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百杰画家特别推荐人物:吴厚信

        作者:李旭明2018-05-26 16:57:34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简介】

        一幅巨作,画出了百年沧桑!

        吴厚信 长期从事电影美术、导演、编剧及电影理论工作。现为国家一级编剧、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国家专家津贴享受者。


        《中国记忆与中国梦全图》


        一幅巨作,画出了百年沧桑

        ——吴厚信油画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情寄青史,画笔圆梦

        记者 李旭明


        2015年9月,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美展落下帷幕,包括毕加索、梵高、莫奈、罗丹、高更、马蒂斯等多位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50件作品集体亮相。然而引起轰动的,却是同时展出的“艺术南京”画展中22米长,1.5米高的巨幅油画《中国记忆与中国梦》,次日《南京晨报》整版报导题为:“油画史诗长巻《中国记忆与中国梦》震撼金陵”。该巨作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跨越百年时间与空间浓缩其中,打动了无数观众,他们长久地驻足于长巻前,惊叹、激动、感慨,有位老者一连三天进场观看,叹称之为国宝!该作在南京首展之后,又先后在北京、山东等地展出,无处不引起强烈反响。《中国记忆与中国梦》创作刚刚完成,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同志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祕书长徐里同志就亲临吴厚信画室,予以关怀指导。徐里同志还为在山东曲阜在展出的《吴厚信画展》发出贺电,电文称:“吴厚信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以艺术之笔坚定执着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生动践行中国梦,中国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佩。”


        《长卷局部之1》


        吴厚信,国家一级编剧、导演、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国家专家津贴享受者。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分配至长春电影制片厂任电影美术师,1984年调至珠江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编剧,2002年在珠江电影集团公司总编室主任任上退休。他的油画《周恩来最后的日子》入选文革后首届全国美展,他早年创作的油画《杨靖宇》至今仍是《杨靖宇纪念馆》镇馆之作;他发表的水粉组画《四渡赤水》誉满画坛;他是电影《苦恋》(《太阳与人》)、《水晶心》、《等》多部影片美术设计师;又为《吉鸿昌》、《丫丫》、《刑场上的婚礼》等十数部影片手绘创作了电影海报;他导演《蛇口奏鸣曲》获第九届金鸡奖纪录片最佳影片奖 ,导演故事片《快乐岛奇遇》获华表奖、童牛奖,导演故事片《沧海雄风》获上海工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他还是电影《好孩子》、《红苹果》、《广州来了新彊娃》、《布拉格有张床》、《荔枝红了》及《鸦片战争演义》、《激情年代》、《家变》、《大刀》、《民国往事》等电视剧的编剧,是《电影空间思维论思考》等许多重要电影理论文献的作者。吴厚信数十年的电影生涯可以列出一长串辉煌的业绩表,然而但他心灵深处自认为自己仍然是个画家,为了证实自己,他重执画笔,2011年在深圳、澳门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更令人惊叹的是2012年他开始创作巨幅油画长巻《中国记忆与中国梦》,2015年巨作完成,情寄青史,画笔圆梦,画出了他晚年的灿烂人生!


        《长卷局部之2》


        一个年过古稀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冲动不顾一切地投入一件艰难的工作?吴厚信清晰地告诉记者:“2012年11月19日,习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后发表‘中国梦’宏论,那一刻起,‘中国梦’三个字时刻在我头脑中萦绕挥之不去。” “中国梦”这一主题实在太宏大,虽多次易稿亦难透彻表达创作初衷,我问自己,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怎么能形象的表现出来?我想到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无数人飘洋过海去美国是为了寻求改变个人命运,而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历史的共同记忆却锻造凝聚了民族共同的希望与梦想,那就是强国和复兴!一代代仁人志士前扑后继奋斗的画面在我眼前展现,电影思维像灵光一样闪现出来,长巻的构思就此形成了!吴厚信马不停蹄地开始草图绘制,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体与精力,也没有理会画作问世后大家会如何评价。但草图完成才发现,难度之大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此刻他发现他自己给自己规定了一个艰难的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巨大的画布面前沉思良久之后,他终于沉重地抹上第一笔,如同当年四十多岁时放下画笔去写剧本一样,今天他又重新拿起久违的画笔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晚年艰难的长征,那一年他刚好七十岁。


