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中的自然风景--记王焱的《欲望系列》及其它(作者:魏华)

        作者:核实中..2009-12-21 15:27:41 来源:网络

        概: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下您的从艺经历。
        王:我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后来考美院,上学,毕业后在美术学校工作了两年。有一天上课突然发现自己还在画苹果、香蕉,就觉得这不是自己。毕竟我是学艺术的人,而艺术又是一条没有止境的创作之路,所以在2007年底我就搬到了宋庄从事艺术创作,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这样。

        概:您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是在湖北美术学院,那这一阶段的学习在创作技法和思想塑造上给了您哪些独特之处的影响,又怎样体现、融汇在后来的创作过程中?
        王:这一阶段的学习历程于我而言还是非常重要,我对上学时观念的理解改变了不少。但因为考学时的基础影子太多,还是徘徊在对与不对的判断中,回想起来根本就不具备创作理念。上学时看一幅画总是拿自己的经验看人家画得基础,如何作比对,毕竟还是在学校,上课还有下课,然后又上课……我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完全投身于创作的过程中,创作是毕业后的生活感触,看了很多书倒是对我现在的一些创作帮助很大。我还记得我老师的一句话:“画画需要感觉”。这几个字虽然简单,但从老师嘴里说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尽管他普通话不算标准,可我听懂了,用到了现在。后来毕业画的就放松了。但能控制得住画面的能力还是在学校基础打得多的原因。

        概:提到作品《欲·系列》肯定算是您的代表作,为什么会想到描绘“欲望”?
        王:“欲望”是一种最真实的内心体验,可以说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有过欲望的时刻。我从五岁就开始画画,那时候只是喜欢,就是一种欲望,是一种很自然的感觉,虽然那时我还不明白什么是艺术。随着懂得的越多,接触得越多,我就在无形中把一些体会、经验和感悟带动到画面上了,一幅画就被称为了“作品”,就变得艺术了,因而欲望也就变得具体了。我想以后生活会把我的作品带的可能会更艺术些。

        概:一提到“欲望”便自然而然给人一种人性挣扎的图像化场景,在对“欲望”的垂涎中,人们都暴露出了最原始的野性,是不美丽的,是这样么?
        王:“欲望”在另一层意义上是最原始的东西,应该是本性,而本性是美的。美不只是华丽,美也是一种感受,就像西方人看东方女人那样理解。我只是理性的在表现我生活的年代带给我的快乐。就像摇滚乐、PUNK、电子乐等对我妈妈来说是噪音,要是你理解它,明白了它们所代表的一些特殊意义,就不会再这么认为。垂涎其实就是在理性的想象和思考,然而人是贪婪的,希望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那就变成了是欲望。

        概:就作品形式而言,《欲·系列》采用大篇幅的烟黄来表现形象的视觉感官,这不仅没有令人感觉丝毫不协调,反而在整体上多了一些顺畅淋漓,最开始您是怎么考虑的?
        王:还是我一直强调的,自然的东西是最美的,天上的云、枯萎的植物等,都是经过大自然或被上帝修饰过的,在本质的形象感觉上就变得不再生动。我的画就是自然形成,起初很美但什么也不是。就像沙漠,但无尽的沙漠中出现了一枝干枯的树枝后就会给人很多联想。我喜欢擅长表现人物,所以就尽可能在我能理解的程度上用人的各种表情语言借着画布上自然流露出的东西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想象表现,从而达到一种共鸣,也是最自然的,感觉不到任何的雕琢之感。

        概:对于画面人物形象的表现,我们看得出明显的夸张和变异,但这造型化的处理又远没有脱离他本来面貌的呈现,在似与不似之间,因而给人一种想象化的情感碰撞。
        王:刚才提到的云,枯萎的植物等,有时候看着它会联想出很多,是偶然的。就像夜空的星座,连故事都出来了,都是人的联想。我的作品在某一方面具有同样的情感催化,想必这也是艺术表现的必然,是一些很自然的事情。甚至有时觉得是画布颜料是在教我画画,对于我个人作画时,我只是想做到一种极致。绘画本身不同于相机图片之处就是它富有绘画感,不是那么工整,笔触的衔接,颜色的厚薄等。其实很多偶然都是建立在一定必然基础之上的,我索性就把这些东西纯粹表现出来,但需要很大的勇气人为的经过思考后才能承认它是一幅作品。

        概:您的作品缺少油画的堆砌感,多的是一种水墨画的阴柔,这是刻意的吗,还是有什么影响了您?
        王:我很喜欢中国画的意境,包括构图,专业术语称之为布局,单从这两个字的比较,对中国画就考虑的很多,很雅很有情。纵览近现代西方美术史,西方艺术家主要追求是一种纯形式的绘画语言,而中国画强调是一种韵、味、气、想、张力、文人雅趣,这是东方人特有的。这和中国文化久远是有关系的,盛唐时期长时间的繁荣稳定让中国人早先就在追求人的一种意境,西方近现代在才做抽象和观念的东西,中国画的写意早了他们上千年,那时就已经开始探索人性本身的东西,这种深度可惜在现代社会影响的绘画中很难再那么纯粹了。

