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为表 中国为里——观李新平油画

        作者:核实中..2010-07-16 11:36:01 来源:网络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未来的世界艺术是以中为主,或以西为重?现在已经有人在进行思考和创作。只看《山海经》《蓬莱仙岛》《月桂树》《行云歌》等名称,你会以为中国画家李新平画的是中国画,或者是以油彩画出的中国画。结果当然不是如此。

        李新平说:“我喜欢传统西方艺术,以及其中包含的强烈理想主义和丰富的文化色彩。中国也有辉煌的历史和丰饶的文化财产,如天文学、历法、献祭及无数的传说、民间故事及口述历史。身为当代艺术家,我不打算复制过往的事物,希望借探索中国的礼乐,从中借镜,展现其微妙、华丽及典雅。”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还不只是艺术创作的考虑,而是发现到,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化的传承已经中断、不存。要重新让人认识中国的传统,可以从艺术创作进行尝试。

        他的这番醒悟,是受到法国作家伏尔泰(Voltaire)著作的影响,他发现伏尔泰很喜欢老子的思想;另外,他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学院交流进修时,看到许多教堂里的宗教雕塑,因而启发他将西方学术及美术概念一一融入中国的文化趣味。

        例如,他于2005年完成的《月桂树》,他重新表现这个华人家喻户晓的吴刚及嫦娥故事,再以西方油画改变两位神话人物的形象,另外,还突出了画中人物与景物纯朴真挚的古典美。

        画家也藉此抒发思古之幽情,并带入现代人的感受、感想,如:吴刚应该是快乐的,他不需为其他人生的目标而忧虑,每天只是朝着砍下月桂树的目标前进就可以。

        作品通称为“山海经”
        李新平,195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油画科,198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1993年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学院交流进修,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他也曾在新加坡工作长达七年。2005年至今,他先后已举行四次个展,画风也从过去的写实主义,变成现在的表现主义。

        李新平认为,西方多理性,东方却是感性。建构一个富古老和现代浪漫色彩的乌托邦,一直是文学家的理想和理念,他也朝这个方向挺进。为了达到目的,他广泛阅读了各个宗教的经典,以及中国的民间传统习俗、传说、戏剧、天文和文学作品。

        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通称为“山海经”,因为《山海经》结合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民俗、宗教信仰、自然科学、医学等内容,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他的展出,名为“导”和“化”。他解释说,“导”是横过、穿透、转化及跨越等意思;“化”则把相异的东西融汇和结合。他说:“艺术应该做到像西方交响乐一样,能够广为全世界和全人类所普遍接受。”

        《蓬莱仙岛》
        和中国古代几何原理有关
        李新平的大型作品《蓬莱仙岛》,全画高1000厘米,宽530厘米,全图充满人物和动物、精灵、战马、战车等具体形象。它的构成,让人想到西方的弥撒曲,层层相叠,互相关连,从地面一直升到高空的天国。创作的手法,竟然和古代的“沟股定理”有关。

        “沟股定理”,早在中国商代已由商高发现,记载于《周髀算经》中,故又称“商高定理”。据说,古代希腊的毕达高拉斯发现此一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法国和比利时称为“驴桥定理”,埃及称为“埃及三角形”,也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或毕氏定理。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即“勾”,“股”),包含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和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李新平的做法是:他把全图分切成不同的11大片,最大的长400厘米,宽280厘米;最小是长70厘米,宽30厘米。

        整个画面分成天、地、人三界,最下面是众生。全画构思半年,那是因为中间涉及许多数学的演算方程式。单是完全写实的人物和精灵,就有近30名。

        有趣的是,《蓬莱仙岛》可以直立,也能横放。李新平说:“直立有扩张的威逼感,横放却让人感觉平静、平和。”新加坡的展出,采取直立式。

        观赏时,比较要注意的是:画中人物虽然个个宽袍大袖,像足古代僧院的神职人员,但画中的马车拉法,却是完全地采取秦汉体制,也即:拉马的横扛是在马的上面,西方却在马下面。此外,他也特别欣赏佛经中“众生平等”的境界,并应用在他一些环保的作品中。

      Processed in 0.142(s)   6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