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晓松:艺术行迹,亦是心灵远足

        作者:德加2023-05-06 08:12:37 来源:中国艺术报

        雅典的传说——哲人与花(熟宣、水墨、丙烯颜料)
        莫晓松

          4月27日至5月8日,作为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由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主办的“灿然逸韵——莫晓松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展览展出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莫晓松近30年来创作的作品60余幅。

          本次展览分为“花木蕴美”“游迹畅神”两个板块,“花木蕴美”板块以工笔花鸟画为主,作品清丽、淡雅、丰润,寓精致与洒脱为一体;“游迹畅神”板块则展示了艺术家近年来游历西方文明古迹后创作的新作,体现了画家在立足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求变的绘画风格。

          莫晓松早年以工笔画见长,但他的作品既有渐行深厚的“工”夫,更有超越技法、形式的精神“意”象与“意”境。近年来,莫晓松用水墨语言转译重构西方经典艺术形象,利用形、墨、色的交融互生,营造出浓郁的诗性氛围。经过数十载的艺程磨砺,他如今已然画出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领悟,画出了自己的形式创造和情感表达。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近些年莫晓松选择表现古希腊雕塑、古希腊瓶画,从中能体会到超越地域阻隔的人文原初的无穷魅力:“于是,敦煌彩塑、古希腊雕塑,中国彩陶、古希腊瓶画,都在充满中国意蕴的传移模写下,既保留了本有的单纯与高贵,又弥漫着东方的清新、风雅和别致。”中国美协顾问王明明表示,莫晓松从生活中体验、写生,并能很快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方式,特别是通过作品,展现自己对中国与古希腊两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

          在创作中,莫晓松试图创造一种源发自传统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时空意识和画面语言秩序,并不断尝试承继古人的绘画语言和经验,将个人化的观察方式、表达方法和绘画工具,注入不同绘画题材的创作中,构建自己的画面空间语境。在这一过程中,他画下的,既是他近年的艺术行迹,亦是他心灵的远足。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51(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