        《长卷局部之3》


        吴厚信有一本厚厚的日记本,记录着他创作油画长卷的始末与点滴,画的过程中有兴奋和激情,也常有失去信心的情况,那就是身体出了问题或者对自己不满意,他在日记中告诉自己,这是人生最后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不做,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创作其间五次入院,出院之后仍义无反顾地画下去!他对自己说,要坚持下去,精神不能垮,一旦放弃半途而废,你会结束得更快。吴厚信曾反复强调,创作长卷的这三年是他生命长河中最有意义的三年,每天的感受都非常奇妙如在梦境中一般,经历和享受着梦的愉悦和艰辛,整个过程都在跟自己较劲,他很庆幸坚持下来了,上天眷顾,当他七十三岁时这部震撼之作终于完成!

        “苦难尤来画不成,丹青只对会家吟,二十四史明月在,几人识得梦中人。”著名编剧刘和平读吴厚信油画长卷,作此七绝,谓之一叹!

        面对着22米长的画卷,吴厚信对记者讲述着他的构思,记者跟随着画面仿佛走进了历史,也看到吴厚信的创作激情和初衷:1840年中国禁烟和销烟的正义之举却换来了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入侵,这是古老文明与近现代世界的首次碰撞,‘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自此而始。


        《长卷局部之4》


        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历史画的灵魂。作品突出了林则徐在坚决抵抗侵略的同时,还组织翻译编纂系统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的“四洲志”,又委托魏源将所有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谓之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战败,作者刻画了道光皇帝面对玉玺万分惊恐不得不在一纸屈辱的《南京条约》上盖上玉玺的形象。二十年之后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万园之园’ 圆明园葬身火海,咸丰皇帝逃到了热河,也只能在列祖列宗的画像前撞头痛哭。乞今屹立未倒的残垣石柱形象是历史给中华民族留下的耻辱纪念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不仅清廷与英、法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割让九龙,赔款英法各800万兩白银,而且俄国趁机强迫清廷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至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海参威等约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俄国强占,吴厚信讲到这些时痛彻心肺!惨痛的失败震醒了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长卷表现了1861年到1895年三十多年间兴起的‘洋务运动’及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杰出人物。吴厚信对记者说,令人深思的是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在华夏得不到知音,传到东邻日本却成为明治维新的引擎。日本对我覬觎之心由来久之,成为掠夺和侵略中国最主要的敌人,甲午战争的惨败不但中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且是一百多年以中国人最痛楚、最耻辱的创伤,它使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历史豋峰造极。


        《长卷局部之5》


        当他的画笔触碰到这中国近代史最黑暗的一页时,心中充満悲愤地描绘了邓世昌及‘致远’舰的官兵视死如归冲向敌舰,撞沉‘吉野’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忠烈之魂,永远的英难。他的画笔还没有忘记容易被人忽略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之困守刘公岛,战至弹尽粮绝,拒绝日军劝降,在写下遗书之后吞服鸦片自尽的情节,以及李鸿章赴日与藤博文苦苦周旋,却被日本刺客的子弹击中险些斃命等历史场面及细节。李鸿章指望‘此血可以报国’,但日方依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白银二万万两。李鸿章悲叹如两国子孙将永成仇敌矣!历史证明了李鸿章的话不幸言中。甲午惨败给中国带来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十八省一千多名举子请愿,史称‘公车上书’,维新运动应运而生,但是‘戊戍变法’只维持了一百零三日就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扼杀了。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亡命日本也成为油画长卷重要内容。甲午战争及变法的失败,加剧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不聊生的最底层民众奋起抗争,中国北方兴起了义和团运动。然而‘刀枪不入’的血肉之躯挡不住侵略者的枪炮,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携光绪仓皇西逃,哙炙人口的珍妃故事也在画面中得到呈现。


