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接受《外滩画报》和《第一财经日报》《南方周末》专访

        作者:核实中..2010-07-02 15:32:57 来源:网络

        吴冠中的家在北京方庄一套小四居的房子,分别是书房、画室,另外两间是卧室。室内装修简单,只铺了地砖刷了白墙,客厅里墙上挂了两幅画,摆了一树含苞欲放的红色腊梅。

        笔者在沙发上坐下来,发现茶几下摆着笔者寄给他看的几篇报道。也许是这个缘故,省掉了刚见面的寒暄和客气,他顾不上给笔者倒水,直接进入采访主题。在北京生活了近60年,他声音里仍然带有老家的宜兴味。

        头发花白、个子瘦小、安静温和的吴冠中,在采访正式开始后,像是变了个人,脸色发红,声音洪亮,眼睛有神,双手挥舞。

        和笔者从几次通电话里得来的那个声音无力苍老的印象判若两人。




        b= 外滩画报
        w= 吴冠中

        艺术教育本来就是特殊的教育

        b:你反复强调,中国艺术水平不高与画家的文化水平偏低有关,为什么?

        w: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有的高中设有专门的声乐班、美术班,文化课就不上了。天天进行专业学习,研究怎么考上美术学院。大学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要求不高,所以很多专业课差的学生,就来报考艺术院校,因为它对文化课要求低,容易考。

        b:今年的高中课改有9个模块涉及到美术:美术欣赏、绘画、雕塑、书法、工艺设计、摄影、电脑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你对这个改革有什么看法?

        w:这样的改革很好,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主要是普及美学教育,让他们多看多欣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这个很重要。现在有的高中设有专门的声乐班、美术班,文化课就不上了,还到文化馆、少年宫进行专业学习。这非常不好,还是应该让他们多上文化课,语文、历史、地理,这些文化课对他们的综合文化水平非常有好处。

        现在社会上美盲太多了,美盲要比文盲多。尽管很多人有很高的学识,但他是美盲,没有欣赏美的能力。因此,我赞成这样的改革实验。

        b:你满意今天的大学美术教育吗?

        w:不满意。我认为学校在招生的时候,要把关把好,把好苗子都招进来。现在的招生程序有问题,在招生考试的时候,先是由普通教师去选一遍,再由助教、副教授选,最后由教授们选。这样的结果是真正好的苗子可能在第一次选的时候就被刷掉了。因为好的学生要看他的基本功、他的可塑性、他的灵感,对艺术有没有感觉。这个把握很重要,一定要好的老师才能挑出来的。

        学生进大学以后,应该让他们自由选择课程,不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现代主义,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学校准备大量的课程让学生自己选择,就像给他们准备一个调色板,根据的爱好、兴趣,自己去选颜色,自己愿意调成什么样,不给他们先调好。学校只考你课程学得好不好,学分够不够,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这样培养方式变了,不再是一个系的学生都是一个样,而是一人一系,出来的都是人才。因为艺术教育本来就是特殊性的教育。

        b:大学的美术教育应该培养艺术精英还是一般美术工作者?

        w:应该有区别。大学的美术教育应该多培养艺术精英和艺术家;少量培养一般的美术工作者。现在还是应该多培养艺术家,因为你培养美术工作者,专科马上变成学院,学院变成大学,级别和规模统统往上升,导致大量招生,录取分数越来越低。

        现在的情况是,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艺术院校也跟着扩招,因为分数低,考试容易,不该学美术的学美术,学艺术的学生大量增加(他们就是为考个大学,不是真正热爱艺术),学校多收学生多赚钱。学校也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但是师资成为了严重问题,教师不够用。

        美术教育培养模式应该是少而精,社会需要的美术家很少,但现在美术院校是大规模的招生,学生比以往都多,这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将来学生毕业以后,社会容纳不下这么多搞艺术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虽然有人对我说他们可以去搞广告设计,做编辑,但这样的工作岗位也有限。他们会不会失业?我很担心这个问题。

        b:现在的教学评估检查让大学校长们很头疼。

        w:对艺术院校的考核还不如变成看看学校培养人才怎么样,有没有好作品拿出来,这就是最好的成绩。作品不行,再搞什么制度都没有用。作品是第一的,现在那些教授、博导啊头衔都是假的,都是虚的,帽子你可以戴,我也可以戴,他也可以戴,这是没有用的,只有出作品才是好的。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


        b:现在还有哪些国家有像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画院这样的官方艺术组织?

