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朝山——郭文杰山水画作品展”在京展出

        作者:田呢2021-10-16 10:29:37 来源:网络

        日前,“问心朝山——郭文杰山水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

        本次展览为郭文杰在北京举办的首次个展,展出其近年所作山水画作品70余件,其中大多为写生小品。展览由《中国美术报》社主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提供学术支持。

        郭文杰,1983年生于山东淄博,美术学博士在读,师从卢禹舜、张伟平、孔令伟等诸家,为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谈及本次展览的主题“问心朝山”,郭文杰表示,这四字是其在泰山写生时偶然所遇,引发其对人生和创作的许多思考。所谓“问心”即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过程中要通过自身内心平衡达到天地人三者合一和物我两忘的一种状态。“此次展览呈现的是我的一种内心思考,希望能够向大家学习、向大家问道。”郭文杰说道。

        郭文杰选择走上一条正统的美术教育之路,但与当下大多青年艺术家不同的是,他更“传统”,更注重对“经典”的反复释读,始终坚守在汲古润今、博采众长的道路上。“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读万卷古文经典,写尽南北青山绿水的郭文杰,一路走来,一路摸索,以“问心朝山”的坚守,持续着自身的艺术理想和追求。郭文杰笔下的山水有历史,也有时代;有温柔,也有敦厚;有思考,更有力量。

        同期,“问心朝山·郭文杰山水画作品展研讨会”举办。研讨会由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主持,王镛、陈履生、尚辉、郑工、李一、高天民、华天雪、杨维民、陈明、于洋、金新、杜浩、吴晓平、武铁军等专家学者围绕着本次展览和郭文杰近年来的创作展开深入探讨,并对郭文杰未来的创作寄予了厚望。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表示,郭文杰是一位尊重传统、热爱传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深入研究学习和把握的画家。除了深研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以外,郭文杰还就最具中华民族文化形象性标志的中国画的形式语言技能、技巧做了深入的研究,这使得他的作品有思想内涵、有精神高度。同时郭文杰热爱生活、拥抱自然,他的作品有内容、有生活现实、有具体的鲜活的生命感,能感染和打动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谈到,十余年前,郭文杰来到自己教授的研究生班,浸泡在研习传统绘画技法的环境当中。观郭文杰近期之作,画面意境优雅,既有森严法式,又融入了依靠内养笔墨丘壑取到的自然灵气,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沃土,围绕中国山水画的核心价值观来治学的态度正是当代画家应该具备的。

        《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王平认为,郭文杰作为当代的传统主义者,以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精华来表达现代人的感受,这也是传统中国画当代性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像他这样重视和深入传统的年轻人,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指出,郭文杰的文化修养,包括古典画论、技法等都比较全面。从传统出新,是中国画现代转化的重要路径。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对于郭文杰的小幅作品尤为关注,认为这些画作静雅、轻松,可以让人慢慢品读。陈履生认为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郭文杰在宋元绘画上下过很深功夫,他取法宋元、兼收明法,因此他的写生作品不同于当下的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

        《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强调,中国画不是完全视觉观看的艺术,而是内观的一种艺术。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很多是笔墨式的风景,失掉了中国画的内在审美内核。而郭文杰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墨气,有静雅之气。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在展厅里被郭文杰作品的纯净之气吸引,他表示郭文杰的写生小品视野逐渐被打开,观看的视角从写生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进入到了宏观把握的状态。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表示,郭文杰的作品格调高,笔墨语言扎实、技巧全面,对水墨的控制力较强。他的写生作品尤其精彩,语言气息雅致细微,体现出了他多年的艺术积累。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21(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