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彬:在传统和创新间

        作者:核实中..2009-12-14 12:25:21 来源:网络

        点点笔墨,浓淡相宜,看似文字,又像是一幅记载开天劈地之后先祖们的生活画面。走在前面的小伙子手举一面旗帜,后面是一乘战车,车上坐着三个人,紧随车后的人有双手提着东西的,也有挑着东西的……看着落款为“沛彬”的《甲骨印象》书法作品时,心里不由一震,此人功力之深厚,实为罕见,更为难得的是他将书画同源结合得如此之好,余甚为敬仰。值沛彬先生赴京举办书法展之际,我们叩访了仰慕已久的沛彬先生。

        他迈开大步迎着走出来,张开那布满老茧的大手握着我说道:“欢迎欢迎,敝人陈沛彬。” 一米八几的个头,身着唐装,声音浑厚略微低沉------这就是广西著名书家、社会活动家陈沛彬。



        破笔书法 名震东瀛



        问:沛彬先生您好,据我所知,画家张北云先生和您是很好的朋友,张北云老师自诩为是天才画家。您是怎么看的?

        答:我和张北云是一见如故,我们在一起合作了很多东西,尤其是第一次合作创作一幅作品,便在日本获得了银奖。最近这次获得“文化功劳奖”是因为我20多年来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一点贡献。

        问:我了解到,您是广西自治区政协连续三届政协委员,著名的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中日文化交流做了很多贡献,同时您还是中日友好学校校长。

        我想用漫谈式对您进行采访,第一部分是艺术理念,请您具体谈谈破笔书法的来由,因为我们对破笔这种书法形式不是很了解,所以想请您向大众和书法爱好者介绍一下何为破笔书法,希望您可以畅所欲言。谢谢。

        答:我经常在国外搞一些艺术创作和展览,但很少到北京来,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到北京来搞展览,我告诉他们因为我没有东西,北京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所以不敢来。

        我1984年从单位下海,工资也没要,拿着档案和几只毛笔就到桂林,朋友说你去桂林要带上西装,然后我就找到了唯一一套还破了个洞的西装,到了桂林之后在当时最好的五星级饭店-------漓江饭店,摆了一张桌子写字。写完第一幅字的时候,就有很多日本客人围过来看,问作品多少钱一张,我不懂日语,就对翻译说1万日元,相当于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100元人民币左右,然后一个团20多个客人开始排队买我的字,整个团全买了,总共卖了20多万日元,这在当时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他们觉得我用的毛笔很奇怪。我当时跟父亲学写字,父亲说写字要用腕力,准备用重一些的笔练字,我就托一个朋友做一个铜杆,铜的毛笔,用的时间长了,毛笔就破了,但是用那支破笔写字越写越有灵气,感觉灵动而且很飘逸,慢慢的就丢不开了。日本人很喜欢用那支铜笔写出来的字,他们惊讶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支笔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到现在还舍不得扔掉。

        为什么叫破笔呢?一是因为那根笔本来就很破,更为重要是破除了传统的基本手法,传统的字要求是笔笔中锋,但我的作品为了达到一种境界,是侧锋、偏锋都用,又像字,又像画,字画一体。久而久之,便在无形中破除了传统的笔法并自成一体,最初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日本后,有一位现在已经过世的大书家青山杉雨,提出破笔书法很有味道,便称之为破笔书法,我觉得很好,破笔书法便从此叫开。

        问:我们知道,您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尤其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您是如何结缘日本?

        答:刚开始下海的时候是以写字为生的,客人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篆书、隶书都写过,一天碰上一个重要的客人,但我不知道他是首相的秘书。他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客人,刚看完表演,因为第二天要走,他想带两副字送给两个很重要的客人。大家都睡了,因为我很喜欢写字,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大堂写,所以他就跟我说,要买两幅字送人,是很重要的客人,说不管多少钱都可以,后来才知道要送给首相和首相的书法老师,然后我就想,既然喜欢我的字,我一分钱不要送给你。那个日本人很奇怪,说你不要钱,那有什么需要我帮助你的吗?我告诉他,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在日本举办一个展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化交流一下。他听到之后说可以啊,我可以帮你联系,当时去日本是要经过外务省批准的。然后他让我把照片和资料寄过去,一个星期之后他就把交流资格认证书申请下来了,相当于今天的签证。

        在1985年,也就是20多年前,因为当时还不是很开放,很少人能去日本,当时首相的老师长山雪舟,是日本很有名的老师,他把我的字拿回仔细的看后,一整夜没睡好觉,他觉得这个字写的很有激情,好像和他很有缘,他说一定要邀请我过来见面。于是,85年我和太太去日本办展览,因为那个老师的学生很多,一下子80多幅参展作品就被抢购完了。