        w:没有。可能全世界就中国有。国外协会也有很多,但很多是自费的,民间的,比如沙龙也是这种协会形式的,文学沙龙啊,艺术沙龙啊,是由一些艺术家自己组织创办的,国家是不给钱的。这些协会都是靠出作品生存的,作品出多了,才有基金会、机构会赞助。

        现在,还有哪个国家政府出钱养画家的?美国不养画家,法国只给一些有才华的穷画家提供廉价画室,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鸡,不下蛋。花了多少钱,没有作品出来。你没养好,你能看准哪个是好画家吗?

        b:你为什么对美协和画院不满?

        w:美协现在做的许多事情,对美术家不是很公正。我长期担任过美协一些大赛和重要展览的评委,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作者都在揣测政治要求及评委们的口味,在交上来的作品中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抹去了。艺术本来是多元的,但因为评委都由美术行业内的代表人物组成,因此连环画等画种的评委们同样有权投现代雕刻作品的票。这样怎么可能评出真正的好作品呢?

        我以前提过建议,根据不同的艺术类别进行评奖,或者设置不同的评选组,公布各组评委名单,由作者自由选组参赛。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中国多一些美术协会,都来办展览,不要分什么国家级、省级、地级,公平竞争,真正地百花齐放。

        b:因此,你希望取消美协和画院。

        w:美协、作协、音协、文联、画院这些机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从国家到省、市、县,这些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每年花掉多少钱,没有统一的数字。现在搞改革开放,应该取消这些机构,或者停止财政拨款,让它民间化,谁都可以办协会。这些机构对美术没有什么作用,它提供不了服务,而是来养一些人的。有的地方甚至变成争官位往上爬、争地位这样的机构了。

        现在美协的权力太大了,制约了画家的创作。很多画家都想进美协,他们千方百计与美协官员拉关系,拍马屁,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官职,有一个头衔,好去办展览,或者进画院吃皇粮当专业画家,把画价炒上去。这样的事我见多了。

        你要问那些加入美协的人就知道了,他要进美协要考哪些东西?这些人到地方去,说他是美协的什么人,地方基层的画家和他拉关系,拍马屁给他钱,请他介绍进美协,根本不是看作品好坏,或者让他介绍大赛评委。对这一点,很多会员也是不满意的。

        说白了,艺术创作是一个个体劳动,和组织、集体没关系。从中央到省、市,画院养的那些画家,出了什么作品?比如我当院长了,我要谁进来,属于我的权。你找我了,想进去,要看我同意不同意。有的画家很好,但进不去。进去的画家,以后不能交出作品,没有人对此负责。没有人想去好好画画,都想走关系,能够进美协,能够进画院,有个饭碗有个依靠。

        b:西方国家没有画院、美协,艺术家的生存依靠在哪里呢?

        w:这个我不大清楚。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我说,社会不培养诗人、画家,他没有职业,都是从艰难的环境起步,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成长不起来。

        国外的画家从学院出来了,毕业就失业,他们都是靠卖画。画得好卖得出去,画得不好卖不出去,没有人白养他们的。有时候,你作品好资本家欣赏了,出钱养你给我画什么东西,赞助你搞个展览,出本画册。就这样,国家是不养艺术家的。

        b:国外有专门的美术比赛大赛吗?

        w:对,也有比赛。但是它是私人和一些企业实体办的,背景我不是很清楚。但它们有个好处,谁都可以办,后来经过历史淘汰,某一个奖成为了权威,代表了艺最高水准。它没有我们这样的所谓国家级、省级的评奖。

        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就断了

        b:艺术和生活之间应该是怎么样的关系?

