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敏:父亲傅雷把人的尊严看得高于一切

        作者:傅敏2017-06-30 08:46:55 来源:新快报


        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其实也是一位艺术鉴赏家,他与国画大家黄宾虹识于1935年,在其后20年的交往中,两位忘年交的情谊仅被视作艺坛佳话而广为传颂,而论及傅雷的艺术收藏,有一大部分都是黄宾虹的精品。其子傅敏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时,就傅雷的艺术交往、艺术收藏、艺术理念、教育等畅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说:“父亲的艺术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是真,一切都是以真为本。人本身要真,做事也要真,画画也要真,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投机取巧。”


        实际上,我对父亲的认识,是一步步深入的。在中学时代甚至大学,我认为父亲只不过是个翻译家而已。随着时间推移,尤其在我整理出版父亲的著译后,我对父亲的认识才开始深入。


        父亲一辈子给人的印象是躲在书房不问世事,做了大量卓越的翻译工作。但是在我看来,父亲除了在翻译领域的耕耘和贡献,更值得我怀念的是他那高贵的品格。他把人的尊严看得高于一切……


        我的祖父很早就含冤入狱,染上了痨病,24岁去世,当时父亲只有4岁。奶奶不认字,但非常有见识。孤儿寡母,从偏僻的乡村来到当时人称“小上海”的周浦。父亲对我讲过,在他小时候,奶奶对他管教极严,几乎整天把他关在书房里读书,看到窗外绿树成荫,蝴蝶纷飞,父亲非常渴望外面的世界。


        父亲和文艺界不少名人都有很深的交情,这一方面是因为父亲对文艺有很高的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有一颗坦荡的赤子之心。我记得1943年,父亲在上海筹备黄宾虹画展,父亲比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小50多岁,两人却成了忘年交。当时黄宾虹人在北平,日本人要给他开画展,他是很有骨气的人,拒绝了。黄宾虹从北平把画作寄到上海,父亲在上海编画册,跑印刷厂,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他还写了一篇文章《观画答客问》,这是第一篇研究黄宾虹画作非常重要的论文。


        为了调养身体,父亲开始学着种花,他做什么事情都有模有样,一丝不苟。他种了50多种玫瑰花和月季花,那些花开得漂亮极了。花开时节,里弄很多邻居都来观看。那时父亲的朋友为了帮助他摆脱苦闷,送他碑帖让他练书法,结果他的毛笔字也练得非常好,他年轻时的字很漂亮。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后,父亲的书法开始敦厚含蓄,既体现当时的处境,也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苦闷。


        父亲喜欢独立思考,正因为他会独立思考,而他独立思考的基础在融会贯通,他不像有些人弄书法就在书法,弄翻译就在翻译,弄绘画就懂绘画,那不行。所以他是站得高、看得广,所以问题就看得比较清楚,他的悟性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悟性。

        傅敏(翻译家傅雷之子、钢琴家傅聪之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10(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