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美术

        作者:核实中..2009-11-06 15:39:45 来源:网络

        希腊在公元1世纪被罗马吞并,从此以后,古代世界的文化中心从希腊转移到了罗马。

        罗马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罗马处于氏族部落时期,以后经历了共和国时期(前509-前30年)和帝国时期(前27-公元476年),帝国时期的罗马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希腊,但在文化教育上却又被希腊人所征服,罗马人是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希腊艺术对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罗马美术也有其不同于希腊美术的独特之处。

        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富于想象,他们没有创造成出像荷马史诗那样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的神话故事。罗马人是一个冷静、务实的农业民族,他们的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的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罗马艺术风格不像希腊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伊达拉里亚美术的影响,又吸收了希腊、埃及、两河地区文化教育的影响。在同一时期,罗马帝国各个不同地区艺术风格都各有所异,除了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帝国正统艺术以外,帝国各行省还存在着各种地方风格。

        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

        希腊人创造了古代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使罗马人望尘莫及,但罗马人在肖像雕刻艺术方面却有独特的成就。希腊雕刻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艺术家不仅满足于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

        在建筑上罗马人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他们在技术上首先开始运用三合土,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各种拱券,在建筑类型上比希腊更为丰富。希腊主要是神庙和剧院建筑,而罗马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实用性和纪念性建筑,如集会场、圆形剧场、浴室、桥梁道路、通水道、凯旋门、别墅等。罗马人在建筑的空间处理、节约材料、耐久实用和美观等方面都作了有价值的探索,为以后西方的建筑艺术奠定了基础。

        总之,希腊和罗马艺术可以这样概括比较: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个性的、典雅精致的;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在罗马美术形成之前,古代意大利就已经存在过更早的文化,其中对罗马美术影响较大有是古代意大利的伊达拉里亚美术。


        一、 埃特鲁里亚美术

        埃特鲁里亚是罗马兴起之前亚平宁半岛上最强盛的国家,它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是由11个城邦组成的奴隶制国家。埃特鲁里亚人从事农业和航海业,他们和腓尼基、迦太基、埃及、希腊都有频繁的贸易交往,这些国家的文化都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罗马建筑师在自己的著名中,曾多次赞赏埃特鲁里亚的城市布局,提到它给罗马建筑的影响。从 现存的遗迹来看,埃特鲁里亚的建筑柱式是从多利亚式演变来的。埃特鲁里亚人在城门、桥梁建筑中首先使用了拱券。

        在埃特鲁里亚人的墓室里装饰着大量的壁画,内容大多取材于葬礼、对死后生活的想象与神话题材。在这些壁画中,死者常常被描绘成欢乐的样子,他在参加人数众多的宴会,人们在宴会上跳着舞。人物的姿势、手势、面部表情都极为生动,同时对风景、花卉、景物也有了细致的描绘,人体比例基本成熟,人物动作处理自然,在这里,我们可看到希腊瓶画的影响。埃特鲁里亚绘画的突出特点是色彩华丽,倾向于采用热烈而绚丽的色调,如绿色和天蓝色衬托着黄色、红色、棕色的主体,这些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装饰效果。

        雕塑在埃特鲁里亚美术中占主要地拉。从现存的作品来看,仍然可以发现希腊雕塑的影响,有的雕像脸上还带着古风的微笑,但比古风时期的希腊雕塑更为成熟,内在的情感更为丰富,其代表作有《阿波罗神像》、《母狼》等。

        埃特鲁里亚人还喜欢在陶棺上装饰雕塑,在陶棺的顶部塑上死者的全身肖像。这些雕像有的是单人的、有的是夫妻合像,他们的姿势或躺卧,或站立,后期的墓棺肖像刻画了性格特征很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表现手法简练,表情生动,对罗马的肖像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 罗马美术

        1、 建筑

        罗马美术的主要成就是建筑,而建筑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体现国家强大以及歌颂独裁者的大型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物既有纪念意义,又能为城市自由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同时也满足了贵族生活需要。罗马人最杰出的成就表现在市政工程方面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他们运用三合土做为建筑材料,广泛采用了伊达拉里亚人的拱券,并使之得到了发展。

