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油画家崔建军

        作者:核实中..2010-07-29 10:22:52 来源:网络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阶段,崔建军的油画作品《丽人行》榜上有名,成为青岛地区唯一一幅入选本届国家级美术大展的油画作品。第七届中国体育美展,崔建军的油画作品《御》从全国六千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青岛地区唯一一幅入选的油画作品。

          

        怀着激动兴奋之情,笔者拜会了这位著名的岛城青年油画家。

          

        天赋遇到勤奋擦出火花

          

        崔建军,男,1971年生,祖籍山东邹平,山东艺术学院首届油画教育专业硕士,现任教于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作为一名执着于绘画事业的青年画家,崔建军始终致力于油画中国化、当代化的探索,持续不断、自由自在而又满怀热情地作画,不断地取得进步,得到画界同仁的一致认可。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多有获奖。崔建军在岛城油画界已是“大有名气”,在中国油画界也已崭露头角。然而,在他耀眼的光环背后也有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困苦,风光无限的表象则隐藏着诸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交谈得知,崔建军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崔传滨是山东艺术学院首届油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毕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受家庭艺术熏陶,崔建军自幼酷爱美术,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天赋。当天赋遇到勤奋就会擦出成功的火花。崔建军凭着对艺术的无比狂热,磨剑十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996年他的油画作品《仙客来与水仙》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1997年油画《玉兰》入选“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油画创作开始逐步走入正轨。



        求学深造之路历经坎坷

          

        为了更深入地探寻油画艺术创作,在山东乃至全国更大的范围内取得进步,1999年崔建军考取山东艺术学院首届油画教育研究生。读研的无数个日夜给崔建军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深造的生活远没有想象的那样风光无限,探索绘画语言的道路更是荆棘丛生。但是,物质上清贫艰苦,精神上却极度充实。崔建军不无感慨地说道:“报到后第一次给家里打电话,在电话里听到孩子的哭声,当时我的心就碎了,有种想回家的冲动。但是想到所深爱的艺术和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还是咬牙忍住了”。在此期间他受到著名油画家毛岱宗先生等多位艺术家的教诲,深入研究和学习了塞尚、高更、马蒂斯、杜菲、康定斯基、米罗等西方现代大师的绘画艺术。

          

        那时的崔建军对印象派一度痴迷,这使得他的绘画实践与导师的现代绘画教学常常错位,而绘画的平面性与直观的瞬间感受的矛盾也迟迟难以解决。这种百思不得其解的痛苦伴随了他的整个读研时代。毕业前夕,崔建军干脆放弃了现代绘画的探索,专心画起了人物写生,逐步形成了印象派写生式的绘画风格。毕业作品《我的父亲》、《憩》等可谓这方面的代表作。恰时,一种对自然色彩模仿的怀疑涌上心头,一种离开模特写生就不会画画的新的痛苦向他袭来,一种对绘画本体语言进行探索的强烈愿望产生。

          

        《梦》系列开启简约风格

          

        研究生毕业之后,崔建军开始尝试着离开写生单凭想象作画。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的油画《梦·系列之029》可谓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画面描绘的是:在一片绿意盎然、藤荫满地的瓜架之中,两位青春少女正在沉思冥想;一匹白马幽静地站在旁边,仿佛天外来客一般。这几个意象似乎并不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之中,只是因为画家梦境的处理才偶然凑泊在一起。但它们却共同组成了一个美妙的画面。画面上的一切都是飘忽不定的。画家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片充满着各种可能性的宇宙。这种多解与多义,正是心象油画的最大特征。画面形式处理干净利落,匠心独运。基本采用平涂法,大块大块的色块布满整个画面,相互呼应,形成流动的气韵。

          

        《丽人行》成就中西结合梦想

          

        这次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的油画《丽人行》创作于2007年8月,是继《梦—系列之029》之后的另一件代表力作。 《丽人行》将崔建军“梦系列”作品中常出现的美丽少女升华为三位唐代仕女,她们在雪地里着短袖疾驰赛马,一派生机。

          

        崔建军说:“《丽人行》是我用西方绘画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西方传统油画,注重透视关系,讲究人物结构,强调条件色,意在对自然的模仿。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大的相通之处,将二者结合创立中国的现代油画是我多年的梦想。历史上的仕女作品多是描写女子的婀娜多姿、柔若无骨,以娇柔为美。但是研究唐朝资料,我才发现在盛唐时代女子是可以骑马射箭、上阵杀敌的,这种阳刚与优美的结合才是我所追求的。于是我把传统的仕女与运动中的骏马嫁接在一起,通过颂扬大唐盛世的壮美表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向往之情。 ”

          

        “读崔建军的油画,脑海中常常浮起的却是中国画的精神和气韵”。这是很多人对崔建军作品风格的评价。北京大学著名美学家彭锋先生这样评论:“崔建军是一位好学深思,勤于探索,有历史使命的艺术家。他的探索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写生,一方面是写心。通过写生和写心,期待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发扬光大,为油画的中国化,进而为抵制艺术的终结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建军给自己负载的历史使命。 ”

