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化产业的基金之年

        作者:李佩森2018-02-11 06:32: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年或成文化产业基金之年

        2018年文化产业投融资领域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产业基金的全面崛起。近期,上海、广东、浙江等地都在针对文化产业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推动市场化产业基金的蓬勃发展。而放眼银行界,在国家推动投资银行试点前后,各银行在债权融资手段之外,也在积极地进行股权、综合金融服务等融资模式的探索。

        这些释放了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和政府、国有系资金意识到,在文化产业迅猛蓬勃的发展态势下,以债权为主框架的融资手段,难以真正适应和解决目前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需求。

        文化产业融资的结构性瓶颈何在?

        笔者认为,文化金融目前整体而言仍未脱离债券融资的藩篱,其实目前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主流已变为以产业基金为代表的股权及混合融资方向。换言之,狭义上的债券融资式的文化金融将日益式微。

        通过对文化产业投融资趋势深入观察,对比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前景,不难发现,目前国内文化金融似乎正在走向一个误区,以债权为主框架,加之诸如担保、再担保以及“投贷奖联动”等修修补补的方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结构性瓶颈。

        在笔者看来,目前文化投融资的结构性瓶颈是:文化产业无法用可精确衡量并可有效担保的方式获得融资支持,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股权式、风投式的融资体系为主,以一些对风险对冲和风险控制措施为辅,如可转债、股债结合、固收与利润分成结合等方式。一言以蔽之,文化产业最富有前途和希望的那部分增长,并不能全部无风险地送到任何投资机构手中,完全的风险覆盖不仅不可能,甚至也是有害的。

        为了国内经济转型的未来和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扶持文化产业已不遗余力,因此,文化企业的市场化推进,尤其是充分探讨及发展其创新的盈利模式,已成为当今文化企业的重点。然而如今,许多文化企业的重要盈利点仍是政府补贴或是非市场化的垄断业务收入。这种盈利模式在京沪部分文化企业中较为普遍,长此以往,对于文化产业的自身发展能力会带来伤害。

        因此,切不可曲解以及误读政策性资金扶持的本义,如果因此降低了企业自我正常的产业扩张及盈利拓展能力,很可能成为企业“甜蜜的毒药”。

        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方向何在?

        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应是市场化、消费场景化以及落地化的,其发展潜力,在于一个具体的产业情境中,不断以创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产业投融资的落地,也必然要与这样的企业相结合。

        笔者认为,债权性资金不可多用,股权性资本尤其是成熟的、长期的股权性资本,才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向成熟的主要支柱。

        在国外,以产业巨头、保险资本、投行、养老及退休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发展的重要助力。大型的、长期的股权性资本对于稳定文化产业的融资结构及确保风险收益平衡,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而在我国,目前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结构与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需求。

        中国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曾宣布:2018年的两大业务重点是投行业务以及资管计划,这两项都是向股权方向发展。作为债权融资领域的重要主力机构,招行的这一表态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我国2018年文化产业领域的特色可能就是产业基金的异军突起,并引领我国的机构投资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从文化金融到文化资本的分水岭

        在过去的几年里,笔者曾亲眼见证我国产业投资机构的发展,既有国企老将,也有民营新兵,甚至有不少高校和企业合作成立的产业基金,政府和国企设立的引导性基金,以及民营和外资机构合作成立的母基金。

        不少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促进文化与资本对接,其中北上广的政策力度尤为明显。2017年1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0年)》,提出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与广州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引导风险投资基金,加大支持力度。

        2017年12月14日,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上海加快建设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和新媒体发展投资母基金。

        此外,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文化产业基金也飞速兴起,比如,笔者所了解的CSC乐娱资本旗下的电影产业基金,便已设立了包括过桥基金宣发基金、制作基金等在内的许多子基金,其投资周期已从过去的“12+6”个月提升到“6+3”甚至“2+1”个月,甚至创造出最短1个月推出的佳绩,其基本的投资回报已能达到15%的固收,或是10%以上的浮动收益,其基金运作能力可见一斑。

        笔者预计,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基金将不断发展壮大,2018,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基金之年。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08(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