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张玉璧的人物画创作

        作者:核实中..2010-07-17 12:01:57 来源:网络

        情 系 高 原 -----谈张玉璧的人物画创作
        张玉璧,1956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市。1980年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美术系, 1985年、1993年曾先后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水墨人物画,现为天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天水师范学院学术委员、学位委员,学科骨干,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7年《风》获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大展铜奖。
        1998年《朝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心奖一等奖。
        1999年《高原五月》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展赛金奖。
        1999年《高原》入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甘肃省美展一等奖。
        2000年《卓玛》入选第十七届全国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
        2000年《风》、《高原》荣获第三届甘肃省敦煌文艺一等奖。
        2001年《远方》获新时代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优秀奖。
        近年来有多幅美术作品分别入编、《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作品集》、《全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教师作品集》《中国西部实力派画家作品集》、《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集》《今日中国美术》、《中国线描艺术》、《中国当代人物画作品精选》、《中国画构图艺术》、《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甘肃省美术作品集》、《中日美术画鉴》、《中国当代速写艺术》等。张玉璧作为一名成长于西部的优秀人物画家,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炽烈的艺术情怀曾促他两度赴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研修中国人物画创作,他也因此开始了以强调造型为支点,融合南、北两派水墨人物画创作优秀传统,依托笔墨与造型,向西部人生活靠拢的充满激情与生命活力的写实主义创作之路。
        张玉璧的西部人物画创作,着重于西部尤其是雪域高原藏民族生存状态与精神气质的表现。他透过少数民族生活的表层,用丰碑式的体块构筑画面,兼以多变而又精致的体型铺排出丰富的画面原理,将高原的静穆与崇高,藏民族的坚韧与顽强,从容与沉默通过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张玉璧的人物画创作其表现语言的独特性还体现在他对西部人文与自然的深刻体验中。由于西部历史文化与雄厚的自然景观的长期滋养,他将这种内在体验自觉的运用于人物画的表现语言中,他成功地借鉴了山水画的法则,将笔下的人物幻化为对自然的礼赞,使水墨构筑的意象成为对生命之永恒的象征。

        张玉璧的人物画创作,多年来,经过艰难的取舍与长期的实践,已经建立了自己鲜明的艺术样式;深沉大气的表现语言,稳定而富有张力的结构方式,精致而丰富的肌理效果,洗练而入微的人物刻画,单纯而强烈的黑白对比。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在西部人物画创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打破了人们对西部风情尤其是藏民题材创作的惯性思维,为我们展示了雪域高原冰雪般纯净透明的人性之美,同时也预示着他在中国人物画创作领域的光明前景。

        田黎明:玉璧速写

        体验传统文化、体验生存状态,以向内的方式来寻找自己曾经沉积的那一种美的空间,人在艰辛的经历中百折不回去寻求它的形象,这就是张玉璧的人生感觉,这就是玉璧的画面气息。当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经历借助于地域的生活习俗并与传统文化的情节相融合的时候,就进入到一种美感的状态里,我看到玉璧的画始终朝向西北的大漠,在这一方辽阔的土地上他能面对自己的心性去品咂人生。从而使他笔中的形象不再有古人走进大漠的那种“步步缄愁色,迢迢惟梦还。”的无奈感叹,而是带着赞美人生的绿波使画面的生命状态流动着一种苍凉、挺拔和苦涩的美感。可以说玉璧的人物形象每一笔都与自己的生长习俗有关,每一个造型都是生活中的一个个脚印。从这些形象中我感到有一种整体的东西,它不仅仅是“抓形”的准确,而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情感与体验的准确,是一种带有人格力度的准确,玉璧坚实的造型基础和他满足于以苦为怀的生存空间正是通向表现人生情感的一种实体。速写作为现场的这一形象即包含着落笔缓急的抽象形式所面临的感觉方位,又要凹凸出形象是作者在生活中一种经历的缩影。然而这二种方式须以对文化的体验和渗透才能在生活里体悟到由自己内部关照的更鲜活的生命形态。玉璧的画借助了地域人的生存状态通过笔墨和造型的语言唤回了人们曾经西域的那种苍凉的境遇。为了这一种境遇,是因为玉璧相信内在的东西就贮存在造型和笔墨的体验方式里,为了这一种境遇,玉璧仍在以苦其身地去寻找它的形象和沉积生命的经历。

         

      Processed in 0.143(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