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蓄 有容乃大——记人物画家张自启

        作者:核实中..2010-07-16 15:38:53 来源:网络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连环画艺术的繁盛期。不少画家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这一特历史暑期的特定画种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时至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美术多元格局形成。一些优秀的连环画家以工笔人物画为切入点转入国画领域。他们保持了原有的以线造型的优势,并以独立的构思、独特的技法,使中国传统工笔画锦上添花,大放光彩。

        张自启是这类画家中的佼佼者。他以卓越的才情,丰厚了学养和精湛的技艺,先后在连环画、工笔人物画方面取得为世瞩目的成就。

        九十年代中期,画了十余年工笔人物画,被画界同仁誉为“获奖专业户”的张自启却画起写意人物画来。据我所知,他的这种变更并非完全出于“目力不济”的缘故。而更多地是出于他内心的一种需要。面对那些使自己“功成名就”的精美的工笔人物画,张自启早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他需要一种更适合自己性情的,更加自由而直接的表现形式。

        早在学生时代,自启先生就临摹过大量吴昌硕的写意花卉画。他对明代陈淳、徐渭以来的大写意传统心仪已久。作为一种“写意情结”,即使在他的“工笔期”也是常挂于怀的。他那时偶作意笔人物和花卉画,便已博得专家“出手不凡”的赞叹。

        自启长期研习中国书法,至今乐此不疲。据他讲,其用意不只为了能在自己的画上提写几行漂亮的汉字。他在临池作书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是“心物相应”的欢畅;感悟到的是“于法度中求得自由”的至理。

        可以说,早有“写意情结”的张自启是靠书法的引领而进入写意范畴的。对书法的真切体验和深层感情,使他在这一领域占据了一个制高点。再则,由工笔而写意似乎是中国画者必由之路。张自启画写意人物画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一长段时间里,我特别留意一些优秀工笔画家的写意画。我认为,其中如自启先生那样“改描为写”并写出法度,写出个性者并不多见。

        自元代兴起的文人画是“写的艺术”。“以书入画”使中国画进入更加自觉的层面。绘画主体和本体全神贯注的书写而高度契合。一次性即兴表现因此而变得更加自由和直接。所谓“直抒胸臆”,“直见性灵”便是这种直接性的最好说明。

        毕加索曾对朋友说:“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会是个书法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毕加索临摹了大量齐白石的画。他在中国书法,中国写意画中感悟到一种因“书写与思想同步”而带来的表现的直接性。这种直接性正是画家所追求的现代绘画的一种特性。

        事实上,中国写意画以具有书写意味的笔墨形式表现的直接性,更多地体现在山水和花卉画中。而对于人物画来说则是比较困难的。

        张自启懂得,欲将自己的意笔人物画画得更加自由和直接,就必须首先解决笔墨和造型的关系问题。

        数年前我曾和自启先生讨论吴昌硕晚年画的那些似藤非藤,似笔非笔,亦藤亦笔的藤蔓画。我们认为那种画是“笔墨与物象同构”的典范。换句话说,吴昌硕所画物象是笔墨化了的艺术形象。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国画家的画的“笔墨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画的品质的优劣。

        张自启对元代以降的文人画作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文人画是一种平面性较强的画,画上呈现的“形”是被简化了的平面形。这种平面形很容易转化为一种笔墨形态。

        基于如上认识,张自启轻视盛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些毛笔素描式的人物画。对时下流行的近乎涂鸦的丑恶的人物画更是不屑一顾。他以简化人物形象并使之平面化,笔墨化的方式,创造出富有现代感的,风貌独特的高品质的写意人物画。

        张自启的朋友都知道,他在画人物画的同时,画着山水和花卉画。最可称奇的是他作为人物画家的山水画居然入选全国级的山水画展。他的花卉画亦博得有识之士的青睐。人们对他的“多路出赤”褒贬之一。但当发现在此期间张自启的人物画又有进境时,才明白了他的真正用意。

        作为大学教授的自启先生对中国绘画史了如指掌。他知道,明代大写意花卉画的产生,是及时有效地吸取了前代山水画笔墨成果的结果。近、现代人物画的发展又得力于山水、花鸟画笔墨成果的滋养。这是不争的事实。

        张自启尝以近代的任伯年,现代的张大千为例,说明画家三科并举,齐头并进,得到的是一种综合的意识和综合的能力。而当他最后将这种强大的综合能力集中用于一个画科时,其作品的精神含量和技术含量的增长是不可估量的。奇迹因此而出现,杰作因此而产生。

        我有幸得见自启先生近期的一批写意人物画,且不谈配景山水、花卉之精到,单就人物而言,已达笔精墨妙,形神兼备的上乘之境。他的写意人物画兼得山水画之厚重,花卉画之灵秀,温润大气,生机勃勃,令人过目不忘。

        纵观自启先生的艺术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有西画根基的他,从连环画到工笔人物画再到写意人物画,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他的智慧在于,后一种进入总是以前一种艺术资源为推动力的。而所得的最后结果是集大成的结果,此所谓“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是也。

        自启先生在经历了一段辉煌之后,心情平静下来。他已从对外界的关照,转入内心的省视。他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找到了一种真实。他意识到这种真情实感才是他的艺术创造最可靠的依据。自我意识的提升,将使他的艺术变得更加纯净。我们深信,自启先生有足够的能量在自己开辟的艺术航道中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罗维忠

        2003年2月26日

        于雅安听雨斋


      Processed in 0.201(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