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春色描来易 一片请淳画出难——观邓枫工笔人物画有感 作者:杨舸

        作者:核实中..2010-08-14 11:43:09 来源:网络

        邓枫,1960年生,1977年下乡务农,1979年应征入伍,1987年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199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97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职业画家。这简单明了的几十个字,便是邓枫应要求写给我的“生活和艺术履历”。

        如若要再把这些文字中所包含的真正内容充实进去,恐怕就是洋洋几十万字的事了。只是他不肯引深,他似乎觉得就写这些文字已经是说了很多。当然,我不明白,这不是谦逊,是他心里的大实话。

        自从我们认识以来,他除了常常带作品来与我切磋外,相互间的确没有过的话好谈,他不擅长大侃或者闲聊,我又终日忙得不可开交,因而有人问起他和他的艺术,我却不知道从何介绍,尽管彼此已不在陌生。

        由于编辑他的画集,需要写一则介绍他的文章,我只好又找他吹,可谈到最后也没有结果,增加的素材也只是;他出生在洪雅,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闻名于世的瓦屋山森林公园很美,为他的故乡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为了表现一组以“牧羊女”为主题的绘画,他多次去过小凉山,去过马边、沐川山区的许多地方......此外,便是一无所获。

        但每当读到邓枫的作品,我却感受到了感动,从清纯而质朴的画面中我渐渐地接近了艺术家的心灵。不仅如此,我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天地间滋润生命与培育心灵的气息。邓枫为画,以人物创作为主,偶尔也画些山水和信笔涂抹几笔花卉,然后有些成就的,还是他的人物画。

        他近一个时期画的人物,大多数以表现彝家风情为创作主体,他试图通过对充满浓郁民族生活的描述带给都市人一种既真实可信,又令人向往与追求的自然境界。

        一位诗人告诉我,说他读了邓枫的《牧羊女系列》后,像得了一种新的启示;那些红色的山峦与青蓝色相间的树木无不跳跃着诗的韵律,而牧羊女与画面风物的构成又产生了诗的和谐。他称这些画洋溢着美的意趣,也透露出艺术家的灵气。这评价很贴切,我也如是说。

        邓枫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好些作品都是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再三斟酌才示人。有的画,费时良久。描绘也算的精心,但只要他觉的画面仍有必要调整与完善的话,他便会不惜一切丢开重来。

        他画人物,除了细心刻画人的动态与神情外,连服饰以及服饰上的纹样都下功夫去研究,不仅注重生活的原型,更强调对艺术与文化品味的提升。故而他的作品大多耐读。有时,一帧盈尺小品也会引起人们对生活与往事的回忆,对大自然的关切与眷恋。

        今春,邓枫又推出了以清纯的农家或是山村少女生活为创作题材的绘画,如《泉水清清》、《多彩的彝乡》、《山地清纯》、《田园风》、《秋后坡上一抹金》等等。这些作品,画家借用了传统绘画中古拙与淡雅的色彩,精心营造出当代人渴望“返璞归真”的生存环境。特别是画中少女所流露出来的迷蒙、顾盼、憧憬、依恋等多彩的情思,无不唤起人们善良的理念,使读画的人与画中不自主地产生了情与景的交融,让人受到天真朴素、亲切可人的情感沐浴。尽管我不敢说这就是天人合一,但至少,读画的人步入了一种自然的心境。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格外喜欢这些作品,而且还时时面对这“白水清风”般的画意品味人生。

        邓枫在一则“画中随记”中写到:“走在开满小花的田坎上,看着树枝上的新绿,眼前又是一片望不到边的黄菜花,山腰环绕的薄雾,还有雾中隐隐可见的农舍,一阵阵晚风吹过,带来天边最后一片彩云,身子有了一丝凉意,身后远远的传来儿子的呼声——爸爸回来了!”读着这些充满乡情、亲情的文字,不由的使人向往起瓦屋山下那看似恬淡却又其味无穷的乡间生活来。难怪人们说,只有艺术家自己受到了感动,他的作品才有可能打动别人。

        看来,“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不能仅仅别看着是一句“老话”,因为这”老话“至今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朽的生命力。

        邓枫,自然明白这话的含意,要不,他的作品哪能散发出那么诱人的生化气息,哪能让我也受到熏陶与感动......


      Processed in 0.235(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