        w:我们应该拉近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中国的艺术教育功能,一直藏在大学里边,没有跟社会生活发生关系,与民众产生互动和沟通。中国美协和画院这些官办机构,没有为拉近普通人生活和艺术的关系做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生活中的美感也很少,缺少美的环境熏陶,我们天天看到的建筑,大部分都很难看。反之,国外的一些城市,同样的高楼大厦,满街的广告,但他们比较注意整体环境的融合,看上去很和谐,这和他们整个国家的审美水准是有关系的,他们的欣赏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艺术教育和艺术环境问题。一句话,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生活和艺术就断了。

        b:普通人跟艺术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发生关系呢?

        w:能够从城市建筑、博物馆、美术馆与艺术发生关系。外国很多的艺术展览都是免费的。中国的场馆都是政府建的,也有拨款经费,但却要收门票。中国艺术场馆养的那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中有很多人不懂艺术。可想而知展览的水平!有时候艺术家要在这些场所办展览,还要花钱租场子。

        全国那么多美术馆,收藏了许多艺术品,它们的艺术价值在哪里?美术馆的东西能不能全部拿出来公开,让人们看看这些藏品都是什么东西?不好的东西打叉,不能要的统统放下去,不能放在美术馆。留下真正好的艺术品,长期展览。谁敢做这个事情?艺术品没有质量就不是艺术品,是废品和垃圾。现在中国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藏品更多代表的是符号和价值,并非美和艺术价值。国外的美术馆收藏艺术品非常严格,有专门的艺术委员会负责。国外的很多公司在搞活动庆典的时候,往往也会赞助一些艺术展览。他们请来非常专业的艺术评论家当顾问,不仅办高水平的免费艺术展,还收藏很多高水平的艺术品,借艺术宣传自身形象,让艺术和生活发生关系。美是渗透在生活里的,这个环境我们也没有。

        b:您老讲艺术格调,这个格调是什么?

        w:艺术就是真性情。我的理解格调是真实、自然的,美的,艺术就是这样。有的人讲真话,这个人格调高。这个人讲的都是虚伪的话、客套话假话,这个格调就低了。

        b:您还有一个论断也比较让人吃惊: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要落后。为什么?

        w:非洲吸收了很多西方的现代艺术,反而比我们现代很多。现代艺术在非洲很普及,中国比他们落后。在过去50年里,徐悲鸿他们认为西方现代艺术是洪水猛兽,都碰不得的。我们人为设置了许多障碍,它们是自然的,没有任何障碍,反而比我们吸收得多,丰富、现代得多。人为的障碍使我们落后了。

        b:您谈到艺术里边技术是基础,境界是重要的。能够诠释一下这个观点吗?

        w:这个境界就是感情的真实,就是情怀,一个人内心的真实,一个人的智慧的体现,他多年思考和多年的积累的结果。技术只是一个手段,学到技术是比较容易的。情怀是多年的人格、多方面姻缘修来的结果,这个是最重要的。艺术的高级品质就是这样成长出来的。




        人民网.天津视窗2月27日电



        [ 本帖最后由 光羽佳 于 2008-3-3 11:30 编辑 ]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光羽佳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光羽佳 当前离线

        UID27 帖子213 精华1 积分3731 威望3731 值 虚拟稿费8360 元 从哪里知道我们的?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2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5-24 最后登录2008-12-20
        登堂者


        2#
        发表于 2008-3-3 10:47 | 只看该作者
        吴冠中作品《春夏秋冬太匆匆》1992年,我搞了一个师生画展,有的学生画得不错,大家不知道,我就一起展,利用我的知名度,把他们也都带起来。我想了一个名称,叫“叛徒画展”。后来好多人说这个不行,社会上要有争议的,怕开不成,于是又改成“师生画展”。创新的东西呀,往往比传统还好。孙子应该比爷爷强嘛,不能老是不如爷爷,那太没出息了

          虽然已经90岁了,但吴冠中仍然保留了年轻时的骄傲和尖锐。年纪越来越大,他感觉剩下的日子已不多,他就越想说真话,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搞了一辈子的艺术,对美术界的是非,赤子之心的吴冠中经常卷入。多年来,“笔墨等于零”、“艺术家不应该养而应该奖”、“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的吴氏话语常常被人提起。他说:“我心里很坦然,我觉得我讲得非常对,都是真话。”