          

        确实如此,山东是齐鲁文化重地,传统文化氛围浓郁。崔建军生于斯,长于斯,传统文化的基因确乎已经渗透到了他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标志,并已烙上强烈的传统文化印记。



        新作品又一次发生变化
          

        《丽人行》之后,崔建军的油画又一次发生变化。在创作“梦系列”作品的过程中,崔建军发现,人物开始在他的画面中越来越成为某种点缀,而且,不依靠人物,不依靠面对自然,甚至不依靠任何形象就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在画面上表达出来。崔建军由想象作画自然地进入到抽象绘画的领域。 《墨风》、《听语》、《痕》开始诞生。

          

        2008年9月,崔建军跟随罗马学院资深教授特洛蒂大师进入由他在中央美院主持的写意油画研究班继续深造。在艺术的殿堂,崔建军又重新回到了写生,与大师零距离接触,专心学习西方现代绘画的创作原理。在学习过程中,特洛迪先生这样评价崔建军的绘画:“崔建军是位对西方现代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都有深刻研究的艺术家。羞涩敏感的气质使得他的绘画具有一种浪漫的诗意。 ”

          

        如今,崔建军的油画在梦系列创作的基础上又发生进一步调整,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油画风格开始形成。 “纵深塑造的刻意感和图像处理的现实逻辑感明显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看似漫不经意的平铺直叙。灵动的笔触,沉稳暮郁的色调,微妙细腻的层面感,细微变化着的韵律和节奏感,境由心生、情随心动……人物、布饰、花卉、场景等不失具象特征的图形元素,在舒阔的平面悠悠展开,显得自由而随意。彼此间的关系,从模拟现实的深度组织转换成纯绘画的平面形的穿插、连结或叠挡,颇得构成艺术的法理和趣味,却又显得随性而恣意。画面显示出一种优雅的从容和丰满,给人一份平和的均衡。无疑,这些都依赖于画家所器重并始终坚持的平面化处理。当然,品格上的简淡并不等于结构形式的单薄,贴切的技术处理却能使‘薄意’纯化为一种充满兴味的境界。不一而足,无一处不凝结着画家的智慧和真诚。他在超越个体的经验里挖掘艺术的内在本质,在现实生活平淡角落里攫取精神情感世界里的人文景观,一切彰显着简约中的‘奢华’之美。画家不仅在用视觉观察世界,而且在用心营造‘世界’。他在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的相统一的性质里汲取营养,提升现代艺术的审美价值。 ”(著名批评家杨大伟语)

          

        进修于中央美院期间创作的油画《御》是在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品,于2009年10月入选第七届中国体育美展。作品以写意的笔法描写了一位正在做马术运动的女运动员的肖像,作品典雅浪漫,神秘而富有诗意。崔建军认为《御》是继他的创作《丽人行》之后的又一次突破。

          

        以“写意精神”为艺术理想

          

        采访中崔建军这样谈他的艺术观:“我们与其执着于绘画不如执着于艺术,与其执着于艺术不如执着于观念,与其执着于观念不如执着于人生。所以,一个艺术家倘若具备悲天悯人的胸怀,关注人类终极命运的情结,那么无论他搞何种艺术创作都不重要了,即便他的技法(如果有技法可言)拙劣也无可厚非。我有一个艺术理想,那就是希望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架上绘画领域中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精神,注入到从塞尚到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西方现代绘画的历史脉络中去,从而创立出一种具有中国意味的当代绘画。突破中国传统绘画图式,将中国现代绘画之路从语言形式的层面引入到中国艺术精神的更深层面上来,立足于当下中国创立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绘画艺术。她近于天真童心,邻于原始主义,似乎超现实主义,在浮躁的功利世界里给人类一处清凉纯净的精神空间。”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从印象派写生到梦系列想象式创作,到抽象,然后再回到现代绘画式写生,青年油画家崔建军终于走出一条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中国意味的当代油画”的艺术道路。艺途漫漫,崔建军将在这条路上更加坚定地行走…… 赵强华



        崔建军艺术简历

          

        崔建军,1971年3月出生,祖籍山东邹平,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油画学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首届油画教育专业硕士,现任教于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经历:

          

        1996年油画《仙客来与水仙》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1997年油画《玉兰》入选“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

          

        2004年油画 《梦—系列之029》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8年油画《沂蒙秋色》入选“2008中国油画写生作品会展”。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于中央美院特洛蒂写意油画研究班学习。

          

        2009年5月油画《侗寨的阳光》获“中意文化艺术交流展”优秀奖。

          

        2009年9月油画《丽人行》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9年10月油画《御》入选“第七届中国体育美展”。

          

        2009年10月油画《梦香》获“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油画展”一等奖。

          

        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意象油画的探索及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理论与中国绘画的关系研究,多次在《中国油画》、《艺术教育》、《美术大观》、《齐鲁艺苑》等刊物发表作品及论文,并有多幅作品被中外艺术机构收藏。

      Processed in 0.173(s)   64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