        万神殿是拱券建筑的杰出代表,它最初建于公元前27年,是一座希腊围柱式的长方形建筑。公元2世纪,哈德良皇帝在原神庙的基础上彻底改建万神庙,把它建成罗马特有的穹窿顶圆形神庙。公元3世纪,皇帝卡拉卡拉又在圆形神殿前建了一座长方形神庙与圆形神庙相连,长方形建筑作为整个神庙的入口,这样万神殿就成为一个罗马与希腊神庙相结合的综合式建筑。万神殿的圆形大厅以它宏大有规模和精巧的建筑结构而著称,大殿的上面覆盖着一个直径为43.5米的大圆顶,为了支撑这大屋顶,大殿的墙厚达6米多。圆顶用砖和三合土砌成,为了减轻圆顶的重量,屋顶越往上越薄,并在圆顶有内部作了深深的凹形方格。大殿的墙面没有开窗户,屋顶的中央有一个直径9米的圆洞作为采光用。阳光通过这个圆洞照进神殿,顶光使圆顶内的凹形方格产生均匀而规律的变化,打破了圆顶的单调沉闷感,天光与墙面产生一种恒定的、深邃的效果,室内的光线和气氛随着自然气候的阴晴而变化,仿佛与天体联在一起。巨大的圆顶仿佛轻悬于空中,像是张开在人们头顶上的又一重天穹。

        科洛西姆竞技场代表了罗马建筑的顶峰。它是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可以容纳5600多人。设计者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环形拱和放射状的拱,对观众的座席和通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它建有内外圈环形走廊,外圈供观众出入和休息用,内圈供前排的观众使用。楼梯安排在放射形墙垣之间,分别通向各观众席。从个形看,这是一座大型蜂窝式建筑,共有4层拱门,1、2、3层分别是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3种柱式装饰拱券门,第4层是饰有半圆柱的围墙。竞技场的形制对现代体育场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旋门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是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而建造的,通常是单独横跨在道路上。帝国时期,凯旋门的建造十分频繁,几乎每次战争胜利必建,到公元4世纪,仅罗马城就有36座凯旋门。提度凯旋门建于公元81年,是提度皇帝为纪念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的。这是一个一跨式凯旋门,门的顶上曾放有提度驾马车的雕像,门的两边为伊奥尼亚和科林斯柱式的复合样式,使它显得结构匀称、明快。在拱门的两侧墙上有两块浮雕,表现了提度和他的军队从耶路撒冷胜利归来的场面。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罗马城现存最晚的凯旋门,它建于公元315年,是罗马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彻底战胜强敌马克森提、统一帝国而建的。这是一座晚期三跨式凯旋门,它有3个拱门,两边各有4根复合柱式装饰,柱基和门墙上都装饰着浮雕,歌颂君士坦丁的功绩。由于装饰过于堆积,显得有些臃肿,其中有些雕刻是从以前的建筑上拆下来的装饰雕刻,虽然规模雄壮,但已经失去了早期的简洁之美。

        纪念柱是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的另一种形式,留存至今的图拉真纪念柱是其代表作。它是图拉真皇帝为纪念对达契亚人的胜利而建的,是一个用大理石砌成的大柱子,由底座、柱身、柱顶三部分组成,共高38米。柱身内有一个螺旋形梯子直通柱顶,柱顶上曾立有图拉真皇帝的铜像,柱身环绕着23圈、长达224米的浮雕带,叙述了图拉真征服契亚人的战争经历。

        2、雕刻

        罗马人在肖像雕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罗马人从很早起就有祖先崇拜的风俗,他们为死者作雕像,收藏在家里,在举行新的葬礼时,再把所有的祖先肖像拿出来参加仪式。早期的肖像是根据从死者面部翻下来的面模制作的,不加任何美化、强调、概括,这种肖像表情死板,没有活力,具有自然主义的逼真。

        罗马人征服希腊以后,希腊雕刻艺术对罗马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临摹了很多希腊雕塑之后,罗马艺术家开始概括、生动地表现对象,开始学会美化人物。罗马肖像的美化与希腊不同的是:他们是在突出个性基础上的美化,这种个性化的美化的例子最突出的是《奥古斯都像》。现藏于梵蒂冈美术馆的《奥古斯都像》高达2.04米,人物造型有力,气宇轩昂。雕塑家把矮小跛脚、体弱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成高大健美的统帅,他宽宽的肩膀和强健的躯干里蕴藏着一种果敢精神。他身着戎装,左手拿着权杖,右手高高举起,正在向士兵发号施令,显示出崇高的威望。他的脸庞也在形似的基础上美化了,像希腊的阿波罗神那样完美。