        回复 引用 TOP



        光羽佳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光羽佳 当前离线

        UID27 帖子213 精华1 积分3731 威望3731 值 虚拟稿费8360 元 从哪里知道我们的?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2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5-24 最后登录2008-12-20
        登堂者


        3#
        发表于 2008-3-3 10:47 | 只看该作者   吴冠中今天被公认为是在世的画家中的大师。他已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等处举办个展数十次,在国内外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近百部,多次荣获国内外艺术奖、文学奖,还获得了法国文化部最高艺术勋位,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他的画更是近来不断拍出天价。所以,这样一个人物说出来的话更有分量。

          去年他把美协和画院比做衙门“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在一个泥沙俱下、垃圾箱式的环境里,艺术家泛滥,空头美术家、“流氓美术家”很多,不光是艺术教育,还有艺术场馆、大赛评奖、市场等等“存有问题”。一番话顿时在圈内引起轩然大波,赞同者有之,对骂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但没人否认,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泡沫越来越大的今天,有人出来说话,终归有利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



        回复 引用 TOP



        光羽佳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光羽佳 当前离线

        UID27 帖子213 精华1 积分3731 威望3731 值 虚拟稿费8360 元 从哪里知道我们的?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2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5-24 最后登录2008-12-20
        登堂者


        4#
        发表于 2008-3-3 10:48 | 只看该作者   在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吴冠中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回顾了自己因敢讲话充满争议的人生。

          《第一财经日报》:上世纪90年代末,你说“笔墨是零”,现在提出来快20年了。现在你还坚持这个观点吗?

          吴冠中:当然,我觉得这个很可笑。我的原文不到1000字,原文一开头就是说,“脱离了具体画面,孤立谈笔墨,这个价值等于零”。我真的是觉得我们的笔墨纯粹老一套,什么都程式化,色彩的笔墨,仿文人的笔墨。这个笔墨好,那个笔墨不好。你没有画面,你怎么讲画面?

          笔墨没有固定的形式,它是根据你内容来的,内容需要什么笔墨用什么笔墨,笔墨本身没有什么好坏。石涛就懂得这个问题。邋里邋遢一点什么的,都可以。如果你手法不变,固定的笔墨套路,你不可能有新作品出来。我讲的笔墨,是解放笔墨的,解放程式化的、老调的笔墨,它一脱离了画面,等于零了。

          我讲的是绘画的一般规律,跟西方看来一样的,绘画中间的颜色本身没有好坏,一张画,有的色很好看,你拿下来孤立一看,是脏的。相互影响之下,它形成它的价值,没有这个影响,简直看不出来。笔墨也是这个问题,粗细啊什么的,这个说法都是根据画面来的,孤立讲没有意义:你粗的笔墨好,还是细的笔墨好?从艺术的规律来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人谈这个问题。对于西方,没人查色彩的问题是怎么样的。用笔触的问题怎么样,你用得好就可以,什么笔触都可以。


        吴冠中的家在北京方庄一套小四居的房子,分别是书房、画室,另外两间是卧室。室内装修简单,只铺了地砖刷了白墙,客厅里墙上挂了两幅画,摆了一树含苞欲放的红色腊梅。

        笔者在沙发上坐下来,发现茶几下摆着笔者寄给他看的几篇报道。也许是这个缘故,省掉了刚见面的寒暄和客气,他顾不上给笔者倒水,直接进入采访主题。在北京生活了近60年,他声音里仍然带有老家的宜兴味。

        头发花白、个子瘦小、安静温和的吴冠中,在采访正式开始后,像是变了个人,脸色发红,声音洪亮,眼睛有神,双手挥舞。

        和笔者从几次通电话里得来的那个声音无力苍老的印象判若两人。




        b= 外滩画报
        w= 吴冠中

        艺术教育本来就是特殊的教育

        b:你反复强调,中国艺术水平不高与画家的文化水平偏低有关,为什么?

