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象外 幻化于心——读纪连彬水墨画所思(作者:于志学)

        作者:核实中..2009-08-10 15:39:08 来源:网络

        于志学作品欣赏

        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生机勃勃、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站在中国水墨画变革的最前沿,在水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承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在流派紛呈、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西方艺术的强大冲击下,并没有失掉炎黄艺术家固有的自信,在接受现代意识、新思想、新理念的同时,没有偏离对传统绘画精神内涵的继承。在充分地把握住这个大前提下,他们在中国水墨画面临的诸多难题和困扰同时,孜孜以求的寻找崭新的艺术形式、独特的绘画语言、精妙的笔墨技巧特殊的肌理效果,去拓展传统的艺术造型,去创造新的现代风格,去完善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刻内涵和独立的审美价值。身为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的纪连彬,就是这样一位以自身的绘画艺术实践,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变、选择与脱颖中而出,一跃成为当代中青年艺术家的佼佼者。

        纪连彬的水墨画,在绘画语言的思考、探索和运用上,付出了相当大的气力并别具一番品位。他用自己创造出的“玄外之音”、“图外之象”,创建了自己心灵的家园,营造了一个中国画超然、深远的意境。中国画的意境,是所有运用中国画圆头笔的中国艺术家们苦心孤诣所追求和崇尚的,是中国画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它是由画面的意象性、生动性和联想性的统合所产生出的一种艺术境界。正如人们所熟知,构成中国画意境的“超然象外”的艺术特征,是以作品中丰满的艺术符号或形象,既“意象造型”为基本要素的。为了使其作品达到高雅、清逸、深邃和完美的境界,需要艺术家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多种生活体验,能敏锐的透过事物的表象捕捉到事物的本质,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笔墨功夫。这样才能在当外界的映象反映到人的神经中枢后,经过人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通过艺术构思并与作者的审美情感相融合,再形成清晰的意念,从而表现为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具有上述作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内在潜能,还在于己于人他能够在这“日渐矫饰城市里,在欲望的膨胀,物质得法躯壳笼罩着沉重的精神内核,机械的胜利带来了精神的扭曲和异化”的并不易摆脱各种利誉诱惑的今天,潜下心来,排除困扰,在把握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从人类对自然、对宇宙的高度感知、反思和突变上去寻找当代生活中的“象”。这并非是常人所能做到的。由于他的境界高,因而作品有一种“萧条淡泊之意,闲和严静趣远之心”的内涵。不仅外延了“意象”,表现了自然,并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质朴、率真之美,给人留下一片充分、广阔的自由联想空间,极大地强化了他表现自然、人生和宇宙万物衍化的全部生命意蕴,使作品既不脱节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无论是思想高度还是精神品位都流露出形而上的自然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

        显而易见,纪连彬是不满足于将自己的创作手段停留在自然主义方法之中,他的创作思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表现主义流派的影响。他力求突破事物表象而显其内在本质,突破对事物暂时的描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和真理。由于他强调描写永恒品质,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偏于某种共性的抽象和象征;由于他所强调的内心、直觉和下意识,使他多次对“眼中的世界与心中的世界、现实与梦想进行一次次选择,将外部世界潜入自我的心象世界,在外在真实与内在真实、心灵与自然之间,幻化出新自然与新空间中,物我交融,自由的表达心灵的真实,把握着对自然艺术的再造意义”。他深深地陷入这种执着的追求之中,一次次“从梦中醒来,又被梦境所诱惑,重新再去寻找”。这反映出他在摆脱纯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描绘,强调主观性探索,在新的水墨语言的摸索时内心的苦闷、徘徊和奋争。

        从纪连彬创作的一系列表现清藏高原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洞知他的探索是成功的。他在发展中国水墨画的意象造境语言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力求把渴望心灵自由的理念幻化到他的作品中去。《雨后》、《渔翁》、《雨》等作品最能阐释他绘画语言的信息和灵性。在《落雪的季节》等作品中,作者通过萧疏的村落、停泊的小船,反复强调了冬季原野里烣宏而悲怆的气氛。生命没有了任何修饰和伪装,一切都原始、自然地裸露在天地之间,表达了作者内心在现实社会中的某种孤独和对北方故乡的一种回归与怀恋精神。在《高原吉祥》和《祈》等作品中,一种率真、激烈、浑厚、朴拙自然的亲情的整体气氛扑面而来,那豪放的笔触,厚重的墨韵,使画面产生一种冲击力,使青藏高原牧民经历了人间沧桑和苦难,崇尚神灵、祈祷佛尊拯救心灵和肉体的依托,及超度人生的虔诚心态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那远处隐约的宫殿、半掩半露的塔尖,冥冥天际处超世的佛身,似虚似幻的背景和浓重、焦涩的反差,更烘托出了画面主题人物:无论是凝神静气、双手合十的老人,还是梳着发辫的少女,以及怀抱着婴儿的母亲,其顶礼膜拜空无的心境和渴望得到升华的虔诚令人信服地展示在你的面前。作者通过自己塑造的一个个人物,表现了自己对空间的孤寂和生命的体验,呈现出一种绘画心智和文化品位。这些,都是通过意象造型所表达的心灵的幻化,揭示了人类最淳朴的自然禀赋。人类的灵魂总是向往一个理想、美妙、神圣的精神空间,虽然它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既是人类生存的希望,又是人类的某种悲哀,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充满原始风味的人类本源文化。真正的艺术家,除了实现自己的心灵净化与高尚学识素养的坚实与丰满外,还必须关注人类生命精神存在的状态的意义。作者抓住了这一表现人类最原始、最本质、最纯真、最自然的画面,来表现一个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生命的价值取向。

        纪连彬坦诚地认为,“水墨是幻化的艺术”,他的心象的表露是通过水与墨在交融过程中的聚散分合,于变化中产生形象。纪连彬的水墨画,由于着意于“幻化”二字上,使得他的绘画语言是多彩变化的,并带有一些对传统的“反叛”。他在画面的结构上,强调绘画形式语言,强调绘画的主观性,并强调以线完成画面造型。他的心象,像“用线条散步”,“像一种情思慢慢地织满画面,用线捆扎物象,营就意韵,构成视觉的张力与精神性”。于是他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能够跳跃出来,成为根据物象的特点和心象的激情,幻化为一种自己特殊的水墨符号和艺术语言。他的作品,传达的并非是个人的小情小调,也不同于己于人文人画所表现的孤芳自赏,而是通过对现代中国水墨画的回顾与前瞻,从对水墨观念和艺术观念的转变上,完成一个对传统、对现代和对自我的认识和反思性的超越,表现了一种有时代感的水墨精神。

        纪连彬除了创作出一批雄浑古朴的反映青藏高原的人物作品外,还创作了一些在表现手法上别有韵味的佳作。前者强调的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对新水墨观念和绘画语言的突破,以加强画面的震撼力;后者则是以传统中国文人画的情致对景物进行细腻的田园诗般的描写,表现为一种幽雅的情调。在《高原小城》、《高原村落》、《高原人家》等系列作品中,作者以自己的艺术才情,通过错落有致的小屋,远山的朦胧轮廓、轻垂的枝条、悠闲的牦牛和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民表现出一种平淡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以形媚道”,纪连彬的水墨创作始终把心象的幻化寄图象,寓于意,反映了他对中国绘画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心象的幻化,使他充分自由的抒发了自己的灵性,冲破了形似束缚和再现自然的局限,催动他创造出一个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令他在中国水墨话里有画实践上迈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脚步,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愿连彬再接再厉。创造辉煌的明天。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37(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