        概:除此之外,您还在画面本身作了一些水渍化的技术处理,是刻意而为么?
        王:是有意的,这本身也可以跟刚才提到的水墨画效果相联系,但之后的效果并不是刻意的追求。很多是调色油和松节油的效果,还有核桃油和罂粟油,这些油之间轻重密度都会发生变化,这就好比是它们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发行为,没有任何的外力因素,很自由。松节油其实是稀释剂,并不是油,但能稀释颜色,用水太多不溶油画颜色也会显得僵硬。其实材料是次要的,但要会去利用它。

        概:有评论家说,“王焱的画,几乎都与眼睛有关,作者用‘眼睛’这个非言语的表达,反映出自己的内心恐惧与回避现状,期待悠然自得生存环境的状态”,这样的评论中肯吗?
        王:目前社会对人性和生存环境比较关注,每个人看画都有不同的理解。我是利用人物来表达我所想表现的绘画语言,因为人物的感情最为丰富和直接,不过有时也在考虑用别的东西去表现,现在还在思考,还不够成熟。眼睛,嘴,耳朵,鼻子我可能都会突出其中一个器官去表现人的内心,这样会更加直接些。总之怎样理解都没错。我的作品是在画我内心的感受,好与不好其实是观者的喜不喜欢。我不会画想表达的东西让别人去评价,看了别人说好和不好那有什么意义?再在和另一个艺术家去作一个比较……我很谢谢这位老师对我的评价,每个人内心都有恐惧的一面,期待悠然自得的生活。

        概:您在作画过程中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王:其实画画是一种很自由的行为,要想到什么,这要看画每一幅画时的心情。有时内心的安逸和躁动都会随之表现出来,会不自觉的流露在我的画笔上,但是安逸时需要放开些,躁动时又要小心翼翼收拾得住画面才可以。就像人生一样,安逸躁动并存才有快乐,丰富而充实的画面表现才显得更有意义。

        概:您在2007年入住宋庄,为什么会想到来北京发展?
        王:高中时期考中央美院,文化课不好连续考了三年也没考上,那时就对北京的艺术和艺术家们的生活感兴趣,很真实。那时我觉得我也是其中之一,很希望有他们这样的生活。所以入住宋庄也是我情感需要的一个延续,一切就这么自然的发生了。

        概:您创作的《欲?系列》同时也参加了宋庄第三届艺术节“中国宋庄艺术家大展”,此次展览活动给您带来区别于湖北地方的最主要方面在哪里?
        王:很多人会认为画风和地域有关,也许是有,但是我觉得还是个人原因比较多。画画毕竟是艺术家本身自身的情感体验,可能地域的差别会带来一些客观影响,但不绝对,最主要的还在于个人的选择,包括表现上的情感上的。

        概:后来您又与鼎峰艺术空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有个怎样的机缘?
        王:我本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我是在做我内心的东西,鼎峰空间能给我这个机会我很高兴,能让我坚持自信的做下去。我喜欢有绘画性语言类的作品,很真实,其实作画时没想那么多,一笔颜色画在画布上和周围的关系在融合时,那时什么都忘了,完全沉迷在里面,很上瘾。当然,鼎峰艺术空间选择我进行合作,也是看到了我的一些特别之处,而正是这些特别之处才使我有了独特的地方。可以说我的作品引起了他们的一些共鸣,本质上还是有相通的地方。

        概: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有画廊的支撑和鼓励,肯定是一件好事,在创作过程中,画廊会要求你很多么?
        王:一点没有,和鼎峰画廊合作是相互的,我们彼此都很欣赏对方,也不会给对方任何压力。以前倒是对自己的画考虑很多,游离,不太自信,总是在看听周围的。现在多了一份自信和自由。

        概:随着当今社会日益数字化、信息化和媒体化,以及综合材料的运用,都越来越多的影响到油画创作,作为一个亲历者,这些新技术的运用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王:这些东西更直接,其实艺术就是不同于寻常,就是对事物体会中的某一个点进行反思,感悟。要是再能给大家一个共鸣那就更好。油画本身也是一种材料,如何表达有时只靠油画语言是不行的。现在的整个社会也是这样一个趋势,相互的关系都会联系得更加紧密。

        概:面对这些纯粹追求技术化视觉刺激的现象,您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王:好的作品还是能看得懂,很喜欢。不好的也要明白为什么不好,是自己不理解还是它压根就不好。所以在艺术面前,一个人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态度是最重要的。

        概:作为一个80后来说,新时代的生活体验毕竟不同于上一辈的人,而是包含了更多的“新锐”、“多元”以及“叛逆”,这不仅仅体现在画风上,可能更多的是由于由现实环境生发的人生体验不一样,您怎么看待这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王:一说到80后就给人印象是多元、叛逆,一个事物的形成都是靠此前一个事物的推进,也是在弥补此前中的不足。所以80后肯定是继承着某些优秀传统过来的,同时也加入了某些新锐的因素,这是时代的产物。没有这些你想想那该有多可怕,798肯定也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概:对以后的艺术发展,您有过怎样的考虑和规划?
        王:我现在脑子里只在想下一幅作品的事情,还有上一幅作品的满足感和不足之处,不敢规划太多,那样就没意思了,就不知道画什么了。我的生活都是绘画带给我的,我不能去强求,慢慢来吧……

      Processed in 0.147(s)   6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