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以骨法抒胸臆——我看青年画家张星作品 作者:程大利

        作者:核实中..2010-08-14 11:23:02 来源:网络

        在当代,画画的年轻人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画中国画的。进入中国画堂奥的人却没有多少,这是因为中国画有严格的品评标准,用这个标准一衡量,很多画就不是中国画,很多画家也不能谓之国画家和好国画家了。而张星却是位优秀的青年画家。他的画能经得住品评,而且从其气大质厚的用笔能看得出他的未来,能预测到他将达到的境界。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画的六条品评标准,后人称此为“六法精论,千古不移”。六法中最根本的两条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可惜这两条被很多人淡忘了或根本没有理解。
        在当今的展览中,若论制作、论色彩、论视觉冲击力和构成效果等等,可圈可点之处还不少;若论笔墨,论骨法,鲜有可论者。骨法用笔的基础是体现人格的中锋。骨法者何?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生死刚正谓之骨”,吕凤子在《中国画法研究》里反复论证骨法通作骨气,是感情活动的记录、人格的体现。一支柔毫,通过臂、腕、指的力量可在宣纸上留下“屋漏痕”、“折钗股”、“锥划沙”。没有书法功底,没有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锤炼根本做不到。所以,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是中国画这台戏的门票,书法不好怎么画中国画呢?而张星首先是个青年书法家。他自幼练颜,打下牢固根基,又上溯秦汉,于石门颂,张迁碑、好大王等诸般瑰宝融汇一处,又遨游于唐人法度、宋人神采、明清小札及北碑墓志,直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渗透于笔墨挥运的过程之中,并由此而产生诸多的心得,于此,冶炼了手眼和心性。
        张星的写意花鸟,首先是写。当大家沉醉于肌理效果、视觉张力、追求图式的时候,张星不搞这一套,仍旧走着徐渭、陈淳、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的路,这是一条完全传统的延续之路,是从本质和本体上继承和弘扬传统之路。以书入画,强调画面点、线的书写性,追求中锋线条独有的沉厚与凝重以及种种风采,以此述形,抒发胸臆,展示着传统美学的魅力。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许多人意识到但没做到,还要从走过的弯路上拐回正途,非此不能进入中国画的殿堂。许多人竟到老也走不回来,一生在中国画的门外徘徊。
        张星作品开阖大气,重整体气象,粗犷质朴,不事雕琢;用笔求雄健畅达、纵横奔放,以率直自然、大气磅礴的状态下手,而又谨守法度,注意布白和节奏的变化,痛快淋漓之余留给人慢慢品味的余地。在当代年轻的画家中,有根基而又走正路者,张星是值得关注的一位。我对他是很看好的。
        中国画是大器晚成的艺术,许多感悟是岁月的积累。可染跟白石学画十年,得一深刻心得——慢。一个“慢”字道出用笔妙诀。可染跟宾虹学画山水,无一笔象宾虹,却学得浑朴之正道。可染先生是当代人的榜样。心态从容、淡于功名、修炼心性、刻苦读书都是成大器的条件。境界的创设分得出人品高下,这正是中国画的本质所在。张星正值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取得如此基础已殊为不易,他的状态也一直处于努力之中,爱思考,不张扬。若能在形而上的层面再作锤炼,往返今古,留心社会生活,勤于观察写生,广读博取,将这一切付诸于笔墨实践,他的前景将是不可限量的。
        我期待着他的新的进展。

      Processed in 0.145(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