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执迷亦悟——董重近作读后

        作者:核实中..2010-07-16 12:33:56 来源:网络

        非洲有一种很特别的动物,如狼似狗,还有点熊的模样,名曰:“非洲鬣狗”。颈上毛长为鬣,前肢强而后肢弱,主食动物尸首,故裂齿发达以利啮身碎骨。

        这样的东西是怎样钻到董重画面上去的,我不清楚。也许就是它那令人心烦的形象,在某年某月某日被艺术家在某地偶然见过。

        董重的画如山野之灵,总是不期而至,怪怪的,让你感觉诱惑又不太有审美的舒服。在色彩舒展的视觉愉悦中,突然碰上些毛绒绒、湿漉漉、黑乎乎的东西,心脏仿佛被细刷扫过,令人颤栗发怵,但并非热血沸腾,情绪激动。他不想做表现主义画家,要怎样地把个人情感从心底喷出。如果有点什么联系,那便是董重创作中始终难免的情色因素:如手指如鹰喙的枝尖,如虫豸如躯体的桩头,还有叼烟的口唇、垂涎的长舌,生殖力极强的鱼群蠕动着。原欲是一种冲动,而冲动之于身体,是极其个人的感觉与感受。要把握这种稍纵即逝的体会,需要在画布上感同身受,让心境与色彩、手感与笔触共同存活于绘画发生的过程之中。

        董重的画因为大面积平涂 ,再加上色彩纯净、构成文雅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甚或带点日本画澄明静观的禅境。但仔细读来则顿生变异,澄明中充满玄幻,静观中潜伏怪诞,不用通过叙事的言说和喻譬的含义,就直接作用于观者的感悟。装饰的平静与表达的挑衅、平涂的快感与笔触的参差,在这些相互矛盾而又并置谐调的关系中,董重从世俗的生存状态回到画面上,回到绘画书写身体感觉的古老传统。唯一的区别是身处当代,而且身体是个体化和私密性的。这种表达只能借助观念,因为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个体的私密的领域早已为权利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所操控,只有能够挑战文化现实的艺术创作,才能返回到感觉的身体和身体的感觉,才能把个体性的精神方式真正呈现出来。观念不是思想意图,而是关于语境、上下文与作品关系的思维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已不可能生活于古人澄怀观道的审美 境界,除非你的艺术只是在虚假的生活状态中拟古和仿古。

        从个人的偶遇与奇想开始,董重真实而专心地生活在绘画之中,管他什么文化中心比如北京城正流行什么。这种心态注定了董重的作品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要让个人的敏感性重返艺术,我们不能仅仅生活在潮流里,只能生活在自觉与自省的自我之中。就像鬣狗既不是狗也不是狼更不是熊,它只是作为天造之物,活灵活现,生活在非洲。

        我喜欢独特的合理性,喜欢贵州的董重挂在画室的这批近作。——画室窗外,是当地著名的相宝山,耸然而起,突如其来,曾让推窗的我惊竦。

        是为序。

      Processed in 0.189(s)   6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7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