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青年美展 潘世勋专访

        作者:核实中..2009-12-31 16:03:30 来源:网络

        潘世勋,满族,1934年生于吉林市。50年代初在沈阳军区战士文化读物社任美术编辑,开始绘画创作。1955年转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于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1984—1986年进修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长期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油画系主任、技法材料工作室主任等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协会理事、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享有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荣誉。

        50年代起即在国内发表作品,享誉中国画坛,八十年代后多次在国外和香港、台湾举办展览,有大量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海外收藏家典藏。创作作品以油画为主,亦多水墨、书法与篆刻创作,纸上作品常用笔名石寻、石峋签署。学术著作有《欧洲传统绘画技法演进三百图》等出版。

        记者:潘老师,您的作品曾经参加了1957年的“第一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并且还获了奖,您能回顾一下当时参加此展的经历吗?
        潘世勋:其实这个事说起来有几分尴尬,我觉得当时获奖能反映出了两个情况,其一,那时候全国的美术水平不是很高。其二,那个时候画油画的人也不是太多。(呵呵)

        在50年代,我们背着箱子下乡画画常常被误解,因为当时油画并不被广大工农兵所认可,都说:“远看是一朵花,近看一团麻。”(呵呵)这样说都是好听的,主要是大家不太理解,所以说那时候画油画的人比较少。我的那张油画是在美术系一年级下乡时候的创作。我们美术系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要下乡实习,那次我们去的是北京郊区一个叫何各庄的小村子,现在这个村庄已经成了大马路了。当年,我们到了那里,发现那里有山有水真漂亮。那年画的很多写生作品现在还有,学校规定每年下乡两个月,回来以后的第二年要交作品,我当时画了一幅叫做《访问养猪能手》(呵呵)可是之后却不知道弄哪儿去了。因为第二年都开始紧张的上课了,所以等第二年要交作品的时候也没有画完,后来赶上“第一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要开,我就把这张画拿了上去。“第一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年龄限制在35岁,当时我的老师才刚刚35岁,后来我想,学生嘛,参加一次全国展览就参加吧。参加后我倒没想过会评奖,结果把我的那幅作品印在《美术》杂志的封面上了,还约我写一篇文章。我考虑了良久,怎么写呢?所以就实事求是的写了《未完成的习作》这样一篇文章,很有意思,(呵呵)这就是一个学生的还没有完成的习作。

        最后才知道美展还是评奖了,评了两个还是三个一等奖,具体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我是其中的一个。当时评奖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因为57年第一届青美展刚开不久就开始了反右运动。我们美术系是右派最多的一个单位,以美术系党委书记江丰为首的一大批都成了右派,包括我的老师李红军先生。那时候,他们大都是青美展的评委。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获奖的事情在中央美术学院没有宣布,在北京市也没有宣布,我倒是后来听说了,展览也展出了,画册也印了,并且还把我的画印成了封面。当然,得到的什么奖也没有见到奖状,也没有得到什么通知。

        在08年底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的研讨会上,他们让我谈些感想,我说:“我当时不知道。”跟我一起去的张钦若他被划为右派就更不清楚了。今天我想谈的就有一点:现在的年轻人赶上的时代太好了,条件太好了。我们那个时代又是“大跃进”又是文革,大家都没有时间和机会正儿八经的画画,等到想好好画的时候都已经老了。现在年轻人想画什就可以画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不受什么思想环境的限制和约束。另外,画室条件也改善了。我们那时候好几个人用一个100平米的画室都觉得挺大,现在用400平米的还嫌小,并且能画35米的大创作,这些那时候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象。美院当时画室很少,可以说就没有画室,都是进修教室。所以在这个方面上说,现在的画家是历史上条件最好的,有很充裕的时间搞个人创作,充分的做艺术探索,是空前的好环境。今天的油画发展更加多元,无论是取材、题材、以及画画的手法上都比过去更加丰富多样了,画风也更加自由,基本上脱离了一些观念上的束缚,可以说,是油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的时代。

        记者:在57年首届青美展的时候,当时中国的油画发展呈现的是怎样的状态呢?
        潘世勋:那时候画画的人很少,年轻的画家主要集中在艺术类大专院校里面,社会上的很多也算是青年。当然,从今天看不算是青年了,包括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很多成员在内,他们进训练班的时候,像靳尚谊先生在那个年代就算是年轻的,而马克西莫夫来中央美院做系主任的时候年纪就很大了,当时也看做是青年,这个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油画比较年轻,所以这些画家在当时就被看做是青年。而现在,中国油画发展已经非常的成熟了,今昔不能同日而语。

        记者:第一届青美展和第三届,在时间上相隔了50年,在这50年中,您觉得青美展最大的进步在哪些方面?未来需要改进的又有那些方面呢?
        潘世勋:我那次在“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开幕时提了一个意见,青美展间隔的时间太长,至今为止才几届。艺术与其他的项目相比寿命是比较长的,但是艺术家真正能发挥个人潜质、彰显个人观念、体现成就的时间就是30到40多岁左右,所以国家应该更鼓励青年创作,多给年轻人展示自己的机会,美展应该多办,多提供一些这样的公共平台,这是我的一个意见。

        另外,现在的青年人思想比较开阔,这是比较好的。可是这样就对他们造成不利的干扰,有很多青年人心情浮动比较大,我们那个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要下苦功十年才有大成,不要轻易的就去展示自己,还要很好的来搞一些基础的工作。可能现在受这种商业大潮的影响,好像很多青年不愿意这么做了,都想尽快做出成就,早一点出道,早点在经济上有一些改善,所以有些人反映出浮躁的一面,特别是有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画画的人不像我们那时候那么踏实,这对他们的长远发展会有不利,我还是要告诫青年画家要好自为之。

        记者:伟子

      Processed in 0.126(s)   6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