        问:您的中日友好书法碑林馆是怎么盖起来的?跟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答:当时从日本办展后,用卖画积累的资金,盖了一座中日友好书法碑林馆,过了十几年后也就是97年再扩建而成的。因为当时是自己写字赚钱,没有外界资助,如果说当时有资助的话,就是组织好多日本客人过来买,也就是我在日本市场开始打开了,好多的美术公司来找我签约,作品开始在报纸上销售,几家大的报社作宣传。记得有一幅作品很受欢迎,我每天要写100-200张字,从早上写到深夜,像个印刷厂一样,那时候卖9-10万日元一张,他们都是分期付款,那时候为了积累资金做的进入了产业时代。呵呵呵。



        沛彬一笔 开拓创新



        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创新不仅是科技的创新还包括文化的创新,书法是一门学问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陈老师的破笔书法、一笔书法、甲骨印象和人体书法都是很有特点,我们现在就有一个疑问,您是在秉承中国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创新的,还是自成一体的江湖杂耍?能不能以艺术的角度来谈谈?

        答:我从8岁起开始跟父亲和他的一些喜好书法的朋友学习写字,那时候还称不上为书法家,父亲看我特别喜欢写字,就买了一些字帖让我学习,隶书啊、篆书啊。慢慢的临摹练习,工作以后又是做一些文化宣传的事情,在科普的时候做一些书法的抄写和简介等,当时没有打字的技术,都是用正规的的隶书和楷书来写,在这基础上临摹甲骨,是我写字的基础。第一次到日本做展览时候青山老师说,你的字只有卖出去之后才有回来的机票哦,日本人喜欢有个性有创意的书法,千万不要写一些隶书楷书等一些正规的书法复印上来,那不叫作品,叫练字。真正的作品要有创意所以必须有创新,所以在第一次就比较放的开,这样就行成了一种风格。

        问:能不能演示一下什么叫做破笔?

        答:你看这支笔本来就很破,比如这一笔如果用中锋的笔法来写的话,是很细腻但是以破笔的书法去写的话就会出来这种效果,感觉上像一节枯木一样。也就是用自己的艺术理念去造就它,本来是中锋的用侧锋来破除它,这样写出来艺术效果很好。整体看起来很舒服,有创新也有传统内容比较多,也就是传统书法中的笔用中锋把它给颠覆了。



        甲骨印象 一脉相传



        问:您是如何把书法和奥运结合起来的?

        答:从奥运申办成功那天开始,我就一直想,作为一个文化人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答这种振奋和激动的心情,比如刘翔作为一名运动员,他会以参加比赛为国家挣得荣誉的形式来表现,因为我以前也当过运动员,体会过他们的辛苦。

        沉思了好久,所以就想到写一些看起来很动感很飞跃的字来表达,下笔的时候要很有激情,你看写一个福字就能把刘翔奔跑跨栏的动作表现出来,慢慢的一笔,写一个字,非常有动感,感觉有个运动员在里面。就如画画里的写意,把神态用一笔来描绘,笔不离开纸上,下去没有第二笔,从2005年开始创作一笔书法,用了三年时间不断完善,慢慢成熟起来。所以感谢奥运的申请成功,也感谢有这么好的创作机会把我的激情释放出来。

        问:您的字看起来飘逸,富有动感的同时,也颇为遒劲,您是如何做到的?

        答:写字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要有很大的腕力,而且要用丹田之气,把丹田之前运上来转到手臂手腕到手指,非常有激情,所以现在身体也很好。

        问:您的飞墨是很有名气的,跟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答:所谓飞墨,就是手腕在发力的抖动瞬间,墨水飞洒出去三丈远,也就是方圆十米之内的墙壁上,走廊里都是飞出去的墨。有一次,服务员问我,陈老师要不要把墨水擦掉,我说不要擦,因为我只有在电视转播奥运开幕式的时候才停止写字,现在擦了也白擦。飞墨用的都是大笔,要用虎口抓住笔,刚开始写的是4尺、6尺、后来是8尺,在日本表演时用的是15米一张的,我也为汶川地震写了非常大的一张字。

        问:您是怎么处理笔意关系?

        答:意在笔先。我在写之前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布局安排了,预先从构图、构思和诗歌包括展览时场内外的互动,所以都要构图很完整,把内容定下来,要先拟订好自己要写的内容,比如为奥运加油,就要写一些振奋人心的字如藏龙卧虎、龙腾虎跃啊,平时要练自己熟悉的字,使之产生一种震撼感,既然是展览就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好多人都写大字,但是能写好非常的难。

        (沛彬先生拿出一幅字)这几个字有三卷纸15米长,我用了十五分钟写完包括大字小字和诗词,这幅字是在今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暖春之旅”前一个礼拜完成的,本来不知道为什么会把展览的地点安排在纳良和大阪,因为这两个城市是日本的的世界艺术文化遗产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胡主席去日本访问的时候会访问这两个城市,所以在这里举办的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展览活动。

        问:为什么叫做甲骨印象?

        答:甲骨文为象形文字,它在5000多年前形成,4000多年前成熟,甲古文字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时间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字,以前开始主要是用来记事和撰写祭文,当时只有贵族才有权利使用文字。

        问:您的破笔书法、一笔书法和甲骨印象是属于一脉相承的吗?

