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官布先生的绘画艺术(作者:范迪安)

        作者:核实中..2009-11-10 13:42:55 来源:网络

          官布艺术简介:官布,蒙古族,1928年生,内蒙古哲里木盟人。1954年加入中国美协,1985年当选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56年起历任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曾任第六、七届全国美展组委会委员、总评委员,内蒙古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长。出版有《官布中国画集》、《官布作品收藏集》(美国版)、《蒙古族画家官布》等。
          在当代中国画坛,“探索”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词。它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代表了广大画家的共同追求,不仅中青年画家在艺术上抱以探索的志向,敢开时代风气之先,画坛的许多长者也同样在探索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不落时代风气之伍,官布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曾长期从事美术的行政组织工作,为美术事业的开展付出了许多心力,为人所敬。但他同时又长期锲而不舍地在绘画上坚持探索,人到晚年,他的创作生命愈益旺盛,无论在艺术的深度和宽度上,都展现出一种增进的态势,使得我们在观赏他的作品时,领悟到一位老艺术家勇于探索的开阔胸襟。官布先生是蒙古族人,他的民族性格或许在他的工作中并不明显地流露,但在他的艺术上却鲜明地体现出来,这种性格首先最集中地表现为他对草原风光的挚爱和艺术的研究。用水墨语言描绘草原,在传统中是少见的,在今人中也是表现困难的。因为草原的景象以辽阔、明亮、单纯为特点,如何用笔墨为草原传神写照,是摆在画家面前的难题。他长时间钻研,终于在精神上同时也在造型上与草原的形象通接起来。在结构上,他用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和中国传统平远视线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了草原深远的空间,横向延伸的线条撑开了宽阔的意味,而十分茂密的点染则画出了草原上青草的形象质感和充沛生机。由于他是真正在心灵里热爱着家乡的大地,所以,他注入草原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一种要传达出草原蓬勃生机的意愿,这种心情与意愿化为笔墨语言,便有了他作品清新、明快的意境。他画的不仅是自然的草原,还是有生活气息的草原,是新草原。

          在官布先生的笔下,草原有着不尽的风光。但是,在他的视野中,除了宽广、丰饶的自然景观之外,还有那最能代表草原生命和蒙古民族性格的马。因此,为马造像便成为他许多年里的另一项艺术专攻课题。传统画作中虽已有过不少马的经典,现代也有以画马见长并且确立了风格的诸多名家。但是,官布画马,画出了官布的马。他笔下的马表现了与众不同的单体形象和与众不同的组合方式,让人见到了崭新的一种画马风格。他描绘的马大致分为两种格式,一种是万马奔腾的长卷,那里马群密集,身影重叠,扬起的风尘席卷于天地之间,令人见到生命族群驰骋浩荡的阵势;另一种是在山水景色里点缀马的身影,将马的形象融入自然的吐纳气息之中。他的马因为与自然景色相依相连而让人感到亲切的人情意味,他的山水则因为有了马的伫立或行走,在视线上贯通了前景和背景,产生了引人入胜的空间。例如,在《大青山》这一件作品中,他在山谷前设置了两匹马向纵深行走的背影,这就不同于一般的点缀,而是使一幅构图并不险奇的山水画有了不落凡响的空间结构。在我们熟悉的“鸟鸣山更幽”的联想中,出现了“马行谷更空”的意境。又如《雪原》中,他以数马构成眼前的近景,而留出大片的中景空间,使前景的生命实体与天际浑茫的暮色意境相连,形成通透的视野,顿然产生生命的回响。

          官布先生画马的风格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写实的方面在于他熟悉马的形象特征和结构特征,落笔着墨都能刻划出马的生动造型。他的写意是在写实基础上的信笔表现,在充满感性的勾勒与皴擦之际,画出了马的生命姿影和神情,也显示出笔墨的神采和韵味。他的这种风格是有强烈个性、有水平的风格。在他以马为主题的作品中,我最感动的是他画的种马和烈马,这是在其他画家那里少见的。种马堪称造物主对草原的恩赐,它以“天驹”之誉领群马之首,性格刚烈,难以被人驯服,有的甚至一辈子不肯让人跨骑,充满着生命的野性。可以说,官布先生对它们是情有独钟的,他的气质内在地与它们神合冥契,于是,他画出了种马桀骜不驯的个性,有时嘶鸣长奔,有时披鬃垂立,都是一种浸染了人格精神的形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官布先生所画的马,不仅仅引发起我们对客观形象的兴味,也激动起我们对生命存在的感怀。

          官布先生有大量作品描绘了辽阔的草原,又同时有大量作品描绘茂密的森林。这种视觉关注的反差看上去很大,但在他那里却是统一的。一方面,森林在北方与草原相接,同时都是他深入感受的对象,另一方面,在中国画领域,森林题材同样较为少见,用水墨语言画森林的难度不亚于画草原,这样一个新课题于是同样吸引了官布先生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除了在造型上传达林木挺拔的森林景象之外,他侧重地营造了林海浑茫的博大境界。在《白桦林》、《金色兴安岭》等作品中,白桦的独特造型和整体情境都给人鲜明、崭新的视觉感染力,在巨幅的《栋梁之材》中,老松的阵势出落非凡,更让人透过写实造型的手法,感受到写意表现的力量。

          官布先生早年作油画,后来专于中国画,他在语言上的探索路向是中西融合。在结构经营和色调运用上,他较多采取“西法”,直接地表达了景色的“实象”,同时,他也充分发挥水墨和墨彩的渲染效果,再加上为表现草原、森林而摸索出来的一些特殊技法,他的作品便有了与众不同的“意象”。例如,他作品中透溢出来的光的感觉、色彩的感觉便是独特的,他画中的留白不是传统中国画意义上的“白”,而是渗透了油画感觉方式的“光”;在看上去比较严谨的形象刻划中,都有一种渗透表现意识的痕迹。

          说到底,一位老画家能有这样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能这样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将中西的学养与能力连接会通,使自己的艺术别开生面,放出光彩,终是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怀。有一幅大画或可进一步使我们认识官布。在他访问美国时,看到了黄石国家森林遭受火灾之后的景象,触景生情,感怀命笔,他画出了《火灾洗礼的原始森林》。在这幅作品中,生命的密林变成了秃林,挺拔的笔法勾勒出它们被浩劫的身影,那里的动物落寞地寻找栖居的家园……,官布先生的许多作品,都是这样有感而发的,正是这种关切家园的怀想,在性格温醇的官布先生心中,激荡起不尽的艺术探索与追求。

        来源:网络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小薇
      Processed in 0.138(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