        《长卷局部之6》


        由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军队组成的联军进入北京城之后,公开大肆烧杀掠夺,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皇宫文物珍宝洗劫一空,侵略者在紫禁城内举行了阅兵式,此乃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吴厚信讲到此处时非常悲愤。李鸿章再次成为收拾残局之人,有一幅著名的老照片,纪录的正是该条约签字时的情形,照片左侧是各列强谈判代表,右侧是庆亲王奕劻和老迈的李鸿章,吴厚信在油画长卷中着了两处改动,李鸿章不再如照片中的那样老态龙钟地坐成一团,而是站在案边挥动双手慷慨陈词与列强讨价还价据理力争,桌案中间则放着一张即将被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中国地图,这正是作者对历史的阐释。《辛丑条约》赔偿巨额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即中国人每人赔一两,从此外国军队被允许永远在中国境内驻札,为三十多年之后的‘9.18’和‘7.7’事变留下了后患。辛丑条约之后十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先行者孙中领导推翻了延续2000年的皇权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功载千秋。长卷尾声是‘五四’运动风起云湧潮水般的浩瀚场面及代表人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长卷的尾声是以毛泽东站在嘉兴南湖的船上迎接革命的曙光,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为整个长卷的结束。


        《长卷局部之7》


        《中国记忆和中国梦》与一般情节性和主题性油画不同,灵活的电影思维成为油画长卷独特语言,是一次电影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记者就此与吴厚信进行了探讨。吴厚信说历史画卷的创作构思得益于我长年的电影生涯同时又终生钟情于绘画,是一次艰难的探索,创作难度在于创作思想必须融于统一又有变化的巨幅图画中。这幅画的确冲破了传统绘画的焦点透视,时空一律的束缚,电影的思维、电影的运动感、电影的空间连续性与镜头的移动、蒙太奇的跳转和銜接都成绘画语言,一百多年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非常繁杂,必须主次分明详略有序,历史时空与场景,情节及人物形象与情绪都必须有机自然流畅地转折与延伸,使画面既有气势磅礴的大场面又有精致的细节处理。为什么这样的作品能夠在吴厚信的笔下诞生?它是偶然的吗?吴厚信的老同学著名电影评论家倪震评论文章中分析得很中肯:“考察一位画家创作和个人风格的形成,必须了解画家的经历和历史记忆,<中国记忆与中国梦>运应时代而生而且肩负重要社会使命,完成这样的巨幅创作作者需要具备至少四个条件,而且缺一不可。首先是能画,没有绘画基本功一切无从谈起,二是艺术家的责任感,三是对表现的历史深入的理解与熟知,四是要有独特的开创性的艺术手法。恰巧,命运让厚信同时具备了这四个条件,所以油画长卷《中国记忆和中国梦》在吴厚信的笔下诞生不是偶然的。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胜利日,面对这幅长达22米巨幅作品,引发了我对历史回忆和艺术欣赏的双重效应,从内容而言,画家笔下描绘的这段沧桑历史,完全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的历史感悟,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怀和赤子之心,从绘画语言角度则是一次有魄力的成功探索,其气势磅礴、形象生动,情感激蕩及细节精致入微深深打动观者。此作在这独特的日子问世,让我感觉到这正是厚信个人的生命奉献和民族的历史回忆自然重合,他以富于激情的历史感和艺术观,在自己的艺术生命行程上留下了独特的、动人的足迹!”


