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风景:中国油画风景的可见之诗

        作者:尚辉2017-04-24 08:18:28 来源:美术报

        中国油画风景是油画表现中国的地理气候与人文风貌而进行本土化探索最典型、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中国油画风景之所以能够呈现油画本土化的这种典型性,不仅因中国南北部独特的地理地貌、水文气候有别于欧洲油画原产地的自然特征,并因此能够形成油画光色表现上的本土性的色彩谱系;而且,东西方在如何观景观物上也因文化观念与审美理念上的差别而能够鲜明地体现中国油画独特的艺术面貌。如果说欧洲油画研究与表现的对象主要是人物与人体,风景只是这种三维空间呈现的自然转化;那么,中国文人画研究与表现的对象则主要是田园与山水,人物只是因这种田园与山水的配角而存在。但富有意味的是,20世纪前的欧洲油画即使表现人物与人体,却仍然是以一种与主体对立存在的客体而予以研究和模拟。因而,油画风景的灵魂,也往往在于捕捉和描摹自然景观的光色与空间。如果说这些油画风景也有诗意的抒发,那么,这种诗意绝对是对于光色闪烁、空间幽远、造化神奇的赞美。而中国传统文人画即使表现的是田园与山水,却从来不把客观的自然呈现作为此种艺术存在的理由。这些山水画,描写的是山水与田园,表现的却是文人的心境与格调。相较于欧洲风景油画那些自然光色的激情描述,中国文人山水的诗意,更是一种文人精神与品格的对象化。

        油画风景在中国获得本土化的典型性,或许正来自于这种东西方观看风景所呈现出来的巨大文化差异。油画风景对于光色、空间与自然奇幻的捕捉与描摹,可能会被文人山水画的“象外之象”所漠视或遮蔽。虽然,我们每位油画家画风景时,都注重油画光色、体积这些本体语言的发挥,但他们有多少能力去生动自然地呈现油画艺术的灵魂,想必和欧洲油画风景较差甚远。但另外一种情形则可能会成为油画本土化的积极因素。譬如,这些风景构成的零部件可能并不会像欧洲人那样完全局限于画家面对的现场,以意为象、重构画面零部件的创作方法,使得这些油画更具有意象式的观景与造景的方式。而这种重构,也总是按照中国人所理解与抒发的诗意来想象与加工。再譬如,中国油画风景在光色与空间表现上,可能不会完全像欧洲油画那样纯粹,但中国油画风景都无一例外地会关注笔性与笔意的表现,这或许是从文人水墨那里转用笔墨的一种暗示性的行为。这种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形成了中国油画风景较少纯客观的写实再现,而多了几许意态优雅的表现性。中国油画风景的这些特征,与其说是艺术家的个性,毋宁说是一个民族普遍存在的审美个性。毕竟,中国文人画的审美心理是一种民族审美生理与文化审美心理长久积淀、凝聚的结果。而实际上,这些文化差异恰恰是形成中国油画跨文化本土性特征的重要元素。

        文化是艺术的基因,中国油画风景无形之中都会把中国人的文化审美自觉与不自觉地转用到这种移植而来的绘画语种上。在油画风景作品里,不难看出意象性作为中国人的审美思维惯性而被积极地转换到油彩艺术创作的一种普遍现象。客观地说,这种自觉与不自觉的观照方式的转换,有时也会减损油画语言自身特性的发挥,中国画的经验性表达更会妨碍画家对于视觉感官的尊重,许多作品在光色塑造上的弱化、在空间与体积方面的迟钝,或许都表明了这种经验性的意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油画风景的本土化所普遍具有的意象性特征,并不应当以削弱油画的光色、空间和体积的表达为代价,这是中国油画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学术问题。当然,意象创作的积极性也便体现在主观性地把握画面整体的情思表达与意境营造上,尤其是写意性用笔,几乎成为中国油画风景最常见、也最具有本土个性的一种标识。(本文有删节)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14(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9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