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才先生论画墨竹

          (1/4)

          (2/4)

          (3/4)

          (4/4)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悠久文化历史和文明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早就赞誉中国是一个竹子文化的国家,据考证竹子在中国领土上就有39个属的500余竹种,可称是一个竹子王国。由于竹子具有四时常青,天寒不凋,凌风傲雪之特性,人们便以竹喻人,赋以“高风亮节”“坚贞不屈”之品质,“凌雪清拔””虚心向上”之美德,画家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将竹子的精神用中国的笔墨,在中国特制的宣纸上抒发各自的性情和思想。所以画墨竹是中国画中的一门专科,它能给人们以生命力旺盛和美的享受,历代以墨竹而知名的画家很多,由于文人画的发展墨竹在元代颇为流行,自元代起擅长者高克恭、赵孟頫、管仲姬、赵琪、杨维翰、倪瓒、吴镇、顾安、吴瓘、王维、萧悦、文同、李衍、张逊、王绂、夏昶、石涛、郑板桥等诸大家无不都从爱竹开始,继而观竹画竹。


        我画墨竹三十余年,回顾一下,深有所感,起初是因爱而画竹,陶冶情操,无名利之思,故以临传统的墨竹印刷作品为入门之道,掌握了一些用笔之法,理解了墨竹的枝叶结构和水墨运用的技法。要画好墨竹,必须在熟练运用笔墨水的基础上,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写生、去感受,带着感情将风情、烟雨、雪露中的不同变化注入脑海,融入胸中,使之产生创作灵感和抒发冲动,这时提笔急从之,运墨直遂,以迫其所见,然得佳作也。

        板桥先生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不是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眼中之竹是客观生活中的自然生长的竹,胸中之竹是通过观竹而得的感受并加以提炼的竹,手中之竹是通过笔墨表达意象的竹,手中之竹可能与胸中之竹相结合,也可能不合,不合之时,就是要随机应变,即胸无成竹……,随之挥毫弄墨信手写去自然成章,其行神意具足也,著名画家李衍先生说:”求一艺之精,信不易矣“,他强调画竹需深入观察生活,初学必守法度,久之可达于规矩笔墨之精,切忌信笔涂抹。要分析竹之品类及生长规律,深入浅出地论述画竹方法,李衍先生在《画竹谱》中论及画墨竹上谈到画竿五忌,即忌冲天撞地、偏重偏轻、对节排竿、鼓架菱眼、前枝后叶,画叶中的八忌四要,一忌似桃、二忌似柳、三忌孤生、四忌并立、五忌如叉、六忌如井、七忌如手指、八忌似蜻蜓。要翻正向背、转侧低昂、雨打风翻、各具姿态。笔墨的运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技法的基础。一幅好的中国画,在表现技巧上要有笔有墨。所谓笔者,即骨法用笔,要落笔成形有神,这种用笔方法是指运用笔的轻重、疾徐、刚柔、虚实、顿挫、转折、匀衡等不同笔法变化,按照心灵的意图,以意运笔,意到笔到。笔落而形出,而神现。做到笔是形、是体、是质、是量、是空间、是神、是态、是情、是意…..。若意想写一幅墨竹来抒发愉快舒畅的情意,要用凝重干涩和飘洒轻松,圆润而富于弹性的笔墨,画出挺拔求劲,迎风取势的竿和挺秀婀娜、随风摇曳枝条、竹叶‘总之用笔要有意、有韵、有力、有趣,要稳、、要活、要狠、要准,方为骨法用笔,所谓“有墨“就是墨韵生动。昔人云:墨法之妙全自笔出,笔法之精全由墨现,墨者要有厚、润、净、活、骨、干、湿、枯、漓之感,方为有墨,用墨之本在于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以水化墨,以水运墨,以水分干湿、浓淡、虚实等。就以墨的厚重之感为例:厚重之感并不是墨的浓淡所产生的,而是水墨在生宣纸上完全饱和的一种现象,浓墨能产生这种深厚不浮薄的质量之感,就在于水墨显示在生宣纸上达到了完全饱和。以风雨中的墨竹为例:墨色虽不黑,但是给人的确实厚重之感,摇摇欲坠之势。故笔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笔为里是骨干,墨为表是皮肉,笔重于墨,笔为帅,墨为从,墨气中见笔法,墨气始灵,笔法中见墨气,笔法始活。一幅好画精作,首先要看意境,即为灵魂。再论其笔墨,要笔精墨妙,使之感到形神毕现意境活出,令人动情,使作者本人也不能复制的作品,才是真正完美的作品、有价值的作品,即神品也!

        杨育才简介:

        杨育才,号奉德,1956年生, 祖籍山东郓城,现定居北京,大学毕业。中央美术学院结业,师从张立辰、贾又福、郭怡琮等,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导师邓福星。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为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渍色绘画研究室主任,高等美术院校特聘教授及客座教授,国家人事部艺委会一级美术师,全国书画大赛评委,《中国绘画年鉴》编委。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绘画语言杰出贡献人物,北京中国国花渍色牡丹画院院长。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

        曾任《中国与世界》画报美编、《经济消息报》记者,《美术观察》撰稿人。北京神州大地画院副院长,北京美联世纪绘画艺术院副院长

        著作出版:

        1991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杨育才墨竹》画集;

        2003年由香港国际统一出版社出版《杨育才画集》两部;

        2006年由杨育才著中国绘画年鉴编辑出版了高等美术院校教材,中国画新技法《渍色牡丹画法》丛书。

        2008年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杨育才渍色牡丹画艺术》画集。

        2009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神州国光>画集《杨育才渍色牡丹艺术》画卷。

        2011年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当代花坛精英杨育才》画集。

        2013年由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社出版,中国画院当代美术家作品集,《绘画语言创新人物杨育才》画集。

        获奖:

        国画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和联办的全国性展览及提名邀请展,并多次获奖。

        传略入载《中华艺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图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国画家。2008年度被评为中国文化艺术杰出贡献人物。

        部分国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及国家机关领导人收藏,独创渍色牡丹国画作为国礼赠国际友人珍藏。


      Processed in 0.146(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