        《长卷局部之8》


        《中国记忆与中国梦》并非是吴厚信第一次接触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创作,1995年为了迎接1997年的香港回归,时任珠影总编室主任的吴厚信受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创作长篇电视剧《鸦片战争演义》的剧本,当年53岁的吴厚信率领一个创作班子并亲自主笔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这件有历史意义的创作,这次创作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对中国近代史的认知和积累,为 20年之后又用他所熟悉的造型与色彩绘画语言阐释历史奠基了基础,长篇电视剧《鸦片战争演义》的剧本创作与油画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的绘画创作,这两次不同媒介的艺术创作在吴厚信艺术生涯中佔有重量级地位,前后呼应,一脉相承。

        随着对吴厚信的深入采访,记者深感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一切都是性格决定的,记者的兴趣卷从油画长卷深入到吴厚信其人及其他的童年和少年。

        性格决定命运,一套自编自绘的连环画拯救了他。


        《长卷局部之9》


        吴厚信1942年生在抗战时期长沙会战的炮火中,其父吳忠亚此时正在战壕里主编第九战区《阵中日报》,母亲带着襁褓中的他乘着小乌蓬船趁夜逃离长沙。他排行第八,自言从小又笨又丑,绝不是个伶俐可爱的孩子,绰号‘苕老八’(湖北话‘苕’就是苯、傻的意思)。没有人关注他,他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快乐。“这这肯定是我迷上了画画的内因!”吴厚信深情地对记者说,没有环境,没有指导,没有钱买颜料纸张,唯一启蒙老师是小人书,花一分钱在书摊上一蹲就是几小时,小人书上的侠客武将都印在脑子里了,于是课本上,作业本上,凡是能够落笔的地方都会出现许多三侠五义之类的人物,后来临摹已经不満足,就自己编故事,大都是某少年遭灭门之灾,后来深山学艺,仗剑云游,最终殊杀仇人,十年雪恨的故事,吴厚信说他至今还能记得和体味儿时画画时那种兴奋和快乐。1949年中国正面临着巨变,那年他七岁,有一天他正趴在教室的课桌上画小人,这回画的不是武侠,而是国军与日本鬼子打仗,他在持枪士兵的军帽上习惯地画了一个园圈,代表是国军的‘青天白日’帽徽,突然一个声音在身后纠正他,你画错了!帽徽上不应该是园圈,要画五角星!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印下了十分深刻的烙印,他就这样经历了的中国划时代的变革。从此以后再画打仗,好人帽子上就是五角星,坏人就画一个圈了!他虽然无师自通但家里並不支持他学习美术,十五岁那年初中毕业,软弱的性格使他无力抵抗家长的意志,报考湖艺附中的愿望被扼杀了,和他一起画画的初中同学考上了湖北艺术学院附中,寒假相聚切磋画技,他发现,原本比他画得还差的同学,半年内竟然比他画得好很多!


        《长卷局部之10》


        这对吴厚信是个核爆般的刺激,1957年,武汉苏联展览馆展出的《攻克柏林》等苏联巨幅油画原作使这个15岁的少年彻底倾倒了,他有生第一次见到那样精美的绘画作品,他对记者说,有时一件事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正是那次参观使他决心把自己的生命与绘画连系在一起。到高中毕业时他已能为自己作主,他竟破釜沉舟,志愿表上只填写了北京电影学院和湖北艺术学院,既使落榜也不读普通大学,打算下乡自学,当‘农民画家’,以此作为对家长的反抗。吴厚信给记者拿出他留存近60年的手稿——《苦难的岁月---少年英雄刘文学》这是他十六岁时依据当时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自编自绘一套连环画,主考老师不相信这出自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之手,于是吴厚信当场默画让老师惊叹,正是这本连环画考官慧眼认识了眼前这个执着而又木讷的少年,最终被两校同时彔取,他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

        “我就像一个海绵,一个饥饿的人进入了一个充满美食的天地,贪婪地摄取。”提起几十年前进入电影学院学习美术,第一次在专业的教学体系下接受训练时的感受,吴厚信眼中依然闪着亮光。5年制的大学生活在吴厚信眼中是一生中最美好的5年,那里有李宗津教授,还有像倪震那样优秀的同学。天分加上优质的土壤,年轻的吴厚信成为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前,本已经被北京电影制片厂录用,自愿把机会让给了离家更近的天津籍同学,而他则远赴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电影生涯。


