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精神对接——赏读孙文韬的山水画 作者:严纪照

        作者:核实中..2010-08-14 10:46:57 来源:网络

        屏息静气,凝神搜索,你在寻找一条进入画面背后的路径。拨开虚掩的树枝,你看到了无数条可能的道路,你沿着一条走了下去,越走越深,却无心留恋与欣赏路边的花草、溪水、虫鸣、蝉唱,仿佛前面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中召唤,敲打着你的心弦,直到高山的最深处,碰到几处房屋的断壁残垣,才恍然,这烟火的印记,是人类生存的见证,文明的具体呈现,虽然,已是人去房倒,但精神的吟唱还在松涛山风间延续,那一刻,你的灵魂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将与古人先贤高蹈的精神对接,并将火种带回家。孙文韬在画面背后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时间的魔盒,你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时间和空间都在悄然隐退,乐此不疲的你成了一个人的帝王,直到热泪盈眶……
          欣赏孙文韬的山水画,绝不是一件可以随意的事,需要仔细认真的观摩与感悟,循着他留下的密道,越过那些人为的障碍,才能找到他在画面深处隐藏着的智慧,那时,才会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快感由此而诞生。这就需要观众有耐心有慧眼有慧根了,这是对观众的考验,更是对孙文韬本人的考验。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会有多少人,愿意停留在一幅画前,用心揣摩把味?人的个体心灵处于一种焦灼状态,人生的情趣意味越来越淡薄,误将金钱当成了一种衡量生存与艺术的标尺,于是,社会上更多的人是人云亦云,冲着那些道听途说得来的大家、大师的作品,来个走马观花,故作豪情的掏出几两白花银,捧两张烂纸充门面去了。这种现象也极大的刺激着画家的神经,是坚持还是随流?更多的画家选择了后者,快马扬枪直奔市场去了,于是,出现了全国画家一个面貌的拙劣现状,如果将作品不落款,放在一起,根本就分不出是谁画的,于是,这些画家丢失了,直至不见。留下的大批的艺术垃圾,也必将被投进废纸篓
          孙文韬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向真正的艺术靠拢的道路,他愿意为那些少数尊重艺术热爱艺术的观众潜心绘画,那些只在少数的知音,将成为他前进的最大动力。而这更是孙文韬向前辈大师们致敬的方式。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君子所以爱夫山水者?丘园素养,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长乐也;渔樵隐逸,所长适也;猿鹤长鸣,所长亲也。”将山水做为自己颐养天性的一块温润之地,使自己的心灵与精神徜徉其间而得到自由舒展。 孙文韬努力在宣纸上的点染皴擦间,搭建一条与先贤会话的通道,将古人圣贤谦谦入怀、凌空高蹈的精神之光,引到这个现实世界里来。于是,在他那些光影斑驳,貌似支离破碎的画面上,那些高山大峰就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精神高度与强度。而精神的高度与强度,正是衡量艺术品的重要标尺。
          抱元守正,正本清源,这是孙文韬绘画的本质向度。但他却没有固步自封,囿于传统,他在向传统寻求精神支撑的同时,不再满足于以单纯笔墨来再现某种丘壑山水的状物功能,而力求发现并强化运笔过程及水墨变幻中出现的种种节奏与律动,变传统的惨淡经营为势随意运的笔笔生发,因此,孙文韬往往不拘绳墨,意之所至,信笔出之,不拘师法,无法无天,其笔下丘壑多是他胸中的丘壑而非某种具体山势与云水的状物写真。同时,又向西方绘画学习,借鉴西方构成,大胆探索和创新,打破中国山水的传统形制,在宿焦之墨的黑白灰空间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图式,成为了中国画坛上正在快速成长的一员生力军。

      Processed in 0.151(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