        w: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有的高中设有专门的声乐班、美术班,文化课就不上了。天天进行专业学习,研究怎么考上美术学院。大学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要求不高,所以很多专业课差的学生,就来报考艺术院校,因为它对文化课要求低,容易考。

        b:今年的高中课改有9个模块涉及到美术:美术欣赏、绘画、雕塑、书法、工艺设计、摄影、电脑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你对这个改革有什么看法?

        w:这样的改革很好,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主要是普及美学教育,让他们多看多欣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这个很重要。现在有的高中设有专门的声乐班、美术班,文化课就不上了,还到文化馆、少年宫进行专业学习。这非常不好,还是应该让他们多上文化课,语文、历史、地理,这些文化课对他们的综合文化水平非常有好处。

        现在社会上美盲太多了,美盲要比文盲多。尽管很多人有很高的学识,但他是美盲,没有欣赏美的能力。因此,我赞成这样的改革实验。

        b:你满意今天的大学美术教育吗?

        w:不满意。我认为学校在招生的时候,要把关把好,把好苗子都招进来。现在的招生程序有问题,在招生考试的时候,先是由普通教师去选一遍,再由助教、副教授选,最后由教授们选。这样的结果是真正好的苗子可能在第一次选的时候就被刷掉了。因为好的学生要看他的基本功、他的可塑性、他的灵感,对艺术有没有感觉。这个把握很重要,一定要好的老师才能挑出来的。

        学生进大学以后,应该让他们自由选择课程,不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现代主义,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学校准备大量的课程让学生自己选择,就像给他们准备一个调色板,根据的爱好、兴趣,自己去选颜色,自己愿意调成什么样,不给他们先调好。学校只考你课程学得好不好,学分够不够,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这样培养方式变了,不再是一个系的学生都是一个样,而是一人一系,出来的都是人才。因为艺术教育本来就是特殊性的教育。

        b:大学的美术教育应该培养艺术精英还是一般美术工作者?

        w:应该有区别。大学的美术教育应该多培养艺术精英和艺术家;少量培养一般的美术工作者。现在还是应该多培养艺术家,因为你培养美术工作者,专科马上变成学院,学院变成大学,级别和规模统统往上升,导致大量招生,录取分数越来越低。

        现在的情况是,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艺术院校也跟着扩招,因为分数低,考试容易,不该学美术的学美术,学艺术的学生大量增加(他们就是为考个大学,不是真正热爱艺术),学校多收学生多赚钱。学校也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但是师资成为了严重问题,教师不够用。

        美术教育培养模式应该是少而精,社会需要的美术家很少,但现在美术院校是大规模的招生,学生比以往都多,这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将来学生毕业以后,社会容纳不下这么多搞艺术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虽然有人对我说他们可以去搞广告设计,做编辑,但这样的工作岗位也有限。他们会不会失业?我很担心这个问题。

        b:现在的教学评估检查让大学校长们很头疼。

        w:对艺术院校的考核还不如变成看看学校培养人才怎么样,有没有好作品拿出来,这就是最好的成绩。作品不行,再搞什么制度都没有用。作品是第一的,现在那些教授、博导啊头衔都是假的,都是虚的,帽子你可以戴,我也可以戴,他也可以戴,这是没有用的,只有出作品才是好的。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


        b:现在还有哪些国家有像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画院这样的官方艺术组织?

        w:没有。可能全世界就中国有。国外协会也有很多,但很多是自费的,民间的,比如沙龙也是这种协会形式的,文学沙龙啊,艺术沙龙啊,是由一些艺术家自己组织创办的,国家是不给钱的。这些协会都是靠出作品生存的,作品出多了,才有基金会、机构会赞助。

        现在,还有哪个国家政府出钱养画家的?美国不养画家,法国只给一些有才华的穷画家提供廉价画室,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鸡,不下蛋。花了多少钱,没有作品出来。你没养好,你能看准哪个是好画家吗?

        b:你为什么对美协和画院不满?

        w:美协现在做的许多事情,对美术家不是很公正。我长期担任过美协一些大赛和重要展览的评委,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作者都在揣测政治要求及评委们的口味,在交上来的作品中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抹去了。艺术本来是多元的,但因为评委都由美术行业内的代表人物组成,因此连环画等画种的评委们同样有权投现代雕刻作品的票。这样怎么可能评出真正的好作品呢?

