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熠熠生辉的古代漫画

        作者:郑化改2020-09-29 07:25:22 来源:美术报

        漫画是采用比喻、夸张、象征、寓意、概括等手法来表现主题的绘画。水墨漫画属于中国传统水墨画与漫画联姻的艺术,是极富民族特色的漫画品种。大家知道,漫画在我国形成独立的画种,始于清末民初。1897年7月香港《辅仁导报》发表的《时局图》,被史学界公认为中国近代第一幅漫画,随后中国近代漫画如雨后春笋,得以迅猛发展。

        在中国,“漫画”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1904年的上海《警钟日报》上,但只连载四次便不见踪影。在此后20余年的时间里,漫画常以“讽画”、“寓意画”、“喻画”等名称出现在报刊上。1925年,时任上海《文学周报》主编的郑振铎先生将丰子恺的画作命名为“子恺漫画”并设专栏连载,随后又出版了《子恺漫画》专集。再后来,1928年,由丁悚、叶浅予、张光宇组织的漫画会出版漫画周刊《上海漫画》,于是漫画这一名称便在这“一书一刊”的托举当中迅速普及。

        那么古代中国有没有漫画的存在呢?考古是靠证据说话的,有些证据表明:古代中国的确有漫画存在,但它不叫漫画,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种。

        这些零散的古代漫画与当今的漫画,从形式到内容,完全是同等量级的,属于中国古代画家不经意间画出的“不被称为漫画的漫画”。这些作品全都是用水墨绘制的,完全可以被今天的人们称为水墨漫画。在此与读者一起欣赏1840年之前,也就是在晚清之前的几件中国古代水墨漫画作品。

        我且认为,中国古代水墨漫画最早的一幅出自南宋著名画家李嵩(1166-1243年)之手,他是杭州人。作品《骷髅幻戏图》展现了宋代悬丝傀儡戏的表演场面。悬丝傀儡戏即提线木偶,在宋代极为流行。该图是画在团扇上面的,表现一大骷髅手提一小骷髅,在逗着周围的人;妇人怀抱婴儿喂乳,另有一儿童急切地想去拿那个小骷髅,旁边还有摆满玩具的货郎担。其画面荒诞幽默,精美耐看。

        明代李士达(1550-1620年)的《三驼图》,画了三位驼背老人相遇,一位提盒在右,一位作揖在左,一位在后面拍手大笑。画的上方有诗云:“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由。赵驼拍手呵呵笑,原来世上无直人。”如果没有题诗,这幅画只是刻画了三位驼背老人的形象,还谈不上漫画,由于有了题诗,该画就成为名副其实的讽刺漫画了,且带有通俗而诙谐的情调。画中人物的衣纹用了“浑描”笔法,须发均不见勾勒痕迹,其笔墨圆润,柔若无骨,可见作者高超的笔墨造型功力。清代画家高其配(1660-1734年)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图》,画一位智者在案头静观眼前正在表演的小鬼,这个题目写在画上方,让人对画意一目了然,且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为什么中国的水墨漫画起始于宋代呢?因为自北宋开始,区别于唐代宫廷画的中国风俗画开始盛行,这些风俗画表现的是风土人情、民间信仰、民间风俗等,这也是明清画家最爱表现的题材。这些风俗画实际上也是古代漫画的胚胎,里面孕育着漫画的元素,比如北宋的风俗画《村医图》和《田俊醉归图》等,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很接地气。

        纵观中国古代水墨漫画,可见其中既有严谨细腻的工笔画,又有小写意乃至大写意或大泼墨的传世佳作。其绘画语言极具民族化和大众化的特质,雅俗共赏。这些画作留存现今,历史久的将近一千年,时间最短的也有近二百年历史,现在看来仍熠熠生辉,生命力极强。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中国古代水墨漫画的绘画形式出自中国传统绘画这一母体,另外,就是画者的绘画技能十分了得。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6.547(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