的技艺传承取得了一定成果。

        70、80后年轻一代将来能否扛起国画的传承大旗?国画在“快餐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博弈中栖息何处?不知道“吴门画派”复兴能否给中国国画走出困境带来一点启示。

      Processed in 0.139(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