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羲: 承古烁今 慧心之笔

        作者:黄娴2023-11-19 09:07: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采茶图(国画) 86×48.5厘米 1963年 黄羲

        黄娴

        黄羲(1899-1979年),原名文清,又名文倩,号大蜚山人,福建仙游人。

        自幼耽习书画,启蒙于乡贤李耕,后随李霞游艺江南,眼界大开,25岁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结识潘天寿,得吴昌硕、王震、诸闻韵赏识,而联名拟定“画例”。他先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昌明艺术专科学校、集美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是中国古典人物画的重要传承者,也是中国人物画高等教育事业的先驱,更是潘天寿中国画教学体系坚定的践行者,为中国画在现代的继承与转型做出了杰出贡献,是现代著名的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

        拜师宾翁 名师指点开眼界

        黄宾虹对黄羲的影响贯穿其一生。1931年,32岁的黄羲经诸闻韵的引荐,有幸拜黄宾虹先生为师,此后虚心请益,往还颇密,4帧黄宾虹于1931年面授的示范手迹被黄羲安放在一个木匣枕中终生保存。1932年淞沪会战爆发,黄羲回厦门避难,向老师吐露生活的艰辛,黄师信中赠言“风雨摧残花木,繁英秀萼勿因之消歇”,勉励弟子即便时局动荡,也要立定脚跟,坚持追求。

        1934年春,黄羲再次赴上海,在黄宾虹身边学习数月后复归厦门。1936年,因发生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盗卖故宫文物一案,首都地方法庭聘请黄宾虹审鉴故宫历代书画珍藏。黄宾虹因不胜其劳,便致函黄羲,邀他一同前往,负责记录。现存于福建省黄羲博物馆的17册图文并茂的手稿,就是他这段经历的见证。这段经历,一方面使黄羲得以遍览故宫收藏的4000多件历代书画精品,胸襟大开;另一方面,日夜随侍于黄师左右请益受教,亦使他的审美鉴赏眼光大为提高,更使他全面地吸收了老师的画学思想,拓宽了眼界。

        执教国美 教学研创谱新篇

        黄羲的一生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一段教学经历,是在1957年至1972年间,应潘天寿院长的聘请,出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学院 (后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

        当时,潘天寿、吴茀之等老先生为“美院教学中,西方绘画造型体系成为所有绘画、雕塑的基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被严重削弱”痛心疾首。他们在当时自身受打压的境况下,勇于倡议人物画“脸要洗洗干净”,即减弱西方素描的成分而加强中国线描和笔墨的气韵。

        潘天寿出任院长时,放眼全国为学院选择合适的中国画师资,先后礼聘顾坤伯、黄羲、陆抑非、陆俨少来到浙江美院,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潘韵等一起,组成重量级教学天团。黄羲的人物画创作和教学主张与潘天寿所坚持的“中西绘画拉开距离”不谋而合,1957年7月黄羲从仙游来到杭州,成为了潘天寿中国画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之一。

        黄羲以“中西分立,笔墨为上”的教学思想,谈掌故、说画理、讲技法,为匡正当时人物画过度西化的趋势,推动新浙派人物画的发展成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凭借深厚的传统功力,绘制了“人物画+八描”范本,首次将历史悠久的人物画线描技法带到了中国画的学院教学体系之中,引导浙派人物画取资于传统,该范本至今仍是中国美院人物画课堂上的重要学习资料。在浙美的10余年教学生涯中,黄羲还留下了一大批画学文献资料,有教学手记也有画学随笔,内容涉及美术史、绘画技法、创作经验等。例如,黄羲多次对王微的《叙画》、宗炳的《画山水序》、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进行翻译和注释,他以朱墨抄录原文,墨笔注释,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可见一斑。

        黄羲除了理论研究还有创作突破。比如,他多次注释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后,绘成小稿并不断修改,最后创作成大作《拟云台山记图》。他研究《禹贡》之后创作的《九州禹迹图》长卷,是他在带领学生进行下乡写生、考察的过程中,对农民生活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多有体会,因而构思三载,用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描绘“大禹治水”的宏大场面,借以表现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如火如荼地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时代场景。

        集大成者 橐笔还山志不坠

        晚年的黄羲以卓绝的毅力和智慧,将自己对艺术创作和教学的丰富经验系统化地传达给后辈。他不仅深入地挖掘和梳理了古代的画论、画理与画法,而且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整理成一份份教材,使其内容生动并易于理解。黄羲无私地将他的艺术智慧通过文字和示例图解,分享给了后人,特别是他编纂的《中国画法的发展简表(晋—明)》和《历代人物流派摘要(晋—明)》,这些成为了日后美术史教学中宝贵的教学资料。在艺术创作方面,黄羲回归传统人物画,以更加苍老和浑厚的笔触完成了自身风格的最终锻造。

        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准确地捕捉到他作品的独特韵味和在古代画论研究中的深厚造诣。他在1993年手书《评黄羲先生画》:“黄羲先生从学于黄宾翁(虹)门下多年,乃师老师之心,不似老师之貌,为宾翁弟子中之独特者。黄羲先生之画,具闽派传统风貌,功力至深,人物造型,古装尤佳,颇得神韵。黄羲先生探究古代画论颇勤,剖析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宗炳《画山水序》,自有创见,不少发微,令人钦佩。”

        从黄羲的《九州禹迹图》《刘阮天台采药图》等作品溯源,可以看到与李在、郭熙作品中所共有的文人气、学者气。他对于李公麟、曾鲸等历代的白描反复临摹,在不断的守正创新中,坚守着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绘画的基因。他的作品和教学理念,不仅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对当代和未来的艺术家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1.712(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