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下的20世纪台湾美术

        作者:核实中..2014-11-19 08:34:14 来源:网络

          关于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历程的研究,中国大陆学界起步比较晚,数十年来,大陆学界关于台湾美术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台湾研究者的著作相对来说要丰富得多,但在研究上也有局限性。纵观这些研究,或往往局限于某个艺术家或艺术团体的介绍研究;或是仅以画册的形式呈现台湾地区艺术家和作品。这种以艺术家和画作为主线的研究取向和呈现方式,往往让人们难以全面把握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进程中复杂多变的历史,更难以全局的眼光来观照20世纪台湾美术进程和活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陈明完成的20余万字的《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史》,为我们了解和研究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提供了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在大量的文献、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基础上,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长时间深入的研究后完成此书,为读者深入了解台湾美术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颇具价值的理论资料。

          作者以中华文化的立场,运用历史学、图像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分析台湾美术20世纪的演进过程,书中运用大量的艺术史料和艺术家的创作背景以及丰富多彩的作品,为读者构建了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作者将台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放在所处时代、社会、经济背景之中,分析其中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并引述当时文献资料或亲历者的学术观点,为读者解读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时代、文化、政治因素,延展了艺术作品的空间,使读者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20世纪台湾美术作品的内涵、价值与影响。

          作者在为读者梳理台湾美术历史的过程中,秉承客观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尽可能全面体现台湾美术史的波澜壮阔。在具体写作中,作者打破各美术分类的界限,全面涉猎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书中行文言简意赅,具有严谨的西方史学研究风格,同时顾及到中国美术史的特性,行文的流畅、生动。在书中,作者通过两条脉络为我们讲述上世纪台湾美术的发展,一方面通过丰富的原版美术图书、杂志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追寻了20世纪台湾美术在中华文化母体与西方外来文化(包括日本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历程,为我们展现了台湾美术与大陆美术密不可分的渊源,以及台湾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独具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以不同历史时期为划分介绍了不同时期台湾地区美术的发展特点区别和延续,对于每个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艺术思潮和艺术团体都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从多个侧面展示了台湾美术发展过程中多元融合的艺术特点。清晰地凸显了20世纪台湾艺术演变中不同艺术门类的典型特征,使读者在对20世纪各个的台湾美术全貌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确立了中华文化台湾美术进程中核心地位的观念,为读者阐释了台湾美术自原始社会开始至中日甲午战争之前,由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大陆所带来的具有中原文明和闽粤文化特征的美术在台湾生根发芽的情况,证明台湾美术与大陆美术深厚的历史渊源。随后,作者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台湾美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甲午战争之前台湾美术的发展演进;甲午战争之后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的50年中中华文化的隐退与殖民文化入侵;抗战胜利台湾回归后台湾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台湾现代艺术兴起和流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乡土运动发展和台湾美术中本土意识的觉醒;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美术多元化与当代艺术、前卫艺术的崛起与传统美术的隐退。作者以俯览全局的方式论述了整个台湾美术史从原始社会到当代的发展历程,每一章按照先整体介绍发展进程,后介绍重要美术事件、人物和主要的美术门类发展。每部分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比如作者看待日本殖民时期台湾美术绝非仅关注台湾地区的美术发展,还关注同时代台湾与日本、大陆以及西方艺术之间的关联,通过不同时代相同美术形式比较探寻台湾美术发展各个阶段的内在联系。

          作者在书中综合叙述了台湾20世纪宗教、政治制度、社会与经济发展,通过多个侧面变化强调了台湾在近现代发展历程中受海洋文明和西方舶来的文化影响。关于台湾美术与大陆美术的联系,作者在书中也给予足够的关注,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前台湾美术发展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美术发展的两个时期,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陆文化对台湾美术发展的文化影响。所以,与其说《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史》是在回顾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历史,不如说作者是在探寻中华美术渊源下的台湾美术与近代文明尤其西方(包括日本)近代美术的冲突与融合,并在此中努力寻找台湾美术自身价值的历史。

          在台湾美术发展中,始终存在传统与现代文化、本土与外来或殖民文化、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但作者始终认为,台湾文化的核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它在整个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中起着重要地位,无论哪个时期,作为母体文化的中华文明在台湾美术发展历程中从未消失,而且随着两岸人员、文化交流的增多,这种母体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们也可以由此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美术作为古老的文明和美术,何以能够拥有顽强而充满活力跨越千年仍然活跃于当下。这不是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文化认同与生命力的明证吗?

          20世纪台湾美术的发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台湾美术在步入近现代化后受制于于政府主导下的展览活动,这使得在台湾近现代美术活动中,官方审美趣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台湾美术创作的取向,即使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美术中反传统的现代艺术也多是围绕诸多政治议题活动而开展的。因此,当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政治对艺术影响减弱后,台湾的美术反而呈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和衰弱,这也可以看做艺术思想多元化的后果之一。

          作者在对20世纪台湾美术史不同时期进行研究中始终遵循着从大处着眼,通过不同时期关联的美术事件、人物为我们呈现20世纪台湾美术的发展与演变。例如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被日本殖民者统治50年,这50年也台湾近代美术兴起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台湾在殖民文化和近代都市文化作用下,台湾近代美术教育、美术团体、美术展览逐步形成和美术创作上形成带有时代烙印的风格特点,也取得了一定的美术成就。作者指出,尽管这一时期各种美术活动、艺术创作、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事件可以看做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近代台湾美术发展影响巨大,但从整个20世纪台湾近现代美术史中看还只是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在百年台湾美术的发展历史中,只不过是一个插曲而已(虽然这个插曲必不可少)。

          正如作者在结语中所说的:“作为一个大陆的台湾美术研究者,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隔岸观察,但也正是这样一个角度,使我的论述时少了一些情绪的干扰,多了一些理性的分析。”作者以客观的态度来分析百年来台湾美术发展的曲折历程,对台湾艺术家从东方到西方、从传统到现代不断寻找着自身艺术的方向和出路进行考察,并阐述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努力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力求在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本土和外来文化中寻找到自身价值的努力。作者认为,正因为台湾美术家在百年的探索中将各种不同艺术加以融合,才最终形成了台湾艺术多元化的面貌。作者并没有对任何一种影响台湾美术发展的外来文化进行褒或贬的评价,而是以公正的态度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为我们介绍这些外来文化在台湾美术史上的影响、作用、地位、价值,从而为我们呈现出了20世纪台湾美术那纷繁复杂的历史面貌。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过:“历史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历史,民族的意识就无法维持下去,而没有民族意识就不可能有独创的文化,不可能有正真的文明”。《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史》虽然是学术理论专著,但书中的文字读起来并不吃力,只要明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就很容易通过本书清晰纵览20世纪台湾的美术发展历程和历史观。作者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立场,以中华文化的显与隐来看待百年来的台湾美术变迁,在结语中,作者写道:“历史是公正的,那些转向与更改,喧嚣和骚动,光荣与梦想,终究会消散为无尽的寂寞,而深藏于文化深处的根蒂,却会在漫长的岁月中,绽放出灿烂而温暖的花朵”。中华文化的显与隐,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隐退和凸显,这是台湾美术史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华美术史的历史记忆。

          黄奇

          2014年10月29日于合肥

      Processed in 0.132(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