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美术教育的地域性实践

        作者:雷雨凝2025-07-04 08:57:16 来源:大河美术报

          南阳师范学院(简称南阳师院)作为河南省较早开设美术专业的高等院校,在豫西南地区的美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推广、地方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其美术专业融合地方文化特色与当代教育理念,形成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多元维度梳理其在河南美术教育领域的贡献。

          南阳师院于1986年设立美术专业(专科),2000年升格为本科,是河南省较早系统培养美术师资与艺术人才的高校之一。其教育实践呈现两大特色:一是课程体系创新,课程中注重中原文化(如汉画像石、南阳玉雕、民间剪纸等)教学,将地方非遗项目纳入教材。二是实践导向,以“工作坊+实训基地”模式为主,与南阳本地中小学、美术馆合作,为学生提供早期教育实习机会,夯实教学实践能力。

          培养基层美术教育人才

          美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南阳师院美术专业长期致力于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为河南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师资力量。众多毕业生成为基层美育骨干,而基层美术教育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传承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内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尤其是农村)美术教育长期匮乏。应加强基层美术师资培养,缩小城乡美育差距,保障学生享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权利。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基层美术教育能纠正“唯分数论”倾向。

          南阳师院开设系统的师范教育课程(如美术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注重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基层美术教育专业水平。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唐三彩、南阳汉画像石等)。基层美术教育通过课程设计、校本教材开发,将本土艺术融入教学,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许多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豫西民居彩绘等)面临失传风险,基层美术教师可通过田野调查、社团活动等形式,带领学生参与非遗传承。通过“一专多能”教师培训(如南阳师院培养的复合型美术教师),解决基层学校专职美术教师不足的问题。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2025年全省乡镇以上学校开齐美育课程,而基层美术教育是这一政策的实施关键。

          推动地方文化艺术传承

          南阳以汉画像石闻名,南阳师院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将传统艺术融入教学,开设相关课程或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其依托南阳汉画像石资源,建立了“汉画艺术研究所”,将汉代美术融入教学与创作,出版《南阳汉画造型艺术研究》等专著,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南阳师院师生对豫西南地区木版年画、泥塑、剪纸等民间艺术进行田野调查,相关成果纳入课程(如“民间美术”省级精品课)。师生参与豫西南地区民间艺术(如泥塑、剪纸、烙画等)的挖掘与整理,通过展览、创作等形式推动非遗传播。

          保护河南民间美术遗产,不仅是守护历史“活化石”,更是为未来留存文化“基因库”。只有让传统美术在现代社会中注入新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传承,让中原文化瑰宝继续闪耀光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民间美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信仰和审美观念。例如,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门神形象、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故事,都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和艺术的重要资料。民间美术是地域文化的象征,保护它们有助于增强河南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防止本土文化被边缘化。

          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

          南阳师院的教师团队在油画、国画、设计等领域的创作成果显著,部分作品入选省级、国家级展览,提升了学院的专业影响力。

          在学术研究上,聚焦美术教育理论、地域美术史等领域,发表论文或出版教材,为美术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南阳师范教师在《美术研究》《装饰》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原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南阳玉雕技艺传承》等特色教材。教研成果教师团队发表《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美术启蒙策略》等论文,关注儿童创造力培养与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绘本创作”“综合材料游戏”等课程,强调趣味性与跨学科融合,适应低龄儿童学习特点。

          学科升级与拓展

          随着学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美术专业逐步拓展为更成熟的学科体系,开设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等本科专业,原有专科阶段的经验为本科教育奠定了基础。

          南阳师院美术专科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区域性和实践性上,虽规模有限,但扎实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与文化建设。 

          南阳师院还开设了跨学科融合课程——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探索VR汉画复原、玉雕3D建模等新技术应用。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在跨学科融合方面的探索,体现了当代艺术教育的前沿趋势,通过结合地方文化、科技应用、教育实践等多个领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与创作体系。

          总 结

          南阳师范学院的美术教育贡献可概括为豫南区域美术教育体系的奠基者,中原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地方美育服务的践行者。其办学特色在于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与创作优势,形成“立足南阳、辐射中原”的美术教育格局。梳理其教育实践,不仅有助于展现中原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还能为区域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系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81(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