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范扬画传 作者:修佳

        作者:核实中..2010-08-14 11:19:06 来源:网络

         原计划到南京后与范扬一起去逛一逛秦淮河与夫子庙的,只可惜天下起了雨,沥沥啦啦的。我所抱女儿不足两岁。千古遗韵看不成,是为此行缺憾。倒是在范扬的深沉野朴、洒脱厚重的笔墨世界里,让我感受到了金陵烟雨的情感温度。
          这种情感不单纯是画家贯穿于作品里的笔墨趣味,而是融于艺术中的一种相当率直、朴素的文化情结。尽管他的作品形式似乎草率了些,任意了些。但我们却从这种随意与洒脱的手法处理上感受到了沉浸了千年文化的气息。它们蕴涵着更为广阔的人文观念和生命感性,使艺术语言呈现出和谐、稳重的美感张力并触动心灵。他的《湖山放艇》、《坐看云山》等画作,注重线条的随意张扬、墨色的层层积染,讲究“平、留、圆、重、变”的用笔法度,并以自己的情感将山水结构打散后重新组合、梳理,在笔中有墨、墨由笔出的艺术结构里又将时浓时淡的墨气和色彩在随机应变中做到了自由开合。在这里,容易让人想到黄宾虹。黄宾虹系统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历代山水画的传统精华,以广博的学养、创新的胆识,独辟蹊径,创造出以“黑、密、厚、重”为艺术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在形式上忽略了程式化的美感形象,却能“随笔挥扫,无不力能扛鼎”,并善用积理之法,在墨中求层次与变化,表现出浑厚华滋之神韵。而范扬的艺术理念则是根基于黄宾虹笔法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文化语境,不仅使作品在迁想妙得中做到了随遇而安,而且在“肆意涂抹”中也完成了“无处不成文章”的情感宣泄,这种情感又在一波三折中延伸了人文价值与生命状态的精神空间。
          然而我们生活中的精神空间,太讲究实惠和现实,即使面对文化也希望它有过多的华丽点缀,以至到今天人们才读出了蕴涵于黄宾虹画作中的生命动力乃是民族文化的常青精神。我们并不否认文化的美感形式,因为人们习惯于在绚丽的色彩中来理解它们存在的广度和深度。正因此,掩盖了多少丰富而健全的生命,使我们在构建文化的同时严重地伤害了文化态的天然性。在这里,我并非否定文化的多元性,而是强调应注重多元下的深刻内涵。就如同我们读范扬的作品,那乱中求治、野中求文的笔墨结构里,流淌着一种现代情思对传统文化的梳理与守卫的价值观念。
          任何艺术创作,都不是单一的、纯粹化的行为,精神的支持、传统的承袭为它提供了新的创造可能。而对生活的感悟、对家园的迷恋,又使作品增添了内在活力和民族情调。范扬正是基于对此的深刻感悟。他的艺术创作无不在聚散、开合、虚实、有无中流露着生活的本原状态。甲戊仲春,范扬与画友一行前赴皖南写生十日。途中去黟县时却迷了路,恰逢一个叫春花的小姑娘自告奋勇地说她知道路。于是便有了这位小向导,一路上她有说有笑。扎着的两条羊角辫还不停地摆动。当问及她家过得怎么样时,她忽闪着大眼睛看了他们一眼便低下头不再理会。他们便在这二十多分钟的沉默里任汽车左右颤簸。突然,小姑娘喊一声‘到了,我到家了”。一行人哑然失笑,才晓得那位小姑娘是想顺便搭车的。于是步行—两里,路随山转,眼前豁然开朗:葱绿的竹海,碧蓝的天空,暖春的气息。范扬等人纷纷取出速写本,记录下那片景色。田间三五个皖南人正弯着腰忙着什么,看到他们在画画,便凑上前来,还取出随身带的食物招呼他们,可谁也不好意思,或许这就是他们一天的口粮吧。“吃吧,吃饱后,好画画我们的竹海。”这使范扬感受到的不仅是葱茏苍郁、颇具生命活力的竹海世界,而是一个有关小姑娘——天真、农夫——淳朴、竹海——壮阔的深层次话题。一个画家除了画画,还应再画进去些什么。这些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并糅合于画作。我观其《雾起竹海》,作品淡墨石绿,衬映白墙墨瓦,山光烟岚,滋润画面。竹木以书入画,山石墨色相融,并通过笔触、墨色、形式与意象营造,生命风度的融入,作品的品质、气息、情思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并非是艺术的“再现”和“复制”,而是传统笔墨与自然物象、性情与自然物象的交融统一,即“自然的人化”境界;而蕴于自然物象中自由飞翔和飞翔自由的精神,又恰是“人化的自然”的写照。于是“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了范扬完整的审美哲学,因而画作表现出存在于生活中的内在生命的情感温度、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力以及对生活家园深沉的关注与超越的多重含义。
          与范扬告别时,雨还没有停。难道说南京的文化永远地溶解于自然,不作任何雕饰,却敞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解读其中的课题。只是秦淮河的流水从未枯竭,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夫子庙的店铺日益繁密,它们在生态的轮回中精神依然,显得那么大方、实在。雨中的范扬伸出双手向我作别,还笑呵呵的,那神情不知是他把南京融进心底,还是南京把他归化于自然。但不管如何,只有远远高于现实的构建,才有能力引导未来。

      Processed in 0.145(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