        《卷首、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刚刚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就迎来“文化大革命”。由于父亲系国民党起义人员1957年又被打成右派,吴厚信自知‘狗崽子’不得造次,于是在革命狂潮中画毛主席像和革命画成为他的唯一选择和避风港,‘人民战争’宣传栏是长影造反派在长春最繁华的街口设置的宣传革命思想阵地,图文并茂,吴厚信成为该宣传栏最主要的画手,他的精湛画艺很快使这个宣传长廊迅速成为长春街头的亮点,吸引了许多热爱绘画的年轻人的关注,有的大学生慕名而来,让吴厚信结交了不少朋友,甚至邂逅一次意想不到的爱情。革命画廊成为吴厚信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揮洒天地,,这也为吴厚信的绘画技艺提升创造了条件与空间。文革结束后,许多城市的毛泽东塑像都拆除了,但长影的那尊塑像却一直保存至今,据说是那尊塑像太雄伟太像毛主席了而不捨得拆,此塑像正出自吴厚信之手。吴厚信回忆说当时雕塑是在长影摄影棚内雕塑的,搭了高十米多的架子,我站在架子的最顶层塑造毛主席的头部,军宣队派‘黑帮队’从地面一层层地给我递泥巴,他们都是当时全国闻名的艺术家,有大导演林农、王家乙、苏里、武兆堤,还有厂长袁小平、苏云,那时我们成天在一起,他们对我说,为毛主席塑像捶泥巴,递泥巴是‘赎罪’,看见这尊塑像常使我回忆文化大革命的岁月,现在它成了那个时代的痕迹,永久的纪念。“文化大革命是我的第二次大学”吴厚信这样评价那段岁月。文革结束时,三十岁出头的吴厚信已是吉林省和长春市知名的青年画家了,刚刚复刊的《吉林画报》就刋出了他的油画《炼钢工人》,吉林出版社出经费特邀吴厚信从走长征路,1979年吉林出版社出版吴厚信编绘的《四渡赤水》画册问世,1977年到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所有电影海报都由吴厚信创作,至此,吴厚信进入早期美术生涯的巅峰。


        《义和团、八国联军》


        《义和团血战八国联军》


        1979年吴厚信接受青年导演彭宁之邀,参与白桦编剧的《苦恋》影片的拍摄,电影美术是吴厚信大学本科专业,是他的本行,导演彭宁、摄影师张松平、美术师吴厚信被称为创新型的‘三位一体’青年创作班子。1979年秋,晚霞映红了长江,《苦恋》摄制组的汽车行驶在湖洲大堤上,此时,彭宁和吴厚信正在讨论即将杀青的影片《苦恋》起一个更响亮的片名,落日中摇曳的芦苇从车窗外闪过, ‘太阳和人’四字从吴厚信嘴中脱口而出,他没想到后来彭宁果然把《苦恋》改成了《太阳和人》, 再后来,影片《太阳和人》和剧本《苦恋》的遭遇则是人所共知了,吴厚信对记者说,他内心一直觉得影片的被批判与改名有关,心里一直有歉于已故去的好友彭宁。《苦恋》的创作经历让我卷入了轰动全国的大事件,即《太阳和人》受批判事件,当年我们那个‘青年’创作班子的成员:导演彭宁,摄影师张松平、副导演于福来都已不在人世了,无以告慰他们的是,时隔三十五年这部影片依然被打入冷宫,无法与观众见面,时代在进步,但坎坷仍在,我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的年代,依然以曾经参与这部存留于中国电影史的经典影片的创作为荣。尽管《太阳和人》受到批判,但影片的思想、叙事手法和造型上的创新仍然像一股清新的空气感染和冲击着影坛,吴厚信也成为影坛人气颇旺的新锐电影美术师。1984年,珠影厂长孙长城看中了四十出头的吴厚信,几经周折,硬是把他作为特殊人才从长影调至珠影,此时正是吴厚信的事业进入坦途,绘画进入巅峰时期,他却仰望另一座险峰,选择了充满荆棘的另一条路,仍是性格决定命运。