        我以前提过建议,根据不同的艺术类别进行评奖,或者设置不同的评选组,公布各组评委名单,由作者自由选组参赛。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中国多一些美术协会,都来办展览,不要分什么国家级、省级、地级,公平竞争,真正地百花齐放。

        b:因此,你希望取消美协和画院。

        w:美协、作协、音协、文联、画院这些机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从国家到省、市、县,这些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每年花掉多少钱,没有统一的数字。现在搞改革开放,应该取消这些机构,或者停止财政拨款,让它民间化,谁都可以办协会。这些机构对美术没有什么作用,它提供不了服务,而是来养一些人的。有的地方甚至变成争官位往上爬、争地位这样的机构了。

        现在美协的权力太大了,制约了画家的创作。很多画家都想进美协,他们千方百计与美协官员拉关系,拍马屁,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官职,有一个头衔,好去办展览,或者进画院吃皇粮当专业画家,把画价炒上去。这样的事我见多了。

        你要问那些加入美协的人就知道了,他要进美协要考哪些东西?这些人到地方去,说他是美协的什么人,地方基层的画家和他拉关系,拍马屁给他钱,请他介绍进美协,根本不是看作品好坏,或者让他介绍大赛评委。对这一点,很多会员也是不满意的。

        说白了,艺术创作是一个个体劳动,和组织、集体没关系。从中央到省、市,画院养的那些画家,出了什么作品?比如我当院长了,我要谁进来,属于我的权。你找我了,想进去,要看我同意不同意。有的画家很好,但进不去。进去的画家,以后不能交出作品,没有人对此负责。没有人想去好好画画,都想走关系,能够进美协,能够进画院,有个饭碗有个依靠。

        b:西方国家没有画院、美协,艺术家的生存依靠在哪里呢?

        w:这个我不大清楚。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我说,社会不培养诗人、画家,他没有职业,都是从艰难的环境起步,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成长不起来。

        国外的画家从学院出来了,毕业就失业,他们都是靠卖画。画得好卖得出去,画得不好卖不出去,没有人白养他们的。有时候,你作品好资本家欣赏了,出钱养你给我画什么东西,赞助你搞个展览,出本画册。就这样,国家是不养艺术家的。

        b:国外有专门的美术比赛大赛吗?

        w:对,也有比赛。但是它是私人和一些企业实体办的,背景我不是很清楚。但它们有个好处,谁都可以办,后来经过历史淘汰,某一个奖成为了权威,代表了艺最高水准。它没有我们这样的所谓国家级、省级的评奖。

        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就断了

        b:艺术和生活之间应该是怎么样的关系?

        w:我们应该拉近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中国的艺术教育功能,一直藏在大学里边,没有跟社会生活发生关系,与民众产生互动和沟通。中国美协和画院这些官办机构,没有为拉近普通人生活和艺术的关系做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生活中的美感也很少,缺少美的环境熏陶,我们天天看到的建筑,大部分都很难看。反之,国外的一些城市,同样的高楼大厦,满街的广告,但他们比较注意整体环境的融合,看上去很和谐,这和他们整个国家的审美水准是有关系的,他们的欣赏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艺术教育和艺术环境问题。一句话,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生活和艺术就断了。

        b:普通人跟艺术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发生关系呢?

        w:能够从城市建筑、博物馆、美术馆与艺术发生关系。外国很多的艺术展览都是免费的。中国的场馆都是政府建的,也有拨款经费,但却要收门票。中国艺术场馆养的那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中有很多人不懂艺术。可想而知展览的水平!有时候艺术家要在这些场所办展览,还要花钱租场子。

