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东方——张录成大写意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作者:杨小薇2023-04-27 19:50:13 来源:网络

          (1/23)

          (2/23)

          (3/23)

          (4/23)

          (5/23)

          (6/23)

          (7/23)

          (8/23)

          (9/23)

          (10/23)

          (11/23)

          (12/23)

          (13/23)

          (14/23)

          (15/23)

          (16/23)

          (17/23)

          (18/23)

          (19/23)

          (20/23)

          (21/23)

          (22/23)

          (23/23)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4月22日,“浩然东方——张录成大写意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 燕东升致辞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大平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 陈传席致辞

         著名大写意画家 张录成 致答谢辞

           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即日起对公众开放,持续至5月5日,通过展示艺术家张录成立足华夏文脉、融汇丝路精神的大写意绘画作品,深刻阐释大写意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引导广大观众在大写意艺术的自由生命力中感受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

          张录成生长在丝绸之路重镇酒泉,在新疆军区长期从事美术创作,期间先后在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等艺术院所进修学习,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录成以古丝绸之路上的胡杨、骆驼、牛、马为表现对象,通过对丝路文化四十余年的深入研究,探索出表现丝绸之路苍茫、博大、雄浑、悲壮的笔墨语言,形成了独特的丝路大写意绘画风格。

          嘉宾参观展览

          嘉宾参观展览

          大写意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草书入画,注重主观情感表达。需创作者具备扎实的书法功底,深厚的文化阅历,并在笔墨技巧中注入激情与意趣,在磊落而无意的挥洒中,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大气势”“大境界”“大格局”。大写意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以泼墨著称的画家王洽,明代画家徐渭则开创了大写意的第一座高峰,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等将大写意自由抒写的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张录成吸取徐渭、八大一路求诸自我、不拘格套的精神,在数十年的丝路行旅中,将真实的生活感受化为创作的骨血。从幼年在家乡酒泉观摩敦煌壁画,到青年在新疆的草原石人前辗转流连,张录成从自己生长的丝绸之路上汲取灵感,同时坚持读书行走、澄怀感受,尤其在习练书法与修养内心上下功夫。他将丝绸之路上千年历史的烽烟,文明交汇的盛景、信仰跋涉的悲壮,在枯笔、焦墨的反复穿插狂扫间,化为如山似海的群马、放浪形骸的群驼、顶天立地的胡杨、血性蓬发的野牛,以群体的奔涌、生命的苍劲、古今穿越的深思展现对多元文化的精神图解,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整体关切,并在与今天时代的共振中,展现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下觉醒、奋发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展览开幕式上,陈传席表示:“张录成的画有鲜明的特色,大气、旷荡、苍茫,具有在传统基础上又再创新的审美价值。张录成的艺术就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特色。“”

          本次展览以张录成的大写意作品为主线,按照“虬姿恒立”“古道生灵”2个单元,共展出张录成作品20余幅,其中不乏其代表作《生命》《塔克拉玛干野驼》《奔向新时代》等。展览从胡杨、骆驼、马、牛几个方面,力求充分展现张录成以重墨粗笔自由抒写所创作的全新美学图式,通过群体奔涌的艺术物象,以及源于丝路古道的雄浑壮阔,深刻反映当下大写意绘画创作突破传统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的创作状态,以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大写意艺术饱含时代精神的个性与风采。

        国内外名家评论张录成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原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唯坚韧者能遂其志。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

        张录成力图突破前人的表现模式,在语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大”“重”“厚”“放”为其主要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永年──

        张录成丝路大写意是厚积薄发的产物,力图使民族精神的厚度与人文关怀的深度结合起来。无论在笔墨语言的表现上,绘画境界和传统绘画美学上都有刷新与突破。

        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环境下,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必需保持与发扬民族特点,而写意恰恰是最突出的特点。张录成以书法入画,表现出了传统特色与国际视野兼具,大气势、大格局的大写意新中国画,十分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

