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的背景(作者:王受之)

        作者:核实中..2009-09-13 10:14:18 来源:网络

          (1/1)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有些人一提到抽象绘画,就说是“乱画”,说自己根本看不懂!其实人对于形象的抽象,是一个心理上早已经存在的审美要求,只要时代条件成熟,自然就会蔚然成风。

        抽象艺术,也称为“无主题艺术”(Non-objective Art),或者“无代表性艺术”(Non-representational Art),是特指描绘没有可识别的具体对象的艺术形式。抽象性的表现和抽象创作,在雕塑、绘画和其它平面艺术的形式上都有。其实,艺术本身就具有抽象的本质,形式、体积、色彩、线条、色调、肌理等等的艺术表现,都具有相当的抽象性。但是,在20世纪之前,艺术家往往使用这些抽象的因素――形式、线条、色彩、色调、肌理来表现可以辨认的形式,因此艺术成为现实生活对象的再现过程,抽象的艺术因素为表达和再现可认知的、我们生活中的经验对象服务,十九世纪末以前,可以说单纯的抽象艺术在西方基本不存在。



        但是抽象艺术在东方是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的。在东方,特别在中国,抽象艺术形式却由于书法的原因很早就得到非常充分的发展,并影响到绘画创作,比如八大山人、石涛等“四僧”的作品中就具有很强烈的抽象表现成分;而中国人在园林设计中对于太湖石的使用,其实也是抽象雕塑的基础。因此,不能说抽象艺术是在20世纪才在西方国家出现的艺术形式,其实在东方,特别在中国和日本,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了。不过由于东西方的长期隔阂,在东方发展得非常成熟的抽象艺术,在西方却基本是一无所知,也就不存在借鉴的可能性了。
        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的发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艺术家们开始对于艺术表现使用的因素和对象进行了重新的研究和考虑,特别是对应光线和视觉过程的研究,开始揭示了一个视觉表现的崭新天地。从浪漫主义时期起,艺术家开始否定古典艺术、学院派艺术的自然主义方法和对对象的刻板摹写,而提出通过艺术形式来达到艺术家自我表现的创作目的,从这个时候起,艺术开始逐渐走向越来越多地采用艺术的各种技法因素来表达自我,而不再强调自然主义的、写实主义的再现,1890年,法国艺术家毛利斯·丹尼斯(Maurice Denis)说︰“我们要记住的是︰一张画,在它被描绘成或者一匹战马、一个裸体,或者什么其它的具体对象之前,它仅仅是一个平面而已,所谓画,就是在这个平面上把色彩按照某种次序进行的组合。”这句话基本代表了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艺术对于绘画的立场,把绘画不再看成是一个再现真实的对象,而仅仅是艺术手段的平面组合而已。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20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这个关系的内部因素则是艺术创作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时至今日,作为一个艺术种类,抽象艺术在西方有接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了,贯穿20世纪艺术创作历史的一个重心,即从具体表象(appearances)进行抽象总结,从而达到把握到表象之下的精神,或者通过这个抽象过程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理始终没变。它完全打破了艺术原来强调主题写实再现的局限,把艺术的基本要素,比如形式、线条、色彩、色调、肌理作为具有本身独立意义的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抽象的组合,创造出抽象的形式,因而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传统藩篱,开创了艺术新的发展天地。


        佛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第三國際紀念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四、五年前后,有些艺术家开始尝试采用纯抽象的形式来表现主观心理,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罗伯特·德洛涅(或者翻译为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和佛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等人,除了德洛涅之外,其它三个都是俄国人。在这几个艺术家中,以康丁斯基的探索最为重要,他被视为真正进行纯抽象绘画创作的第一人。他在1910至1911年创作了一系列完全抽象的绘画作品,因而奠定了抽象艺术的基础。这几个抽象艺术家的重大突破在于︰

        1. 完全放弃了对真实对象的描绘和再现;

        2. 运用绘画的各种基本因素︰形式、线条、色彩、色调、肌理等等来表现自我的心理主观感受;

        3. 把形式、线条、色彩、色调、肌理这些原来仅仅是绘画的元素上升到绘画的主题的高度,绘画的核心成为这些元素的自我表达和组合。


          在他们之后,欧洲出现了一系列前卫艺术集体,进一步探索抽象艺术的可能性,其中以荷兰的“风格派”(the de Stijl group)和瑞士苏黎士的“达达”主义(the Dada group in Zurich)最为激进。

          抽象艺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比较消沉,因为现代艺术在欧洲遭到法西斯的禁止和反对,没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而远离战火的美国也还没有形成现代艺术发展的社会和艺术基础。当时欧洲比较重要的艺术形式是超现实主义和苏联这些国家中主张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写实主义或者批判写实主义(socially critical Realism),这些创作探索都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欧洲现代艺术家移民到美国,从而把现代艺术的精神和实践带到了新大陆。在这个期间,美国发展出抽象表现主义这样强调抽象形式和个人主观动机表现的新流派。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发展得有声有色,成为战后主要的、甚至可以说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在西方控制艺术发展接近有20年之久,其产生的根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形成的抽象绘画。

        但抽象表现主义繁复的形式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的抽象艺术的方式其实还是不太一样的,它具有强烈的美国特色。抽象表现主义对抽象艺术,特别是抽象绘画的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影响巨大,它具有的抽象形式和表现主义的思想内容使之能够形成独立的体系和流派,在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有长达20年的发展,影响了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但是,抽象表现主义如此强大和来势汹汹,也造成其它的现代艺术形式受到一定的压抑,比如不完全属于抽象表现主义的一般性抽象艺术、抽象绘画就基本被艺术评论界忽视了,其实抽象艺术、抽象绘画并没有在抽象表现主义发展高潮中消失,而是与抽象表现主义同时存在,一方面受到抽象表现主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同时具有非抽象表现主义的自我特征,它与抽象表现主义有时候合为一体,不少抽象画家基本上是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但是在1960年代,当波普主义取代了抽象表现主义之后,抽象表现主义逐渐衰退,而抽象艺术却依然存在,保持低调的发展,这个发展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一直维持到今天,依然有一定水平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抽象表现主义已经寿终正寝30多年之后,抽象艺术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对于这个发展的侧面,认真研究的人并不太多。

        当代抽象艺术与战前欧洲的抽象艺术,其延续性大于独创性,从事这种艺术创作人很多也是战后从事抽象艺术的旧人,而当代抽象绘画和抽象艺术也没有对于经典的抽象艺术的观念上或者技法上的突破,因此,是经典抽象艺术的延续发展,这种情况与波普艺术和新波普主义的关系非常相似。在讨论新波普主义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讨论波普的继续存在过程,因为所谓的“新波普”其实并不新,而仅仅是1960年代的波普的一个延伸发展而已,并且在影响上和艺术的深度上也无法和1960年代的波普相提并论。
          当代抽象绘画和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和内在联系,但是当代抽象绘画不仅仅局限于抽象表现主义的框框内,而是具有更大的形式表现空间,因此,我们在这里不简单以抽象表现主义做为框框来讨论当代抽象绘画,而是把当代抽象绘画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中进行讨论。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72(s)   6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62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