        全国那么多美术馆,收藏了许多艺术品,它们的艺术价值在哪里?美术馆的东西能不能全部拿出来公开,让人们看看这些藏品都是什么东西?不好的东西打叉,不能要的统统放下去,不能放在美术馆。留下真正好的艺术品,长期展览。谁敢做这个事情?艺术品没有质量就不是艺术品,是废品和垃圾。现在中国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藏品更多代表的是符号和价值,并非美和艺术价值。国外的美术馆收藏艺术品非常严格,有专门的艺术委员会负责。国外的很多公司在搞活动庆典的时候,往往也会赞助一些艺术展览。他们请来非常专业的艺术评论家当顾问,不仅办高水平的免费艺术展,还收藏很多高水平的艺术品,借艺术宣传自身形象,让艺术和生活发生关系。美是渗透在生活里的,这个环境我们也没有。

        b:您老讲艺术格调,这个格调是什么?

        w:艺术就是真性情。我的理解格调是真实、自然的,美的,艺术就是这样。有的人讲真话,这个人格调高。这个人讲的都是虚伪的话、客套话假话,这个格调就低了。

        b:您还有一个论断也比较让人吃惊: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要落后。为什么?

        w:非洲吸收了很多西方的现代艺术,反而比我们现代很多。现代艺术在非洲很普及,中国比他们落后。在过去50年里,徐悲鸿他们认为西方现代艺术是洪水猛兽,都碰不得的。我们人为设置了许多障碍,它们是自然的,没有任何障碍,反而比我们吸收得多,丰富、现代得多。人为的障碍使我们落后了。

        b:您谈到艺术里边技术是基础,境界是重要的。能够诠释一下这个观点吗?

        w:这个境界就是感情的真实,就是情怀,一个人内心的真实,一个人的智慧的体现,他多年思考和多年的积累的结果。技术只是一个手段,学到技术是比较容易的。情怀是多年的人格、多方面姻缘修来的结果,这个是最重要的。艺术的高级品质就是这样成长出来的。




        人民网.天津视窗2月27日电



        [ 本帖最后由 光羽佳 于 2008-3-3 11:30 编辑 ]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光羽佳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光羽佳 当前离线

        UID27 帖子213 精华1 积分3731 威望3731 值 虚拟稿费8360 元 从哪里知道我们的?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2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5-24 最后登录2008-12-20
        登堂者


        2#
        发表于 2008-3-3 10:47 | 只看该作者
        吴冠中作品《春夏秋冬太匆匆》1992年,我搞了一个师生画展,有的学生画得不错,大家不知道,我就一起展,利用我的知名度,把他们也都带起来。我想了一个名称,叫“叛徒画展”。后来好多人说这个不行,社会上要有争议的,怕开不成,于是又改成“师生画展”。创新的东西呀,往往比传统还好。孙子应该比爷爷强嘛,不能老是不如爷爷,那太没出息了

          虽然已经90岁了,但吴冠中仍然保留了年轻时的骄傲和尖锐。年纪越来越大,他感觉剩下的日子已不多,他就越想说真话,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搞了一辈子的艺术,对美术界的是非,赤子之心的吴冠中经常卷入。多年来,“笔墨等于零”、“艺术家不应该养而应该奖”、“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的吴氏话语常常被人提起。他说:“我心里很坦然,我觉得我讲得非常对,都是真话。”


        回复 引用 TOP



        光羽佳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光羽佳 当前离线

        UID27 帖子213 精华1 积分3731 威望3731 值 虚拟稿费8360 元 从哪里知道我们的?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2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5-24 最后登录2008-12-20
        登堂者


        3#
        发表于 2008-3-3 10:47 | 只看该作者   吴冠中今天被公认为是在世的画家中的大师。他已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等处举办个展数十次,在国内外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近百部,多次荣获国内外艺术奖、文学奖,还获得了法国文化部最高艺术勋位,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他的画更是近来不断拍出天价。所以,这样一个人物说出来的话更有分量。

          去年他把美协和画院比做衙门“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在一个泥沙俱下、垃圾箱式的环境里,艺术家泛滥,空头美术家、“流氓美术家”很多,不光是艺术教育,还有艺术场馆、大赛评奖、市场等等“存有问题”。一番话顿时在圈内引起轩然大波,赞同者有之,对骂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但没人否认,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泡沫越来越大的今天,有人出来说话,终归有利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