        张录成以书法、绘画鸣于世。他的书法于魏晋、唐宋明清都下过大功夫,其字圆浑而厚重,格调高古,在当代堪称第一流。他的画人物、山水、花鸟俱擅,而且都大气磅礴,气势非凡。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录成尤以画新疆题材如画马、牛、驼和胡杨著名,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当代,张录成笔下的牛、马、骆驼、胡杨又向我们展现出新貌。他将生命意识、漠野的壮阔,宏大的气势,刚烈精进的精神,融为强大的汉唐雄风,扑面而来,跃然纸上,图画其间,震撼心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虽然熟悉牛、马、骆驼的骨骼结构、皮毛、气色,但他省略了。他要的是“重、大、厚、雄”。他放笔横扫,纵横捭阖,在“务于精纯”的基础上“见其大略”。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曦林──

        从张录成作品中,或许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意象与心象,不似与不似之似,以及笔墨与造型,外美与内美,感性与理性,哲理与诗情等等关系的把握问题,无不是升华艺术境界的要害问题。他有类似唐玄奘的那种怀着一线光明而为之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

        张录成大写意水墨画,是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精神感召下创作的新的前无古人的作品。凝聚了画家的生命,有一种情感奔涌,生命勃发的力量和气势,表现出雄浑博大的意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景峰——

        张录成先生描绘丝路文化,不是唐宋以来边塞诗人的诗解,也不是文人画的笔墨意境,而是丝路文化孕育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

        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AFAP)主席雷米·艾融——

        因为在中国思想中,自然包含了整个宇宙,并且从来没有以人为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张录成的绘画表达了这种伟大的奥义哲学。的确,他所表现的自然真正地具有宏大的尺度。有时候,张录成用运动的笔触让我们想到与梵高的某些作品的相似性,像他的麦田,其中深色的树林的标志围绕着整个画面的空间。有时候,他用充满活力的方式处理的岩石和植被的混合,其颜色使人联想到塞尚。

        张录成的书写的力量和贴切在野牛打斗的场面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中暴力的遭遇是如此明显,以至于让观者不堪重负。张录成的绘画融入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无疑为绘画语言的欣赏性和恒久性以及造型的诗意开辟了新的道路。张录成绘画的现代性告诉我们,绘画实践将仍然是消费和经济的物质世界,这是人类生活舒适所必需的,与全人类对精神和诗意表达的需求之间的桥梁。

        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伊西斯·奥利维尔——

        张录成的绘画表达了能量、力量和存在。笔触的即时性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一旦我们的目光移开,动物就会动起来。

        《天马图》是一幅狭长的10米长卷,描绘了从头顶飞弛而过的马群。单个的马头上,画家对眼晴、耳朵、鼻孔的细节描绘很少,但是都跃然纸上。就好像我们可以听到这些动物的呼吸并闻到它们的汗水的味道一样。它们流的是血汗吗?就像传说的来自费尔加纳(Ferghana)的最漂亮的天马一般的大宛汗血马一样?黑色泼墨块是否在暗示我们鲜血的飞溅呢?不祥的预兆。画面奇绝的构图就像令人惊诧的舞台布景,恰似布下的没有骑手的千军万马。万马奔腾令人肃然起敬,在纯粹的动物力量之下屏住呼吸,无言以表。正如约翰•伯格(JohnBerger)所指出的,也许这些动物是信使。

        《塔克拉玛干野驼》这幅作品也充满了质感。在这里,主要的笔法是模糊而迅疾的。作品在观者面前唤起运动的骆驼尸体的海洋,一望无际的山峰横亘在面前,并且明明白白地在面前爆炸。充满了兴奋和危险。双峰驼的皮毛浓密的质地和长长的胡须形成一个搅动的整体。我们可以听到它们的哀嚎。它们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画家是否表达了现代世界对其生存所构成的真正威胁,从而呈现出人类精心策划的悲剧中的最后一幕?还是对人类即将面临的灾难的预警。

        《古道佛光》则让人联想到详和的景象。黎明或黄昏,昏暗的光线温暖着骆驼的微红色皮毛。观者可以感觉到从它们身体散发出来的热量,在严峻的风景中感受他们的期望。每个骆驼面对不同的方向。它们转移着身体的重量,温和地移动着。墨层赋予它们密度和体积。它们的头部、四肢和双驼峰的描绘出自细致的观察,就像丢勒的动物习作,抑或达芬奇对马的解剖图。虽然我们可以辩识出驼群中的个体,但驼群的整体性感觉和动物的本质则占有主导地位。