        答:所有的字都是在经过传统的文字演变过来的,因为我对中国的甲骨文字很感兴趣。尤其是2000年的时候去甘肃,沿着丝绸之路的源头一直到天水市进行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探讨,看到祖先和伏曦文化、大地文化组成的文字,这一次想到中国文化历史这么源远流长,想到怎么把现代文化和我写的一笔文化和中国传统的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最早的时候写的是一个车字,上面写了几个字,有几个运动员的效果在里面,从两个轮的到三个轮的直至现在的四个轮的,寓意非常好。中国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

        中国体育是在历史中走过来的。看到北京奥运会把民族的甲骨文化和符号搬出来向世人展示,像这个车字,把祖先的活动,如生活、头饰和打猎啊,创造出一些运动的姿势表现出来,也是从破笔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其寓意是我们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后来到山东看古战车博物馆,当时,在修高速公路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古战车,发现老百姓用的车和贵族用的车还不一样,所以对车就开始感兴趣,慢慢的开始研究,通过这个车对我的启发很深。五年前我买了一本书,就是关于象形字的,共5000多个字,我提出来了1000多字,就开始反复练习,字体、字形、字意啊,开始熟悉。最早我们祖先的甲古文都是在乌龟的背上单线条刻出来的,虽然很漂亮,但是只有骨头没有肉,显得很单调,后来用毛笔写又显得特别丰满,再把破笔和一笔的元素加进去。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问:您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但是您的作品都是充满激情的,您是怎样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游走?

        答:创新是在传统中演变过来的,如别人的印章都是小的,但是我刻的印章都是50×50的大印章,对视觉都有非常大的冲击力,这是和时代同进步的非常大气作品。所以要把甲骨和现代的东西融合进去就形成了现代的书法风格。

        问:您拥有非常杰出的社会活动能力—--中日交流、放歌奥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日交流、放歌奥运—每一次的交流活动都是一种经历,一种人生宝贵的阅历。书法是一门艺术,而非是纯粹的书写技巧,它需要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基础,才能上升到书法家乃至大书家的境界。)而且作为一个刚开始以写字为生到政协委员甚至政协常委,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您是怎么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答:刚开始的时候,卖字卖画后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怎样把艺术进一步的扩展,就是用文字组织一下自己的艺术成就,怎样把它形成一个品牌,我现在已经为我的书法申请了一个专利,成为自己的品牌,从日本回来后,拿资金建立了一个中日友好碑林馆,刻了300多块碑文,都是中日一些大师级的作品,虽然这些大师有些已经过世了,但是他们的作品永远留下来了。

        我建的碑林馆从来不收任何费用,属于公益性的,免费让一些学生来参观,因为我们要为国家做点贡献,所以桂林的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这块阵地,现在旅行社和国际上的社会团体来桂林都要到碑林馆来参观拜访馆长,对中国书法感兴趣的都来参观,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品牌。我作为民间中日友好交流大使,为中日友好交流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在中日建交30周年的时候,我带了400多个日本朋友来举办庆祝活动,受到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说我们中日友好交流发展到现在,民间这块做的特别好。所以这次胡主席到日本的的暖春之旅,我们也默默的做了几次非官方的活动。

        最初为了积累资金建会馆,写了一些雅俗共赏的东西,现在才开始真正的坐下来,把它作为艺术来研究并提高到艺术的高度形成一个品牌,能够形成一种让大家认可的东西不容易。我是在慢慢的成为艺术名流之后,才被吸纳到政协的,也因为在中日友好建交中起到一点作用,这在艺术界很少见,也是官方对艺术工作的一种认可,是我们的荣耀。最初政府出资金建会馆,后来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发扬,书画走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我是把它当事业做。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和时代同进步的,现在写了一张百米长卷,叫它百米因为它的长度大概有130多米,主题是贴合奥运会,这是一件很恢宏大气的作品。

        问:生活阅历对您的创作有没有直接的影响?

        答:有的,从西安的兵马俑、天水的伏曦文化到大地文化都是上万年的所谓最早的文字,其实在兵马俑和伏曦文化中我们只看到了一点点甲骨文字,在河南安阳殷虚出土了好多的甲骨文。尤其到了近两年跟随政协代表团到山东等有古迹的地方。陪同考察的委员都在等着我,因为我看到这些古迹都不愿意走。山东的古战车博物馆、西安的兵马俑等古迹对我的影响很大,所以每次参观我都是收获最大的,因为我会搜集了好多素材。我写出来的东西不叫甲骨文,叫甲骨印象,因为它是印象不是文字,通过印象表现出来的东西比以前纯文字更形象……

        七月京华,天气多变。造访君陈沛彬时,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等吾论道之后,帘外雨涟涟,然珠子般大小的雨点打在身上,却浑然不知疼痛,盖闻沛彬先生之精彩语录及见其横溢才华之故也。故孔子曰: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

      Processed in 0.194(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