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谢雕塑带给我的艺术创作灵感(作者:魏华)

        作者:核实中..2009-12-21 11:06:51 来源:网络

        图:《英雄会》

        概:我们在欣赏您的作品时,第一感觉就是军旅题材,丰富的军人生活在您的创作上有哪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沈:在部队我既是一个当事者更是一个旁观者。当我入伍的多年以后,我发觉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还是要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当表达身边熟悉的事物时,可以信手拈来,也更有说服力。

        概:表现在画面内容上,您的军旅题材不是特别的沉闷和稳重,而是更多了一份卡通和俏皮,您有过怎样的考虑?
        沈:我正是看到建国后的军旅题材创作大多都是说教式的,千篇一律,我觉得这里面就有文章可做,可以重新另辟蹊径的用自己的感觉去画。

        概:您笔下的军人形象,区别于其他军人形象的最本质属性在哪?
        沈:我努力地在把军人形象还原到普通人阶层,而且他必须可爱,这就是我想表达的内容。

        概:军人形象会不自觉的与政权形象和政治形象有对等关系,使得军人形象的塑造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偶像化功能,您怎么看待这种引申?
        沈:我更多的是想给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觉。我只是用现代语言对军人等形象重新演绎了一遍。

        概:那可以理解为艺术家的语言工具就是他擅长的艺术造型,再简单一点说,就是画画。
        沈:艺术造型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装置、也可以用声像来表现。

        概:现在您也在做雕塑嘛。
        沈:我做雕塑其实在这组油画之前,完了之后才画这组油画,我感谢雕塑带给我的艺术创作灵感,而且是民间的雕塑。

        概:在您的军人形象中,具体的形象塑造又被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更符号化的语言形式,这是受当代艺术形象泛化的影响么?
        沈:当代艺术是不断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在我从事当代艺术的那一天起,我就永远是学生。

        概:您不止一次的提到,您在作品中一直在寻找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回答,那现在找到了么?
        沈:找不到,我对人生一直很困惑。前几天我还拜访一位大师,他很厉害,他能知道我过去的许多事,他对我预测的很多也都应验了,但他还是解决不了一个问题,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的意义”问题。

        概:南京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据点,它的艺术氛围最开始给了您怎样不同于北京的感受?
        沈:我在南京从事艺术创作十多年,参加过不少展览也组织过不少活动,那时心态很平静,但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不受关注,现在好多人都认为我是“新锐艺术家”,这就是问题。

        概:2008年4月,您的艺术个展“最可爱的人”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很吸引人注意的是,娱乐明星章子怡、艾敬等都来参观,当娱乐界和艺术界发生联系时,您的最特别感受是什么?
        沈:怎么讲呢,只能说是一种缘分吧,中国自古就以文会友、以画会友留下许多佳话,许多人先喜欢我作品再喜欢和我交往的,我是认为喜欢我作品的人越多越好。

        概:您开始从事的是绘画创作,之后又接触雕塑,在您看来,雕塑在表达张力上与架上绘画最大的区别在哪?
        沈:对于我来讲,雕塑与绘画其实是一种形式的两种呈现方式,不存在哪一个表现张力更强的问题,特别是在做展览的时候,我觉得雕塑搭配绘画在空间感上效果更好。

        概:你之前自己说过,在做雕塑的时候,由于不是雕塑出身,所以反而做得更有意思一些,不是完全写实,也不传统,恰巧能做出我需要的那种感觉来,技术层面上可能少一些。
        沈: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就是经验太多,主要是那种学院派东西对我们的束缚,我们画画基本上都是从学院一步步走过来,先是素描再是色彩,它都有一套模式。回过头来想想,其实这种模式不好。

        概:在创作这样题材的艺术作品时,评论者潜意识的会用意识形态工具去分析,您觉得在当下这种艺术环境下,这种分析工具合适吗?
        沈:从意识形态工具去分析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怎么分析都可以,中国就是一个讲政治的国家,艺术很难脱离意识形态,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特色。我要说的是,我的作品从观念确立到形成风格,花了6年时间,不单单是受某一个艺术家或艺术思潮的影响,是自己不断的摸索与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

        概:您由油画转化出来的雕塑创作,具有瓷质的那种脆弱感,当它和军人雕塑的那种立体强势联系起来时,整个作品就是个矛盾的结合体。
        沈:我的作品被人接受,就说明它有存在的理由。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比较突兀,有人会反问我,为什么把军人的眼睛画得那么小,是不是在丑化军人形象,会和政治内容挂上钩。慢慢的他们也就接受了。

        概:2007年12月,您参加了在纽约中国广场的联展《革命》,该展览曾被《纽约时报》以大篇幅报道,可以说您鲜明独特的中国英雄系列,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关注,也越来越是一个符号。
        沈:我的作品能被《纽约时报》报道绝对是件高兴的事。

        概:对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说,中国长期存在的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图像模式是他们创作的主旨和灵感来源。很多艺术家都会使用中国流行文化的视觉词汇,比如毛主席、士兵等来描述和批判社会的某些现象,您也是吗?
        沈:有些图像是公共资源,但除了颂扬和批判,之间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内容。我们不能把人简单地分为好人坏人。我个人对毛泽东是崇拜的,因为我的名字就叫“沈敬东”。

        概:在您的新近创作中,米奇鼠的消费形象和军人那种精神形象被结合在一起,一个是消费产物一个是精神产物,您怎么考虑这两者间的融合?
        沈: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后,其实它也变成了精神消费产品,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属性,我很难分清楚哪一个是消费产物哪一个是精神产物,我希望我的军人形象能和米奇鼠一样受到大家的欢迎。

        概:那您接下来的艺术计划是继续完善这一系列么?
        沈:我希望明年的作品面貌变化会更大一些。

      Processed in 0.107(s)   6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3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