        罗马帝国后期,由于罗马社会矛盾的上升,艺术中的理想的光环消失了,罗马肖像出现了无懈可击的真实,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人在品质的表现进行了探索,形成了高度戏剧化的心理分析作品。以前的那样静态的庄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内在活动。尤其是在帝国末期,社会进入极度矛盾、不安和动荡之中,罗马人面临着一种普遍而强烈的危机感,社会各种人物在这种危机面前各有不同的反映,有的荒淫堕落、放纵、醉生梦死,有的极度神经质、残暴疯狂,有的竭力逃避现实,主张内心的超脱……,这些现象在艺术中都有反映。

        现藏于罗马博物馆的《尼禄像》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独裁暴君的性格:满头雄狮般的卷发,前突的眉骨下凹嵌着一双凶狠的眼睛,鹰勾鼻子,两个嘴角咬得紧紧,脸上的每一块肌肉似乎都在紧张的运动中颤抖。

        《卡拉卡拉像》成功地表现了公元3世纪的罗马皇帝卡拉卡拉的相貌。此人残暴成性,杀人不眨眼,在位7年即被部下杀死。肖像表现了他咄咄逼人的形象:卷曲的头发和络腮胡子环绕着一张凶狠紧张而又冷酷无情的面孔,扭转的头部强调了他那紧张而暴戾的性格,紧锁眉头的眼神中流露出空虚、不安,复杂的明暗关系和头与肩的戏剧性动作深刻地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马尔克·奥利略骑马像》是个性化肖像的杰作。它创作于公元2世纪下半叶,当时罗马社会出现了一种厌世哲学--斯多噶学派,皇帝马尔克·奥利略是其主要代表。他们主张把眼光从认识客观世界转向内省,注重内心世界的完美、安宁,禁欲、超脱地等待死亡。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消极逃避,反映了一种末世的情绪。《马尔克·奥利略骑马像》是保存到今天唯一的古代骑马铜像,它虽然把马尔克·奥利略当做一个军事首领来塑造,但他的动作、面部表现却含有哲理性,有些颓废、消极和静观的色彩。在中世纪大量破坏希腊、罗马雕塑时,基督教会却把它当作第一个承认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铜像保存下来,说明这座雕像所表现的哲学思想和基督教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事实上斯多噶哲学思潮也是基督教学说的前源之一。这一雕像对以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罗马浮雕具有记事、写实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它详尽地记载了图拉真皇帝率军征服达契亚人的全过程。这些事件和情节是当作史实来记载的,不论是人物的服装还是征服城市的过程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两千多人的长卷式浮雕中,艺术家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手法,出色地处理了情节繁琐、层次丰富、人物众多的构图。

        3、绘画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早期绘画多记载具体的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迪种叙事性绘画保存下来的很少。公元79处,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等3个意大利城市。18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庞贝第一、二、三、四风格。第一风格为镶嵌风格,即在墙上用灰泥塑好建筑细部,做出凹槽分割墙面,涂上颜色,造成彩色石板镶嵌的幻觉效果;第二风格为建筑风格,即在墙面上用色彩画出建筑细部,用透视法造成室内空间比实际上要宽敞得多的幻觉效果,并在墙面中央安排场面较大的情节性绘画;第三风格是埃及风格,强调平面感,描绘精致,在墙面用彩色绘制小巧玲珑的静物和小幅神话场面,具有典雅的装饰感;第四风格是庞贝的巴洛克风格,与17世纪欧洲流行的巴洛克风格相近似,在墙上描绘一层层非常逼真的景物,又繁琐,又富丽,具有空间感和动感,色彩很华丽。庞贝城有名的壁画《密祭》就是第二风格的代表作,表现了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秘密献祭。在深红色的背景上,密祭的场面一步步展开,那些紧张的少女、狂饮的萨陀尔和焦虑的女信徒都处于一种肃穆、神秘和紧张的气氛中。

          来源 :网络

      Processed in 0.102(s)   6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7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