        世界著名艺术史学家、评论家,意大利作家布鲁诺·佩德雷蒂——

        张录成的速写法与西方的追求背道而驰,他们的符号完全听命于动作的抽象控制,而张录成的符号则更听命于记忆中故事的造型需要。在他的作品中,象形和表意这两种书写向现代世界唤起了它们并肩而行的理想时代。

        在张录成的双重表现方式中,形象与符号互相转化,融合在一种独特的“写、画”之中,其目的在于将视觉艺术带回到绘画和语言这两种表达方式尚未分化之前的远古时代。可以说张录成沿着绘画和书写并驾齐驱的“古道”往回走。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刘书明——

        张录成先生与同时代的当代中国画创作者一道,他们共同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既要传承中华传统文脉,同时也要反映新的时代审美要求,为传统中国画寻找到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生存方式。很多现代画家更多的还是技法层面努力。中国画的改观已是显而易见,中国画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

        在张录成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时代的使命感,他对丝路文化的敬畏,对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追求与渴望,对绘画创作的无止进取精神,承古而不囿古,大胆而出新意的独创,形成了极尽自然之大美的全新艺术天地。

        世界著名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法兰西学院美术院通讯院士莉迪亚·阿杭布尔——

        他的新画法超越了空间和时间。这种画法排除了任何将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对立起来的极端视角。因此,他自内而外进行了现代化。


        “浩然东方——张录成大写意作品展” 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浩然东方——张录成大写意作品展” 研讨会于4月24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镛,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美研所所长郑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许向群,《解放军报》原文艺部主任吕国英,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孟祥宁,《中国文化报》期刊总编辑、艺术市场主编续鸿明,《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金新等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并发言,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主持。

        陈传席表示,张录成是从大西北闯出来的画家,以前说史人写史要得江山之助,张录成的画就能得到大西北江山之助而达到这个效果,十分可喜。我们看他画的胡杨,胡杨在古代画家没有画,因为古代的画家大部分是中原和江南的,他们没有见过胡杨。张录成画的胡杨并不是画胡杨的形,他把胡杨古拙、苍老那种精神画出来了。庄子讲“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猖狂,因为他画起来很猖狂,妄行,想怎么画怎么画,但是不离开法度,这是艺术一个最高的形式。他画的牛、马、骆驼,也不是画形,吴昌硕讲“苦铁画气不画形”,他画气不画形;毕加索讲,我没有画猫,我画猫的微笑。张录成画动物,他把动物画成一股气,把它的气画出来,也是“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这个令人震撼。总之,他的艺术呈现出了一种新的精神。

        王镛表示,张录成的作品表现了博大雄强的精神境界。不管是他早期的骆驼也好,后来的奔马、胡杨都表现了生命勃发的激情、昂扬向上的精神。特别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作品,胡杨、骆驼、马群,可以说有一种悲壮的美感,对人类命运和疫情自然灾害的抗争,胡杨的不朽精神、人的无畏精神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录成的大写意水墨画具备了简劲笔墨,意象造型和自由境界,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大写意水墨画的一个范例。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和这次研讨会能够把大写意精神进一步在中国美术界推广,能够产生更多更富有时代精神的力作。

        尚辉表示,在国家博物馆看到张录成先生的大写意作品展览,让我们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有关写意的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思考。看了张录成的作品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大写意不仅仅来自于一种绘画的方法,一种观照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艺术主体有没有这种气象,有没有宽广的胸襟,有没有豪迈的精神。

        从张录成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出其很少受到现代性视觉污染。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内观系统来表现奔腾的马,表现戈壁和沙漠,来体现他内观的精神。所谓大写意的笔墨正是内观精神的一种体现。我也非常喜欢张录成先生画的群马,用他的话来说这些汗血马都是没有被驯化过的。没有被驯化过的马有一种野性,画家豪放的精神和具有野性的自然对象构成了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他能够获得表达精神一种承载。他画群马的时候也是半睁着眼,并不是观看性的去看,是对群体马的那样一种总体印象捕捉。

