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苍润 光明自在——读郭丰书画作品有感 作者:仁一居士

        作者:核实中..2010-08-14 11:19:59 来源:网络

        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当人们都拿起画笔来图画这个社会的时候,画家郭丰新作刊出,我甚为高兴。驻足回望,与郭丰相识已数载,朴素,为人大度,随和,不事张扬,热情,视道友为手足,所到之处,都会有不少朋友的问及。
        时下的中国画界,不时能听到操着不同口音的争鸣声,画家郭丰的心不为所动,在传统笔墨里耕耘依旧,却也有了时代性的收获。这批画作就可见一般。

        画家郭丰认为,传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时空中的积淀,是一个民族赖以发展的依托,他既存在于过往岁月中,更存在于当代生活中,而传统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体系,它的博大精深又是当代中国美术发展创新的起点,也是民族气质的精神体现。

        一个画家,尤其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才情的位置,正确运用绘画元素,把其感悟,充分表达出来,书法用笔,千古不易。画家郭丰在作画同时兼及书法,从先秦石鼓、商周盘铭,到张迁、二羹,北朝造像等等,无不通晓,任笔驰骋。悟书画同缘之理,撷取汉隶之浑劲丰茂、北魏之疏荡纵肆,明清草书之俊骨逸韵,融其精髓养性陶情。书法之美,不可名状。远观其画作如睹山河之丽自然心旷神怡。有书画互用之妙。从而体现出了“超逸”的艺术风格。逸者逍遥,逸者陶然,逸者静穆。然而“超逸”又具有明确的公众性,其艺术风格是在摆脱了一切外在的利害约束时才产生的,这样绘画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超脱了课题,突出了主体的感受。而且,在美学追求上,融汇了一个时代公众所认同的价值,所以,对画家来讲。超逸”是一种审美心境。郭丰能够保持这种心境,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其对事物“所其自然”的把握。画家郭丰常言道:书画之大家,能独辟蹊径者,非只书画一道耳。民族之文化遗产上至老庄哲学.佛儒之道,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乃至现代文学、绘画、国医无不在继承中发展。回想起陈授祥、林冠夫、龙瑞、刘阴柏、胡芝风等文化专家学者,所讲授的这些文化经典、画理、画法,真是终身受益,籍于画家郭丰的师承,勤奋好学及良好的修养,再看他的成就,却在情理之中了。

        艺术家,应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艺术家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与其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而共生。经验、感悟便一直作用与艺术家,并从中产生所挚爱的创作主题。

        画家郭丰生长在北京这块古老而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并在延续数千年的工具材料中寻找新的艺术创造。这批作品和以往大不相同,在氤氲与线的空间分隔中追求视觉的张力。并能把文人画的梅,兰、竹、菊品格展示其中。这里的作品如《五月榴花忽见春》、《篱边倩影图》等,画家通过对其虚实关系的整合,在高质量的线面穿插的同时,又将枝叶、果实安置在空朦虚实相生的境界中,线条的节律率意和豪放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简约清新中蕴涵着无限韵味,其中向人们呈现的是生命的情,炽热的意。

        寂寞之道,书画娱性,融在血液里的传统绘画程式,不时为画家郭丰的创作输送新鲜充足的氧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经典文化的汲取和承袭。画面的气息,融入了他对自然之境的感悟,花草、怪石,在画家的笔下却有了自己的情态,动静相宜,花与鸟的和谐,叶与石的默契用完美绝妙的形式体现出纯朴自然的真实情感。

        画家郭丰对于画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神情充满的是菊之品、荷之畅、竹之灵、梅之洁、兰之雅,无不让人感动,让人陶醉,对于郭丰这是一份不了的牵挂。如是大光明、大自在的作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花花草草的经营中,沉迷其中,并快乐着。

      Processed in 0.141(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