        《辛丑条约、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慈禧西逃》


        在电影艺术创作中,吴厚信总想探索陌生的领域,喜欢更处于核心地位和更具挑战性,为了取得导演资格,他付出了非凡的努力,最后终于获得承认而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导演了故事片《快乐岛奇遇》、《沧海雄风》,他编导的纪录片《蛇口奏鸣曲》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影片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至今在电视屏面中频频出现的中国改革开放早期许多画面就是他当年拍摄的,特别是由於拍片与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人,蛇口工业区的创始人袁庚老人结成忘年之交,是他的终生荣幸。他成为著名的‘蛇口风波’的见证者,又作为编剧创作了以蛇口及袁庚为原型的电视剧《激情年代》。如前文所述,放下画笔从事电影编导的吴厚信在影视编导创作方面有长长的业绩名单,记者问道,您一生涉足绘画、电影美术设计、电影海报、编剧、导演、电影理论等多个领域,您认为哪方面做得更好呢?吴厚信沉思了一会说,在绘画事业处于最高峰时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在电影导演领域仅仅是及格,再就是遗憾,电影及电视剧不是一个人的创作,它的成败与影响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同时导演需要的身体及人际关系是我的弱项,至于编剧,那是因为一场重病不得不放下导筒改任总编室主任的,最后成了‘国家一级编剧’,这并不是预先的‘人生设计’,至于电影理论,吴厚信拿出罗艺军主编的《中国电影理论文选》,该书上、下两册,收入了1920年至1989年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理论文章,其中吴厚信撰写的《空间思维论思考》收入其中,他说如果说建树,在电影理论上倒是可以说有所建树,‘空间思维’理论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八十年代以后就没有坚持写下去。


        《南京条约》


        他自认为自己这一生涉足厐杂,始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计成败,亦无遗憾,面对每一次挑战,不管是艺术的、生活的、身体的,绝不苟且,都尽力了,退休之后,重执画笔,如魚得水,欣然自得,是晚年最好的归宿!总结起来,北京电影学院的五年是我生命中最愉快的时光,文化大革命十年是我的第二次大学课堂,长影阶段是电影美术人生,珠影阶段是编导人生,退休后是绘画人生,今年七十五岁了,虽说最后总结为时尚早,但已是人生尾声,此生大致如此了!人生每个不同阶段,都在奋斗,都在圆梦。油画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观众反映之强烈出乎我意料之外,就是说他们看懂了,认可和接受了我的历史观和艺术观,这使我心里得到很大的安慰,这幅作品给我最大的启发是,除了艺术欣赏的审美之外,它更多的是引起观众思想上的思考和共鸣,唤起民族的共同记忆,激发振兴中华的共同梦想,这才是艺本术应有的功能!我希望让它尽可能多点机会让观众看到,不仅仅限于展览馆,而是走进社会,比如走进校园,跟年轻学生们座谈探讨互动,这样它就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希望通过媒体表达我的这个愿望,得到社会的支持。

        吴厚信最后说感谢你的采访,帮助我囘顾过去的岁月,人一生的有许多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梦想,有时梦成真,有时梦想破灭,但不能放弃,一直在奋斗,一直在圆梦,这就是人生。每个人的梦都不同,集合起来,便是民族的梦,时代的梦。

        (采访人:李旭明)