        郑工表示,就中国画来说一般讲两点,一个是远看,一个是近看,“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质”,张录成的画将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远看取势就是气势的“势”,近看取质,“质”其实就是笔,就是笔墨问题,笔有笔力,他的画显然突出有气势、有笔力。而且他的这种笔显然是书法用笔,以书入画。

        张录成的绘画很在意笔墨,在意从绘画笔墨的本体性上去表现胸中的一种气象。这种气象比较虚,其实画什么都可以,比如在丝绸之路上可以画骆驼,可以画驼阵、可以画马、群马奔腾,回到中原的时候面对大山的时候也可以化解开,笔墨可以化解一切,它可以解构,最重要的还是一根本性,绘画根本性的东西就是笔。

        余辉表示,我对张录成老师还是满怀希望的,能够在新疆这个地方坚守下来,出这么多的力作,我想是有一番艰辛过程的。刚才陈老师给张录成老师的画提出了一些建议,我觉得很好。张先生在新疆待了很久,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岁月沉淀对他的画作是十分有益的。这也赋予了张录成老师的画的另外一个使命——就是与边塞画派有关联,我认为他可以独立建立起一个“边塞画派”。我们现在就缺这个,西北画就画到长安为止,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代有边塞画篇、边塞诗派,这个之后边塞的文化就不太起来了。您如果可以带动把边塞画派搞起来,一些志同道合的,有共同审美情趣的画家积聚在一起,势必会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我们绘画的风格不仅要创新,我想绘画的路数,开派之作更是创新中的创新。

        朱万章表示,一般见到大写意绘画往往是粗的,有的大写意有点小家碧玉似的感觉,不是很大气的大写意。而我们看到张录成的大写意是雄壮、雄强、雄伟之气,他是一种吞吐的气概。这样一种气概可能跟他所生活的环境,跟他自己的胸襟和自己的格局,跟他人生的履历是分不开的。他的大气更多是表现出宏大气势和气势磅礴,是大写意绘画中的一种另类。他这种绘画表现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大写意绘画的发展趋势。通过他的绘画更能够体现出生活在边塞地区,尤其生活在古丝绸之路地区的浓浓的西北风。

        许向群表示,张录成先生的大写意作品是当代丝路艺术的一个典型案例,他有这种理想,要把丝路艺术通过大写意的方式能够在国内有所影响,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张录成先生的水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为诠释当代丝路精神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案例,在努力建构语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文化情怀。

        张录成在传统与现代观照当中能够抓住丝路关键点,文化上站在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高度,在文化思考和文化坐标的选择上是非常明确的。沐浴在丝路文明阳光之下的张录成与丝路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方水土也养育了他,使他保有这方水土的文化自觉、自信和担当。他以弘扬光大丝路艺术为己任,以具有文化符号的马牛、骆驼、胡杨凝结为一种精神符号,通过笔墨语言、绘画境界、审美风范、开掘与拓展构成了丝路的文化灵魂与时代风貌。

        吕国英表示,张录成先生的画作有西域立象之称,也有丝路写意之誉,更有大美生命之美。观其画展,读其画境,远看近观之间,似有一种巨大张力拖拽其境,又醉美其中。他以灵慧的心性自觉、敏锐地认知感受时代的脉动,以“大”审美创作出了一批“大”作品,为时代气质立象、为时代精神放歌。

        张录成先生沉寂斗室几十载,笔墨相伴苦犹乐。其艺术在国博大展观者如流、好评如潮,颇有不鸣则已、一鸣惊座的愕然与震撼。非常为他高兴,也为其拍手叫好。张录成先生艺术实践,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比如,其独有的笔法、墨法,其特殊的艺术语言,其天地浑然、似乎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图式构成,其文化立象的审美自觉,以及符号化的艺术提炼等等,这些都需要认真总结与升华;还有,关于写意与精微、求势与求质、书画之书与书法之书,大写意与大抽象等等,这些课题也都需要探讨与研究。

