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桃图(中国画) 杜诚
画家杜诚,今年已89岁,来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徽州太平永丰东松岭。幼年时,在私塾启蒙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对诗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后来机缘巧合,选择了从政之路,但工作之余,杜诚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早年在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成为吴玉章得意门生之前,杜诚学的是师范类专业,对音、体、美均有一定的基础。几十年来,他从未中断过书法练习与临帖摹画。退休后,杜诚更是将精力投入到读书及绘画创作中,学而不倦,不断探索创新。
在我眼里,他是位仁者,爱才惜才,有一颗包容之心,胸襟坦荡。我曾多次、多方面受益于他的帮助和学术指导。杜诚是个善于思辨的人,对世间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他话语平实,但细细品味,往往很有哲理,发人深省。这两种特质也都很好地体现在他笔下的花鸟虫鱼之中。
杜诚擅长花鸟画。他的花鸟画作品气韵生动、色彩鲜艳、活泼灵动,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杜诚遵循古法,无论何种题材,都能自写而入,由意而出,赋予作品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杜诚对桃情有独钟,常以桃入画,他所绘的桃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杜诚的笔下,桃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祥瑞图腾文化的象征和情感的寄托。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长寿和繁荣,杜诚通过画作,化繁为简,传递美好的祝愿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他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桃的娇艳、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赏心悦目。杜诚善于中锋用笔,由生到熟,由熟返生,清雅避俗,可谓大巧若拙。他在画桃时,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在用水上,创新理念,形成了一种面貌崭新而又不失灵动的水法,妙不可言。他尝试不同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力求每一幅画桃作品都独具特色。
在杜诚绘桃、宋雨桂题字的《双桃图》中,杜诚遵循“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巧妙地将两个桃子进行安排,使其相互呼应,成为整幅画的视觉中心。这种布局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还营造出和谐且富有节奏的视觉效果。在色彩上,杜诚“随类赋彩”,采用温暖而鲜艳的红色调,衬以墨色的枝叶,形成鲜明对比。叶子的墨色酣畅淋漓,枯湿相济,看似漫不经心的几笔枝节却苍劲有力,数处飞白彰显了杜诚的水墨功底。这种色彩搭配既突出了桃子的鲜美,又赋予画面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杜诚还通过色彩的深浅变化,巧妙地表现出桃子的立体感和质感,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一个画家要摒弃实物的诸多细节,用极为简练的笔触表现出事物的万千气象,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杜诚做到了,寥寥几笔就将桃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宋雨桂在这幅图的右下方谦虚题下“画好字劣,愧颜也”,好画配上妙笔,相得益彰。
中国画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折射,也是心灵对美好事物的寄托。这种精神面貌,更是一种心声隐言。杜诚的作品同样蕴含着岁月平安、处世清和、生活有趣的内涵。墨家的“兼爱非攻”,儒家的“里仁为美”,道家的“阴阳和谐”“大道和生”,在这位老人身上均有体现。杜诚曾对我说,中国画应归属于国学这一层面,具体来说即“儒、道、释”。思想出自心灵,艺无定格,花无定型,有意无意间,杜诚的“即小见大”,都是他融贯学问后转换思维到绘画领域的初次尝试,且在绘画中切实做到了水色沉吟凝重、笔墨华滋拙朴、面貌祥瑞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