        回复 引用 TOP



        光羽佳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光羽佳 当前离线

        UID27 帖子213 精华1 积分3731 威望3731 值 虚拟稿费8360 元 从哪里知道我们的?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2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5-24 最后登录2008-12-20
        登堂者


        4#
        发表于 2008-3-3 10:48 | 只看该作者   在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吴冠中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回顾了自己因敢讲话充满争议的人生。

          《第一财经日报》:上世纪90年代末,你说“笔墨是零”,现在提出来快20年了。现在你还坚持这个观点吗?

          吴冠中:当然,我觉得这个很可笑。我的原文不到1000字,原文一开头就是说,“脱离了具体画面,孤立谈笔墨,这个价值等于零”。我真的是觉得我们的笔墨纯粹老一套,什么都程式化,色彩的笔墨,仿文人的笔墨。这个笔墨好,那个笔墨不好。你没有画面,你怎么讲画面?

          笔墨没有固定的形式,它是根据你内容来的,内容需要什么笔墨用什么笔墨,笔墨本身没有什么好坏。石涛就懂得这个问题。邋里邋遢一点什么的,都可以。如果你手法不变,固定的笔墨套路,你不可能有新作品出来。我讲的笔墨,是解放笔墨的,解放程式化的、老调的笔墨,它一脱离了画面,等于零了。

          我讲的是绘画的一般规律,跟西方看来一样的,绘画中间的颜色本身没有好坏,一张画,有的色很好看,你拿下来孤立一看,是脏的。相互影响之下,它形成它的价值,没有这个影响,简直看不出来。笔墨也是这个问题,粗细啊什么的,这个说法都是根据画面来的,孤立讲没有意义:你粗的笔墨好,还是细的笔墨好?从艺术的规律来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人谈这个问题。对于西方,没人查色彩的问题是怎么样的。用笔触的问题怎么样,你用得好就可以,什么笔触都可以。


        《第一财经日报》:你的艺术创作,有人说找不到师承,也不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另外和传统也没有关系,所以你站在一个似乎很尴尬的位置上面。

          吴冠中:这个艺术的东西呀,每个人的感情不一样,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应该谁也不像谁。太重师承的话,我觉得很可耻,所以如果我教的学生都像我的话,那是我教学的一个失败。1992年,我搞了一个师生画展,有的学生画得不错,大家不知道,我就一起展,利用我的知名度,把他们也都带起来。我想了一个名称,叫“叛徒画展”。后来好多人说这个不行,社会上要有争议的,怕开不成,于是又改成“师生画展”。

          传统也是这个问题。你老是传统,我们拼命讲这个传统,传统是要的东西,不是包办。你看美国,他们也有传统,但他们不是拼命地去强调传统,而是强调创新。创新的东西呀,往往比传统还好。孙子应该比爷爷强嘛,不能老是不如爷爷,那太没出息了。

          《第一财经日报》:当时从法国回来,没有人告诉你这点,说国内分几股势力?徐悲鸿是从法国回来的,他马上找到一杆大旗:现实主义。

          吴冠中:我对这种其实是很反感的。你看,他有的画就是描,中国人看呢,哎呀,比较像,那么西方人看呢,他的构成很弱。他骂塞尚,骂马蒂斯,骂毕加索,骂这些人,一般的人一点不懂可以,像他这样,他对这些人一点不接受,一点不感受。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像马蒂斯,他为什么咬牙切齿,反感到极点?他的学生学一点现代艺术,他都很反感。世界上,西方比较成功的公认的现代艺术,基本上是普遍开花的,只有当时的中国不行。

          《第一财经日报》:你一直在讲真话,强调作品跟生活、跟国土的关系,不要做空头的文学家、艺术家,这是鲁迅对你的影响吗?

          吴冠中:做个说真话的孩子,讲真话,这是鲁迅给我的影响,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的孩子没有一个学画的,都是搞工程、设计的。但是光读鲁迅还不行,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实践去做到这一点。

      Processed in 0.148(s)   6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71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