        大写意古已有之,牛马胡杨骆驼入画,古今中外代有名家。能否在更高维次上,以艺术的名义与使命,打通科学、哲学、宗教所不能及的人类认知大千世界、人类社会、念念自我的独到视角、独有途径,需要艺术家不断的突破、逾越,尤其是当AI(人工智能)进入艺术,搅动并改变传统艺术生态,提出艺术审美新命题的时代语境条件下,艺术家不仅仅要面对,尤其要回应这种特殊的挑战。相信张录成先生会创作出更多、更美、更令人期待的作品。

        孟祥宁表示,张录成先生这次展示的作品仅仅是他作品中很少的一部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画册里边呈现,而且张录成先生的书法也非常好。张录成老师的书法作品是经过了多年研读的,他自己在心得里专门提到练习书法对于书家来讲可以直接用于创作,但对于画家来说不仅仅是纯粹的创作,而是经历了书法漫长的修炼来培养自己的笔墨情趣,我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实现书画同源非常难,这不仅解决了画家书法的问题,更是画家用心灵沟通万物、表现万象。

        张录成先生以体验和感悟为内涵,引出了自身鲜明的风格。他的作品能够不断地摆脱形的羁绊,向心灵靠近,和自然与世界的特性相应地拉开距离。

        张录成先生是典型的西北画家,他是生在甘肃酒泉,成长在新疆。这两个地方都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地方,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画册也叫《千年丝路 笔墨江山》,体现了作者的胸怀和对丝绸之路深刻的理解。他这种雄浑开阔的胸襟与绘画的大写意气势与他所在的地域有关,形成了开放与开拓的思维,我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的作品能够呈现出的画面结构、节奏、力度是自我心灵的流淌,同时更是对丝绸之路深刻的理解。

        续鸿明表示,“浩然东方”张录成大写意作品成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展厅中的几幅大作品,例如《生命》《双雄图》等几件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看了让人震撼、振奋。这是画家数十年孜孜矻矻研究丝路文化、笔墨修炼的结晶,彰显中国气派的高水平展览。如今提倡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我以为张录成先生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画面中展现了自己对时代命题和中国绘画精神的深入思考。

        因为展厅空间有限,其实在展厅里呈现的只是一部分作品,翻开这本《千年丝路 笔墨江山》作品集可以看到张录成先生的作品面貌非常多样,除了那些大尺幅的——体现大写意精神的这些作品之外,还有一些更加清晰灵动的作品。像《飞鸟之春早》《高山出平湖》等作品,我翻看之后觉得非常特别。这些作品来自写生,充满了真情实感,这是最打动人心的。

        金新表示,写意绘画,尤其是大写意绘画,对一个画家来说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张录成在这方面耕耘了几十年,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从心性修养,文化哲学的修养,到生活和技法的积累,这些综合加到一起厚积薄发才能够使大写意绘画形成更高的标准。张录成有这样一种向高难度挑战的勇气,而且又是这样扎根在其中耕耘,这种艺术态度和拥有的那份投入、执着让我非常感动。

        这个画展的主题叫“浩然东方”,题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无论是胡杨也好,骆驼也好,牛马也好,通过这些题材的表现,传达出有东方浩然之气的精神气象,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通过这样一些符号,经过张录成高度提炼的描绘,又以“丝路”作为主题,在当前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的时代环境中,非常符合时代精神,具有现实意义,体现出了张录成的责任和担当。

        作品欣赏:

        《生命》 226cmx1000cm 2021年

        《风雨三千年》 240x200cm 2022年

        《煌煌辟晨曦》 144x367cm 2010年

        《秋来散作满地金》 124x125cm 2010年

        《流金溢彩》96x178cm 2014年

        《荒天古木寒》 144×368cm 2010年

        《天马行空图》 146×363cm 2005年

        《雪山神骏》 146x363cm 2005年

        《汗血飞来势如虹》 120x250cm 2011年

        《万马蹄飞如雪来》 246x123cm 2007年

        《 阵马》76x47cm 2016年

        《月光漠舟影如山》 68x137cm 1998年

        《楼兰古城的落日》 74x255cm 2009年

        《双雄图》 133×350cm 2007年








      Processed in 0.170(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