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派国画的形成与前瞻(作者:王振德)

        作者:核实中..2009-08-11 09:49:25 来源:网络

        王振德作品欣赏

        一、津派国画源流

        天津地区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有人在这里劳动生息。大量彩陶动植物纹样带有远古绘画特质,生动传达出天津地区先民的审美意识。天津地区历代都出现过卓有成就的画家,如汉代的徐邈、宋代的燕肃、元代的李衎、明代的项嘉谟等人。岁久弥珍的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壁画。1972年修整观音阁时,在阁内四壁意外地剥出十六罗汉和两天王壁画。壁画人物的神采风度与体态衣饰均精湛绝伦。考古工作者通过壁画多处重层痕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观音阁壁画的最初绘制当在元代以前。明朝后天津作为“河海之冲”与“畿辅首邑”筹饷调兵,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冠盖往来,商贾云集,达官显宦与名人才俊无不在天津流连忘返。书画大师文徵明于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辞官返乡,取道天津,滞留达四个多月,创作《观泉图》、《乔林煮茗图》等多幅国画。

        清初放宽海禁,各国商品源源不断涌入天津。津沽首创日光晒盐,使盐产量空前剧增,一批盐商成为富豪。天津出现了中国最早经办汇兑的票庄和近代银行,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金融中心。富甲一方的盐商急于改换门庭,他们筑造园林,延揽高人才士,吟诗作画,使天津成为画家施展才华的乐园。盐商张霖、张笨山兄弟的问津园、帆斋是康熙年间南北画家在津城的雅集之所,乾隆年间查氏“水西庄”则是盛清画家的荟萃之地。清代天津书画收藏宏富。安岐所著《墨缘汇观》,是中国书画史上颇具权威的鉴藏专著。这一时期,天津杰出绘画理论家还有查礼、华琳等人。

        二、津派国画奠基人李叔同、张兆祥

        李叔同于1905年率先东渡日本留学,被日本《国民新闻》视为“有志于西洋的第一位中国人”。1911年学成返国,最早引进了西方绘画、话剧、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广告设计、画报编辑等文艺品类,为20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拉开了时代序幕。《中国民初画家》一书记载吕凤子对李叔同的评价:“严格地说起来,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首倡者,应推李叔同为第一人。根据现有的许多资料看,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要改良的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推行者。”

        作为涌进西方文化的早期港口,天津在清末民初已经出现了自觉融入西洋技法的国画家,张兆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张兆祥将恽南田没骨写生与西洋采光造型融为一体。他还借助照相技术,运用西洋取景方法,创造新颖构图,赋色秀润清妍,精妙超凡,被奉为天津近现代花卉画宗师,开创了中西融合的一代新潮画风。李叔同、张兆祥奠定了津派国画的基石,也是津派国画第一代代表人物。

        三、津派国画六代人

        津派国画第二代以刘奎龄、刘子久、陈少梅、张其翼等人为代表。刘奎龄在“洋为中用”思想指导下,开始用笔、用色与用水灵活结合的“湿地丝毛”技法,使其工笔画充满了真实感、质地感和亲切感,将真善美融合到令人惊叹的高度,成为使中国古典工笔画嬗变为现当代形态的大师级画家。

        津派国画第三代孙其峰、孙克纲、王颂余、萧朗、王学仲、梁崎、赵松涛、穆仲芹、吴云心、刘止庸等人主要活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晚年欣逢盛世,广收博采,驰骋才艺,使天津成为国内外学子学习中国画的重要基地之一,正如一位韩国画家所云:“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在天津。”

        津派国画第四代主要活动于90年代。这一代承前启后,名家众多,佳作如林,各具风貌,影响达于海内外。这次画展中白庚延、杜滋龄、张洪千、霍春阳便是其中的代表。

        津派国画第五代功力扎实,勤学上进,渐成后来居上之势。从这次画展看,何家英的现代人物画将古典造型理念与西画造型技巧融为一体,精谨微妙,富于激情,充满梦幻情趣,为弘扬中国人物画优秀传统,为古典人物画向当代人物画转型,做出了画界公认的贡献。赵国经、王美芳夫妇联手创作的工笔人物画,以“洋为中用”的思路创构独特绘画风格,在全国大展上多次获奖。姚景卿、刘皓等画家的深厚功力和进取精神,体现出津派国画第五代画家的共性。

        这次画展展出的贾广健、刘泉义的作品,可以视作津派国画第六代的代表作。第六代画家注重学习和探索,舍得下苦功,花气力,在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和借鉴西洋画的同时,进行不懈的创造,故能在青年时代取得骄人业绩。

        四、津派国画风格特色

        通过近百年六代画家不懈努力,津派国画形成了稳定的艺术特征。它不仅包容传统绘画的美质,而且包容西方绘画、民间绘画的优长,同时包容现当代各地区画派成功的经验,具有深厚的传统性,浓郁的市民性,广泛的包容性和适时的开放性,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潜能。总起来看,津派国画与雍容华贵的“京朝画派”、纵横恣肆的“海上画派”、清新秀润的“岭南画派”、质朴务实的“西安画派”相比,更具有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地域特征。一般说来,津派国画朴实真诚而不矫揉造作,自然静逸而不藻饰浮躁,植根传统而不排斥西法,顺天应人而不妨碍文化品位。画家们大多默默苦干,务本求实,相互理解,形成适宜国画发展的理想环境和深广的人文基础。

        五、津派国画前瞻

        在天津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津派国画发展的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更为明显。就当今中国画坛现状而言,“京朝画派”在20世纪形成的湖社画系、齐派画系、徐派画系三元一体的格局已经不甚明显,“京朝画派”雍容华贵的气象正在逐步消散。“岭南画派”在黎雄才、关山月、黄独峰之后,画派特征日趋淡薄。“西安画派”成熟于四五十年代,当今领头画家刘文西等人已经改弦易辙,力图创建“黄土画派”。此次上海优秀国画作品晋京展表明“海上画派”的特征已被“多元无派”所替代。惟独长期被人漠视的津派国画一直固守地方画派的基本特征,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毅力和韧性在一百年间日趋发展壮大,终于以众多名家、精妙创作令当今画坛瞩目。以今日总体的艺术实力而论,津派国画一定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未来。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33(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