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感悟到自觉表现——曹娜绘画艺术小议 作者:西沐

        作者:核实中..2010-08-14 10:45:06 来源:网络

        当人们热衷于追逐大家的形笔,而去习惯流行又追风之时,似乎正在忘却着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感悟与表现。在科学的范畴中,人们完成对事物的认识靠的是观察;而在艺术探索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靠的却是领悟。当如今许许多多的艺术学习者热衷于将领悟退变为观察的时候,满山遍野中就多了一些所谓写生的大军,把领悟的功夫用在了对自然的摹写上,失去了从认识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机会,进入速成的阶段,贻误了在艺术上不断进取的时机。而曹娜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气息,让人忽然之间有了一种自自然然的对领悟显现的一种感动。这种感动不是来源于笔墨或者造型,而是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状态,用真诚与朴实的执着去面对艺术,其感染力就会自然跃然纸上。真诚与朴实是曹娜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的品质。这种品质不是追来的,更不是找来的,而是一种自然领悟能力的天然流露,是最为可贵的一种艺术基质。
        艺术的领悟能力,常常会提升画家对艺术的认识水平。中国画从总体上来讲,是一门特别强调认识水准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对笔墨的认识、对观念的理解及对境界的感悟等几个方面。曹娜对绘画的纵深认识,更多地表现在他对绘画精神的把握和笔墨(彩)表现能力的一种文化向度上的把控,在这里我们可以称之为度,也可以称之为表现的张力。在一定认识高度上去探索感悟与表现间的关系,才能更多地体现出一个画家的文化积淀与精神修为。绘画作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有高度的认识,才会具备穿越视觉、直指人们心灵的一种力量。
        曹娜在创作中,用独特的领悟能力去整合精神与色墨,在当代画坛中,一步步地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虽然在诸多方面还需锤炼完善,但毕竟是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卓而不群。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创造的基点是个性化的领悟能力,虽然领悟能力与形成具有重要表现能力的作品还有一段较长的过程,但不同的画家往往是因为不同的领悟能力,走向了不同的艺术探索之路。曹娜的探索之所以会引起人们一定范围的关注,我想是她更多地得益于充分地发挥了这种领悟的能力,并在探索中找到了相应的材料与技法,在绘画表现这个层面上逐步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并正在努力地使其强化着、稳定着。




        如何表现对事物的领悟与认识,是绘画创作的重要课题与落脚点。对“如何表现”这个问题的研究就不仅仅是绘画学科自己的问题了,更多的时候它要涉及到文化精神与文化心理,并通过审美经验这一导向区直接影响画家对艺术表现的理解及方式、方法的运用。这也是我们在曹娜绘画中所能观察到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表现及其能力在绘画中的统御能力。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现绘画的核心问题,材料、技法等都是为表现服务的,没有材料、技法、形式等的表现,只有表现的材料、技法、形式;二是表现是对审美经验与个性化领悟的一次大整合,在表现面前,个性化的精神诉求,恰如其分地融在审美经验的共性显现之中。在曹娜精心打造的诸多不大的作品中,闪现着这种特质。从个性化的领悟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现,这是她跨出的重要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这种个性化的表现,进一步融入到审美经验的积累与个性化审美经验形成过程中,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了,因为在很多方面已涉及到艺术哲学属层面的内容,属形而上的研究了。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高度与难度,才使得曹娜在这方面的不断探索具备了学术上的价值与意义。在当今画坛,极目而望有这种潜质与理想的又有多少人呢?艺术思维一旦失去了哲学的智慧,它很难发出多么耀眼的光芒。同样作为一个艺术家,没有在哲学方面的艺术考量,就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曹娜的艺术探索,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艺术注解。
        艺术从来都是人的艺术,首先是艺术家个人化的艺术。为此,研究分析曹娜的绘画,就不能不谈到曹娜其人、其经历。虽然当下曹娜还“漂”在北京,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其科班出身的经历与其艺术探索过程中的努力。曹娜生于山西临汾蒲县,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及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助教班。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美术系讲师。阅历造就了她鲜明的个性。有朋友问曹娜:你的画表现的是什么?她说:“我表现的是我自己,我表现的是我的心声,是我的经历,是我的日记。很简单,没有什么很复杂的东西,就是想通过画笔来表现我心中的现实和理想,用艺术这种方式说出我的真心话,说出后我好轻松,这样我便能更好地去生活,继续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各种喜怒哀乐,各种人之常情。” 曹娜认为:“激情是灵魂的放声歌唱,激情是深沉感悟的迸发,激情是思想火焰的点燃,激情是人生的活水。人生需要激情,当人们拥有希望、梦想、目标和动力之后,激情就会跳动者舞步,合着这些节奏,创造人生的奇迹。” 梵•高曾经说过:一幅雪白的画布最怕有激情的画家。作为曹娜来说,她感觉只有不断地深入现实都市女性生活,才会有艺术作品的构思,只有痛苦的思维,才有愉悦的作品。也许正是这种激情与思维,才使曹娜有了一段不平凡的艺术历程:2001年作品《馨》入选《全国第十五届新人新作展》。2002年作品《幽兰》参加《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获优秀奖。2003年作品《憩》入选《微观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展》。2004年作品《金色的梦》获全国十届美展山西展“一等奖”。2004年作品《空镜子》参加“黎昌杯”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展获“金奖”。作品《心怡》应邀参加中日水墨画友好交流《第11届友桥水墨画展》。作品《飘逝的梦》应邀参加“水墨敦煌”——当代绘画名家精品学术邀请展。2005年作品《无语》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作品《荷韵》入选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获优秀奖”。作品《心怡》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6年作品《冷香》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2006年作品《冷艳》参加“黎昌杯”第四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获“优秀奖”。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部分作品被博物馆、大千画廊、硕华画廊、美国旧金山画廊、禹风画廊等收藏。作品入编《美术》杂志、《画廊》杂志、《东方美术》杂志、《中国当代教育》杂志、《中国文化报》、《水墨敦煌》、《中国艺术市场》、《艺术界画刊》等。可能也正是这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状态,使曹娜有了更多的空间,少了不少条条框框以及一些来自体制内不可名状的制约与压力,这使得她在艺术之路上走得舒缓又自信。
        当然,对艺术探索的理性分析,永远只能是架构性,毕竟用理性的视角去分析感性化的创作,很多时候只能是主线式的。在社会不断迈向都市化的过程中,文化精神的异化与沉沦但愿不会成为审美当代性的基础,从曹娜的一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种审美当代性与古典美学及现代美学的一种亲和而不是对抗和隔膜,这也许是曹娜在沿着自然感悟向自觉表现这条艺术之路,走向深入的一种动力、一种追求。当然,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文化陶养、道德境界与价值观念的再积淀。这虽然是一个过程,但也是曹娜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样式与启示。
        丁亥初夏于水木轩

      Processed in 0.129(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