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王淼田人物画艺术解析 作者:刘墨

        作者:核实中..2010-08-14 11:23:33 来源:网络

        在千余年来的中国古代绘画史中,从顾恺之《女史箴》、《列女图》一直到近现代,虽然有关仕女之类的题材描绘很多,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所有的历史画卷几乎是一部女性自身的沉默史。在以人的解放发动的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自主性的鲜活的女性才开始浮出历史地表,有了自己的声音。而不能不警惕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男女平等”固然使妇女的位置上升,然而却因这一口号汇入了主流意识形态而使女性自身又重新失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女性为创作题材的绘画明显地多了起来,而且画家们将绘画的笔触从古代转到现代,又从乡村转到了城市,这些画家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话语表现方式,在当代画坛上独树一帜,备受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倾向更为明显。
        在这批画家中,王淼田的绘画风格及其意蕴是非常突出的。像他的《朗朗晴空》、《今宵有约》、《江南气息》等一批作品,就绕开了宏大叙事所惯有的社会现实主题情境,执著于个人化的对女性的观察,以极其独特的视点刻画女性。这种刻画直接从女性个体生命的感官和心灵出发,抒写个人对于世界的感受,展示女性的魅力。
        王淼田绘画的动人之处在于,他抒写的不是宏大叙事下空洞的女性自尊、自立和自强,而是一种来自于童年的记忆、生命的体验甚至是白日梦。出现在他笔下的那些女性,眼睛或望向远方,或向画面之外眺望,然而却更将她们放逐到内部世界,与回忆、梦境做伴,从而形成了对传统叙事和公共话语的叛离。
        我曾在王淼田的画作前伫足观看,他画中的女性虽然是超凡脱俗的,但也是现实的,这现实可能很幽暗,但也有很多阳光,散发着一种很独特的气息。他笔下的人物似乎总是沉浸在回忆中,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未成熟的女孩儿,这个女孩儿的内心深处有着无限的期望,也带有某些创伤,纤弱,灵秀,永远憧憬未来,也永远心事重重。这让我想起女作家陈染在《与往事干杯》中描写过的一段文字:“皮肤白皙细嫩得可以挤出奶液,眼睛黑黑大大,黑得忧郁,大得空茫。她的脖颈细瘦得一到刮大风天气就令人担心。但是,忧伤的性情压抑不住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胸有那两朵美丽的花朵如期开放,无论世间阴雨迷蒙还是风和日丽,无论愁比海深还是悲比天大,它们无所束缚。”虽然有的画面显然是成熟的女性了,不再像少女时期那样脆弱,但依然忧郁、敏感而多思,面对一切却无所适从。
        从此意义上说,王淼田以现代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具有相当的现代意识。在这个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时代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人们也许最终会屈服于现实;在乡村与城市之间,人们也许最终会选择城市,但已经深入于心灵深处的“理想”与“乡村”,却一定会成为一种梦想,存在于心中,让我们追想不已,成为一种“乡愁”。有一位诗人去国离乡之后,对“乡愁”重新加以定义。余英时教授在谈到他的《西寻故乡》一书时,曾说:"他已改变了‘故乡’的意义,对今天的刘再复来说,‘故乡’已不在是地图上的一个固定点,而是生命的永恒之海,那可容纳自由情思的伟大家园。”对于诗人来说,“乡愁”可以上升到哲思,而后至于虚无缥缈。对于画家来说,体现这乡愁却须别具只眼,也许是画家本人心中所积蓄的一腔浓浓的乡愁都被他顺着画笔的运动而进入画面了。
        弥漫在王淼田画中的,可能正是这种乡愁,浓郁的诗意和绚烂的笔墨并不简单完成人物的刻画,其中还有人类总体性的对命运的慨叹。在现实的压迫下,在城市的喧嚣中,她们与许多人一样,内心空虚而焦虑,她们仿佛是浮萍,在陌生的城市里,焦虑于未来的确定与不确定。我们固然可以通过王淼田笔下温润的色彩和迷离的场景隐约联想到她们在现实中的怀想,也能体验到她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后的失落与惆怅。
        在这些以女性形象为主的绘画中,我们看到了画家对女性最本真生命形态的细微观照,她们甚至不是通过男性视角而是以女性对自我内在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而表现出来的。这种对女性血肉之躯的亲身体验的刻画,不仅否定了男性话语所设定的女人形象模式,而且将此前女性绘画所无力表达出来的感情世界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拒斥任何外在观念的扭曲和遮盖的角度来说,王淼田是成功的。

      Processed in 0.139(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