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华刚油画 作者:李熙斌 

        作者:核实中..2010-09-02 15:22:09 来源:网络

         艺术就是艺术家对于过去的记忆,对于现实的透析和对于未来的揭示。在湘南新城资兴市文化馆青年画家、作家周华刚的工作室,我有幸目睹了他创作的油画和诗集:一本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周华刚画集》;一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燎原的相思》;画与诗的交织,情与意的交融,让我沉浸于亦画亦诗的乡土情怀的意境中。画家多情,诗人多情,所有的生命在周华刚的笔下变得熠熠生辉。



          周华刚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画坛,主要从事油画创作,一直以探索者的姿态,迈着稳健的步伐。他将绘画视为自己人生的一种使命。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着对油画艺术历史的尊重,体现着领悟绘画语言的敏感。他曾为了绘画材料的发现与掌握四处寻找与尝试,为了寻找色彩的魅力不知画了多少写生和练习;为了领悟造型的真谛而不间断手中素描与速写;为了理解画面结构的妙处,认真地做着近乎刻板的理性推敲,深入地研习与即兴速写交替赶路;他像众多的油画家一样,从现代的生活和个人内心体验方面获得创作母题。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既吸收传统水墨法的程式与笔墨、书法结构和运笔、民间平面艺术品的色彩与图式;也汲取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主义的象征手法,即使是风景、肖像画等等,也往往带有文化象征意味。浏览周华刚的《永远的头饰》、《膨胀系列》、《人体系列》等作品,具有突出的表现性或者说写意性,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表现主义灵犀相通,从中也看到了他临摹中国油画大师吴冠中作品中的中国画与西方油画融合的那种广阔的文化修养印痕,使自己的作品有较多的历史文脉气息。



          周华刚扎根于湘南地域,在作品中尽力反映出湘南特有的气质、审美习俗以及湘南文化思想的内涵,传达出对地域性、时代性的确认,向人们展示着湘南新一代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他是近年来湘南涌现的有代表性的优秀青年油画家。他的风景油画代表作《农家秋色》,2007年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油画)”,在东盟国家展出,并被组委会收藏。这幅作品呈现了他不断拓展中的表现视野与艺术语言,从题材的精神内涵到表现手法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农家秋色》源于周华刚去资兴市团结瑶族乡的一次风景写生,画面呈现的是一幅生态的原始的农家村落,村前淙淙流淌的溪流,水田、菜园、沟壑,阡陌纵横,葱郁树叶缝隙里透射的束束阳光,光束和云彩交融在一起,洒向湿漉漉晨雾气息笼罩的青砖瓦屋……构图借鉴中国画的空白、挪让、穿插的手法,点、线、面结合较完美,色彩强弱变化很明显,呈现一种音乐节奏般的韵律变化,他怀着对土地与自然的热爱深情,用缜密、轻松而细微的交叉笔触,编织进画面底蕴中去,温馨而感人,牵绕心扉,回味无穷,营造了恬静雅淡和谐安详的湘南田园诗般的意境,让你不得不钦佩他对事物宽广的视野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整个画面是那么和谐统一,充满大自然和人文交织的双重魅力,其中不泛他从业内行家或从现实主义大师汲取的艺术精华。



          读周华刚的作品有一种历史的追溯感和震撼人的叙事力量,画中凸显的是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一帧以湘南地域风情符号的民俗肖像,率意地抒写了他对湘南乡土的深深眷恋和诗意情怀。《永远的头饰》入选了中国美协举办的“时代精神——全国人物肖像油画作品展”,并被北京凯晟美术馆收藏。这是一幅青春女性的肖像。头上的银饰既像蒙古族的,也像湘南瑶族女性的。纷繁耀眼的银饰,虽然整体上具有厚重立体感,但他尽量以减法简化层次,力避厚堆和厚塑,以勾勒方式着眼于头饰的某细节的主观表达,无形地促进了他油画语言的变化。头顶部位呈现的是概括的、提炼的湘南田土板块,同时表现了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乍看起来既像头饰,又似湘南乡土的自然风景。构图上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互生,处理恰到好处;色彩上运用了灰与紫、黄与黑的对比,同时,厚与薄处理得当。画中固然存在着对湘南风情猎奇的成分,但这种猎奇又很快从一种旁观者的视觉转换为艺术家的关切,作品基调也因而显得平实、淡定和沉着。



          周华刚描绘的《永远的头饰》系列作品,都以这种基调为主,大多疏离了人物头像面部表露特征,疏离了人物头像的细节性描述,而追求人物头饰与湘南乡土环境渲染的象征性,画面也由此透露出深沉隽永的意味。在周华刚笔下,头戴银饰、盛装出行的湘南瑶女形象,虽然也有瑶寨风情的图像记录性,但更多的是从现代文明的视角,对渐渐远去的湘南地域瑶家的纯风朴俗的追怀和定格,这些作品具有的肖像性、非情节性,无不是他的这种艺术思想的忠实表达。

      Processed in 0.108(s)   6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