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时代的辉煌——陈可之的油画艺术

        作者:核实中..2010-08-19 14:11:33 来源:网络

          古今中外美术史上,艺术对政治、历史、社会等重大内容的反映,一向被视作美术的头等功能与主流。这在古代中国的上层艺术和西方文艺复兴、近代艺术中都是十分普遍的。作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对艺术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个人的,生活的,抒情性作品固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反映时代重大内容的作品也更是社会的重要需求。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的重大题材,而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总会受到历史的垂青,也是人类社会文体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在整个中国社会正在迅速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则更是如此,呼唤崇高、呼唤阳刚大气的英雄精神不正是时代的需求么?社会呼唤属于时代的艺术精品!可惜的是,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传播,对艺术的文学性、政治性倾向的淡化,“成教化,助人伦”的古训似乎无人再听,偌大一个中国,时下己不太能找到几个这方面的专家高手了。陈可之应是其中之一。

          陈可之是具有这种表现社会历史情结的。这位据说六岁就能画巨幅毛泽东像的画家,可算是从幼年起就以社会性题材踏进画坛。1978年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以后,他的兴趣也仍然专注于这种情结倾向,可以说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交融的思想轨迹延续至今。从对文革“伤痕”反思,到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顾,那时他画《历史》,画《延河水》。这以后,他的《东方之子》、《冬日晨曦》、《和谐的噪声-中国1988》等,又继续朝着这一方向深入发展,到他的巨幅名作《长江魂--三峡纤夫》问世,他这种追求深刻、崇高的社会历史意蕴倾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陈可之对这种追求,甚至在他的风景画上也不例外,《圣峰--珠穆朗玛》、《三峡晨曲》等,也呈现出与社会性题材异曲同归的雄浑壮阔和深刻与崇高的气势。这在对人性崇高追求缺乏的今日,陈可之艺术地表现生活,深刻地表现时代,其艺术成果更是一种可贵的贡献。

          如果说,我们以前对重大社会历史题材的表现曾因太多的政治性套路而大受损害的话,那么,我们发现,陈可之的社会历史创作则与先前的概念迥然不同,其作品匠心独运而自成独特个性,巍然体现出中国油画的东方气派,洋溢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他把一度的“领袖题材”处理得自然质朴,又把奥运“体育题材”构思得兴味盎然,“重大的历史题材”也多从人的角度去发挥,这使陈可之的社会性历史性创作变得朴素自然。陈可之认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重要的不是看其表现什么,而首要的是作品是否具备艺术品所必须具有的艺术特质,是否具有久远高深的艺术境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与众不同,这与其说是构思的精巧别致,倒不如说陈可之以平常心去看待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或者说,我们的艺术家更宁愿在博大之中寻觅平凡,在平凡中重塑博大。这使陈可之的社会重大题材一变以往的套路,其艺术的特质,朴素的生活经验,似乎给这类“疑难重症”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启了新的视角,给人们带来想象的余地和难得的亲近。陈可之准确地把握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时代造就了他的艺术,他的艺术又深刻地表现时代,他的重大题材的新思路可以给美术界以开拓性建设性影响。

          然而,陈可之钟情的毕竟大多是深刻的重大主题。此种题材又毕竟不同于寻常。陈可之对此有其独特的处理形式。他多采用高度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坚实的造型功力、精湛的油画技巧和严谨的制作态度,保证了作品的成功。艺术份量自然也包括着巨大的工作量,在商业化的今日,这种在超大型而又人物众多环境复杂的画幅中长时间的劳心苦志,是十分难得而可贵的。为了创造伟大乃至神圣的精神氛围,陈可之大胆地使用西方表达同样效果的古典主义形式,随心所欲地造成强烈的明暗反差,突出主体物质特性和体积感,突出主体人物或人群,即以强烈的人工光源色造成特定的环境氛围,并以此形式和自然真实相区别的艺术的距离。有趣的是,陈可之把这种本来只应在室内出现的人工光源效果移置于他想移置的任何自然环境之中,这当然就会造成一种场景冲突,一种戏剧性效果,一种东方历史的神秘,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所需要的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但也因此形成一种特色,这使陈可之写实的现实主义又带上了一定的超现实的浪漫主义的性质。这里可以看到对时空的自由突破,看到象征艺术的深邃与含蓄、中西绘画精神的融合,陈可之的艺术手法是多方面的、自由和鲜活的,他从未忽视对艺术本质的重视和探索……。但所有这一切,却始终围绕着他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类的严肃思考与关切。

          陈可之对人生、哲理和思考和表现也同样深刻大气而颇具价值。他的个性鲜明,风格突出的独特形式技巧已与他同样独特的选材和独特的构思相得益彰,构成了他独树一帜的创作精彩样式。作为一个当代画家,陈可之思想明确,不为时风所左右,坚定在自己所选定的道路上开拓着、升华着、塑造着!

          去粗取精,社会需要高品位的精神食粮,时代当然也需要表现时代的艺术和艺术家。陈可之艺术的意义就在这里,陈可之艺术的价值也在这里。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八日于四川美术学院

      Processed in 0.152(s)   64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