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达·芬奇时代

        作者:核实中..2009-09-13 10:10:50 来源:网络

        自从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之后,整个世界都掀起了一股长盛不衰的“达·芬奇旋风”,出版市场上,各种关于达·芬奇的图解、正解、野史、戏说、小说……绵延不绝,达·芬奇仿佛从坟墓里张开了他的眼睛,整个世界围绕在一片关于这个传奇大师的探寻之中。2007年初,各大出版社再次推出新一轮的达·芬奇轰炸,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熟悉这位大师比熟悉自己的老师还要多。

          让我们来粗略地看一下这位“巨人”——他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担当得起这个称号。

          任何溢美都无法尽述的巨人

          造诣是多么偏爱这位巨人。他的大半生几乎在漂泊中度过,作为超越时代的巨擘,他难以忍受稳定安逸的生活,又不断受到自我优越感的诱惑;政治是他完成理想的敲门砖,金钱是他达成目标的工具——然而,他鄙视并厌恶他们;他终生未娶,缺少朋友,没有徒弟、后人,对其他人而言他太高深,太琢磨不定了。他是如此神奇地将“肉体与精神、情感与理智、科学与艺术,平衡而完美地统一于一身”。

          关于达·芬奇的生平,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了一本《达·芬奇传》,作者查尔斯·尼科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达·芬奇笔记与手稿的研究,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达·芬奇的第一部详尽的英语传记。

          除了毋庸置疑的“画家”之外,他是雕塑家,为米兰大公雕刻的骑像是世所公认的罕见珍品。

          他是建筑家和工程师,设计并完成了米兰大教堂的建设,主持了米兰运河的开凿,建造了组合式桥梁。他开凿的运河被后人称作“达·芬奇运河”。

          他是发明家和幻想家,曾经设计并实验了飞弹、手枪、大炮、战车、飞行器、永动机等数百件发明;多达七千页的手稿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中。

          他是生物学家,绘制的解剖图出现在后世的课本中。他热心采集动植物标本,完备了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的记录,许多研究成为近代生物学的前导。

          他是诗人、理论家、翻译家,撰写了以19章《绘画论》为首的一系列伟大的艺术专著,成为后人理论学习的范本;他翻译了许多希腊文学经典,为文艺复兴的殿堂添砖加瓦。

          他还是一个数学家,第一次在数学上使用加减符号的就是达·芬奇。他在评价数学时说:“在科学中,凡是和数学没有联系的地方,都是不可靠的。”2007年初,中信出版社推出了一本《达·芬奇的数字迷宫》,作者是一位美国科学家,他在这位大师的艺术风格中探寻科学的内在动力,描述了大师作品中二者在方法、分析模式以及表现形式方面深层次的统一。

          他是歌手,青年时成为佛罗伦萨的当红歌星。他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是运动健将,能把“马蹄铁放在掌心捏成一块铝片”。

          他会双手书法,为了保留自己的秘密,他的笔记都是用左手写成的“反字”。

          达·芬奇像一座伟大的从未有过的山峰,永远是任何时代、任何种族的先驱而接受膜拜。也许,再也没有像达·芬奇这样的巨人了,再也没有人像他这样招来世人众多的妄议了。

          传说中的达·芬奇

          达·芬奇宛如一座冰山,丹·布朗只是撬取了其中一角冰淇淋,便成就了《达·芬奇密码》这样一本无可比拟的畅销书。

          而在野史之中,达·芬奇的一生更像是一个集各种流行元素于一身的剧本。他是一个私生子,这一点他自己也从未隐瞒过。父亲来自一个有头有脸的公证人家庭,母亲却是一个女佣。在他成人后所记录的几千页笔记中,达·芬奇从来不称呼卡特琳娜为母亲,提到母亲时,他总是以“那个卡特琳娜”代替。而他在提到父亲时,几乎总用一种尊敬的称呼“塞尔·皮耶罗,我的父亲”。在教皇都可以与自己的女儿生下孩子的年代里,达·芬奇的私生子身份尽管给他的人生带来极大的影响,但也不是一件完全见不得人的事情。

          同时,达·芬奇在传说中是一个同性恋者。1476年,一封告密信指控23岁的达·芬奇与另外三个年轻人对一名男子进行鸡奸,达·芬奇在死亡阴影下度过了两个月,最终被宣判无罪,但还是在城中广为流传。在他后来的岁月里,几乎没有画过女人的裸体。也有人说,“蒙娜丽莎”的真相,是一个年轻英俊的男子。后来,他先后有过两个最宠爱的弟子,终身未娶,并将几乎所有的遗产留给了陪伴他走完最后几年的年轻弟子。

          近日来书市上有本大热的小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作者是一位英国历史小说家,小说就以达·芬奇的同性恋身份为主线,史实穿插文学创作,蒙娜丽莎是这段情欲纠葛之间的产物,联系着过去和未来的秘密。小说风靡全球,作者当时仅凭故事大纲就售出了14国版权,可见达·芬奇的商业价值究竟有多大。

          2006年5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了一本《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作者是著名的弗洛伊德,当年,他把达·芬奇放上了自己的分析台:艺术史、创造力、科学冲动、情感生活,以及与《达·芬奇密码》内容相关联的诸多隐喻;当然也有弗洛伊德最拿手的对达·芬奇的自恋症、同性恋、恋母情结、性启蒙与性冲动如手术刀般的精确剖析。

          在更多野史及戏说中,由于达·芬奇那令人无法置信的科学创造力,他变成了一个炼金术士,在这一两年来持续不断的“达·芬奇高烧”中,欧美许多畅销书都以这个传说为主线,发展出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有本新书《美第奇匕首》,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博士,故事的主角是一把匕首,当年的达·芬奇曾经铸造出一柄美第奇匕首,极轻极巧却无坚不摧,成为无数军火商不计代价也要得到的稀世珍宝,整本书充满了“炼金术士”的味道。

          比尔·盖茨收藏的达·芬奇笔记

          1994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达·芬奇的《哈默手稿》,手稿纪录了达·芬奇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就,其中包括他关注人体解剖的原因。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盖茨苦笑道:“因为我需要它。”后来,人们才知道,比尔·盖茨并未按惯例将《哈默手稿》(以收藏者的名字命名)易名为《盖茨手稿》,而是恢复了它的初始名字——《莱彻斯特手稿》。这位被认为患有轻度自闭症的科学狂人通过购买行为来向那位生于500年前、第一个“真正”思考人和世界运转机理的科学巨匠致敬,或者,至少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情绪的流露。

          这本72页的“莱彻斯特手稿”,以精致的反镜式文字写下了横跨天文学、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并且一年一次,在一个国家公开展出。或许就在不久之后,我们就能亲眼目睹那些神秘伟大的笔迹。

          2007年1月,三联书店出版了由艾·玛·阿里斯特编著的《达·芬奇笔记》,详细描述了这份被喻为“无价之宝”的人类遗产。书中,既有达·芬奇对自然和科学的思索,又有对绘画理论的研究,还有他对文学创作和生命的感悟。当然,达·芬奇的“反字”艰涩难懂,经常会出现不知所云的事物与符号,想来当年的巨人并不指望有什么人能理解得了他。

          笔记的原稿无所不谈,中间往往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开头说的是天文,或者某种大自然的现象,接下去谈的却是声音的原理,往后说到的又是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的空白处。然而正是这些即兴发挥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在那个思想活跃的年代,达·芬奇的诸多观点,已经达到了何等的境界。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20(s)   6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6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