        吴厚信作品欣赏


        《奔向新时代》


        《牧归图》


        《雪山脚下》


        《颜真卿》


        《周游列国图》


        《颜真卿书祭侄贴》


        《芭蕾女》


        艺术年表

        1942年 12月生于长沙,湖北云梦人。

        1959年 自编自绘连环画[少年英雄刘文学]。

        1960年 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1965年毕业。


        1960年摄于北京电影学院


        1965年 分配至長春电影制片厂,随即被派派往黑龙江省绥化任’四清’工作队员。

        1966年 调回长影,画大了量革命宣传画和毛主席像,在長影[人民战争]宣传栏担任美术主创。

        1969年 受工宣队之邀,在長影大院雕塑毛主席巨型塑像,该雕像至今保存于长影。

        1970年 创作巨幅油画<毛主席视察长影>。


        文革中画《毛主席视察长影》


        1971年 参加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美术设计工作,并绘制该片电影海报。

        1972年 任故事片<战洪图>美术助理。

        1974年 任故事片<长空雄鹰>美术助理。

        1976年 为悼念周总理、毛主席,先后连夜绘制二位伟人巨幅画像供追悼会陈列。

        1977年 创作油画《周恩来最后的日子》参加文革后首届全国美展。


        执导《快乐岛奇遇》拍摄现场


        1977年 任长影宣传发行科海报创作员,任职两年,创作了《吉鸿昌》《丫丫》《刑场上的婚礼》《客从何来》《赣水苍茫》、《无名岛》、《延河战火》、《蝶恋花》、《车轮滚滚》等大量手绘电影宣传画。

        1978年 应吉林省博物之邀创作巨型油画《杨靖宇》,至今为靖宇県杨靖宇纪念馆镇馆之作。同年应吉林出版社之邀重走长征路,出版《四渡赤水》水粉组画画册。

        1979年 任电影<太阳和人>(<苦恋>)美术师。(注:此片为著名禁片)

        1981年 任电影<水晶心>、<神奇的土地>美术师。

        1982年 任电影<等>美术师。


        《蛇口奏鸣曲》获金鸡奖领奖后发表感言


        1983年 创作电影剧本<远方>,并发表于当年<电影文学>杂志。

        1984年 发表<电影造型浅论>(<电影艺术>杂志),同年调入珠江电影制片公司。

        1985年 任珠影时代动画制片厂总经理。发表<电影空间思维与设计>(<电影艺术>杂志),

        1986年 发表电影剧本<系在皮绳上的魂>(<银幕>杂志>),并任该片导演,该片在筹备中因故下马。

        1987年 发表<空间思维论思考>(<电影艺术>、并收入<中国电影理论文选>)

        1988年 编导纪录片<蛇口奏呜曲>,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

        1989年 导演故事片<快乐岛奇遇>,获华表奖,童牛奖。

        1991年 导演故事片<沧海雄风>,获上海工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国际地貭大会奖。


        影片《沧海雄风》获上海工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世界地质大会特别奖


        1992年 任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总编室主任,珠影艺委会副主任。任职十年,其间创作电影剧本<红苹果>、<好孩子>、<广州来了新疆娃>、<布拉格有张床>、<荔枝红了>。电视剧剧本<鸦片战争演义>、<激情年代>、<家变>等,并策划组织创作影片<警魂>、<军嫂>、<洗星海>、<安居>、<赛龙,锦>、<走出硝烟的女神>、<邓小平>、<荔枝红了>等影片,使珠影获得华表奖七连冠。


        华表奖授奖大会接受献花


        2002年 退休。潜心作画。

        2011年 创作国画《大唐江山》并在唐山举办画展。

        2011年 深圳举办《天行健---吴厚信画展》个人画展,《起爆》等五幅招商局博物馆馆藏。在澳门举办纪念辛亥百年画展。

        2013年 开始创作油画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

        2015年 历时三年,油画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完成。


        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兼秘书长-徐里与画家吴厚信合影


        2015年9月  油画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在南京2015国际艺术博览会首次展出。《南京晨报》以题为“吴厚信22米油画史诗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震撼金陵”整版报导了展出后的盛况。同年,《当代油画》发表了该作品,《精英》杂志发表了题为“情寄青史,画笔圆梦》专访文章。

        2016年6月 北京电影学院展出油画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并组织座谈。

        2017年9月 向《颜真卿纪念馆》捐赠《颜真卿像》、《忠义报国,翰墨春秋》等四幅画作,并举办个展。

        2017年10月 创作国画《圣城之光》(习近平视察曲阜)并在山东曲阜 举办《吴厚信画展》

        2018年3月 创作国画《奔向新时代》向十九大及两会献礼。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与画家吴厚信合影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8(s)   64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