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罢休息(油画) 184×262.5厘米 1951年 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涅普林则夫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苏联卫国战争后初期,美术家通过画笔描绘出战争场面,一方面是反映英雄精神,让人民记住英勇斗争的战士,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更多是反映战后人民生活、社会和工业发展的日常风俗画。俄罗斯(苏联)著名画家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涅普林则夫创作的《战罢休息》就是表现军人普通日常状态、介于风俗画与革命历史画之间的典型作品。
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涅普林则夫(1909—1996)是俄罗斯(苏联)画家、美术教育家、人民画家、列宾美术学院教授。苏联卫国战争后,他的作品主要歌颂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如《你好,列宁格勒!》《最后的榴弹》《丽莎·柴金娜》《战罢休息》《父亲的故事》。
《战罢休息》创作于苏联卫国战争之后,描绘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对生活、对革命的乐观精神,在战后百废待兴的大背景下给人民发自内心的鼓舞。画作完成于1951年,展出后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欢迎,凭借这幅作品,涅普林则夫获得斯大林奖金一等奖。据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料记载,该作品的第一稿由斯大林作为国礼送给毛主席,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后作者另创作一幅,陈列在俄罗斯特列契雅科夫画廊。
画面主要表现战后休息时间,一位战士给其他战友讲述故事的闲暇场景,属于间接表达庆祝战争胜利的题材。画面没有选取炮火连天的战争场景,而是刻画了战后间隙轻松愉悦的画面,整体气氛欢快,生活气息浓郁。主体人物形象塑造来源于亚历山大·特里丰诺维奇·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瓦西里·焦尔金》的人物形象。
亚历山大·特里丰诺维奇·特瓦尔多夫斯基(1910—1971)是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民族诗人和文学家。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长诗《瓦西里·焦尔金》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在战争中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主人公焦尔金是一个“神圣而平凡”的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屡建奇功。长诗通过对这个士兵形象的塑造,概括了千千万万苏联红军战士的品格和风貌,表达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祖国及人民的挚爱。
《战罢休息》画面结构是环抱势构图,焦尔金位于画面右侧四分之三的黄金分割点上,手里拿着醒目的红色烟丝袋,画面唯一的红色物品在主体人物的手中非常显眼,其余战士围绕在主体人物周围形成三角形。军人服饰色彩多用灰绿色、灰色、灰黄色,营造出战争时期艰难的生存环境,与红色烟丝袋形成色彩上的对比。
人物面部光线柔和、刻画精细,绘画语言写实,笔触丰富、果敢,能体会到画家下笔前的深思熟虑。主人公焦尔金在惟妙惟肖地讲述着有趣的故事,可以从面部表情中感受到他是一位具有幽默情趣和乐观精神的人,其他战士的目光聚焦在焦尔金身上,想要听清楚他所讲的事情或者调侃的话语,足以显出画家对人物形象刻画的精妙生动。战士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战后的轻松状态和听到故事的欢乐笑容。画面表现出士兵们在天寒地冻的条件下苦中作乐的场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表现了战士们的乐观、勇敢、智慧,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
《战罢休息》于1949年开始创作,作者经过两年时间最终完成这件作品,能如此生动地表现这种军旅生活题材,应该与作者的参军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正如涅普林则夫自己所说:“我想塑造的不是聚集所有精神力量完成某个英雄壮举时的战士形象,也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厮杀的战士形象,而是在普通的日常军事生活中短暂休息片刻的战士形象。”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