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瓦乔《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

        作者:王帅2018-01-22 09:26: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油画) 141×196.2厘米

        1601年 卡拉瓦乔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意大利是一个众派纷呈、思想激变的艺术之城,不仅有着以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为一体的巴洛克艺术,也有强调突出个性表现与夸张变形的样式主义,而卡拉瓦乔主义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纵观以上三者都是对文艺复兴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最具艺术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是以宗教题材表现普通民众世俗生活的第一人,他的艺术推开了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大门。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1—1610)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底的卡拉瓦乔镇,他的传奇而又短暂的一生犹如绘画一般不断地遭受坎坷与磨难。卡拉瓦乔自幼性情暴躁、好斗,这些性格到后期变得尤为明显。正是这些性格特征与底层生活经历的驱使,才使卡拉瓦乔总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不加粉饰地描绘现实生活。早期对卡拉瓦乔影响最大的是提香的自然主义观点。之后,卡拉瓦乔的风格发生转变,大胆地使用宗教题材的绘画表现现实生活,将流浪汉、平民带进绘画的创作中。创作于1601年的《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正是卡拉瓦乔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宗教题材作品,也是卡拉瓦乔发明“酒窖光线画法”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现在收藏于英国伦敦国立画廊。

        这幅作品取材于圣经里的故事,描绘了弟子们和复活的耶稣基督共进晚餐的场景。画面表现了在晚餐之前,据说基督遇害不久出现在以马忤斯的小村庄,门徒们正在讨论基督遇害后复活的事情。此时,坐在门徒旁边的一个陌生男子突然说话了,并分给每人一块面包表示对邀请他共同进餐的感谢。这时人们的眼睛才亮了起来,惊喜地发现此陌生人就是复活的基督。作品中,卡拉瓦乔表现了基督复活之后,门徒们表示惊讶不已的这一刹那的情景。为了增强画面中的戏剧性效果,一束光线从左射入并照在基督的脸上,同时将站着的人物的影子,画在基督的后方,使得基督格外的醒目。基督身穿红色衣服,无疑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画面四周十分暗淡,只有桌子四周弥漫着光芒,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处理手法,正是卡拉瓦乔发明的“酒窖光线画法”。

        在人物形象处理上,这幅作品中的基督形象与同时期其他画家所画完全不同,基督是面容清秀、衣冠整洁且富有智慧的年轻男子形象。他斜对面的一个门徒,身子前倾仔细聆听着耶稣的话语,双手猛撑着椅把,激动得似乎要一下子站起来。画面中最右边那位蓄有白色胡须的人张开双手,也是为了烘托画面惊奇的氛围。在表现技法上,卡拉瓦乔采用了“透视缩短法”,这位老年男子伸开的双臂,也给人一种纵深的空间感受。画面使用了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金字塔形构图方式,以基督头部为中心,同伸出的手臂与左边门徒构成一条直线,又与坐着的两位门徒构成一个稳定、开放的三角形,这既有利于突出画面的视觉形象,也有利于欣赏者与画面内容产生情感上的交流。

        卡拉瓦乔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对“物”的高度重视,他笔下的水果、花、面包、乐器、柳条篮、衣衫等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都能给予我们一种高于它们自身价值的美感和光彩。画面里的水果篮,一半超出了桌子边缘,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伸手去扶,把画面故事中惊讶和激动的情绪渲染得令人感同身受。仔细观察,苹果上醒目的黑色斑点是搁置已久后才出现的,葡萄上也出现霉菌,水果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这与他1597年创作的《水果篮》取材相同,技法一致,更为重要的是忠于现象的真实,不做任何的美化。画面中腐烂的水果,裂开的石榴,也正是表达尘世的事物终将毁灭,而只有基督的神性与精神永远留存于世。

        卡拉瓦乔改变了过去宗教画中那些衣衫华丽、人物端正的惯有人物形象,将宗教题材世俗化,把一些生活中普通的人物形象入画,甚至是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形象。他忠于现实,在绘画中坚持“人”与“物”高度真实的写实手法。在当时这样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极为超前和大胆的,也不受欢迎,因此他的画经常遭到拒收。然而这种具有开拓意义的独创精神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事实证明,它开拓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影响了几个世纪,给后世的许多绘画大师都带来了启迪和教益。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06(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3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