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理想的田园牧歌——方人定《到田间去》赏析

        作者:曾小凤2018-03-05 09:19:47 来源:网络

        到田间去(国画) 181×94厘米 1932年 方人定 广东美术馆藏

        《到田间去》一帧,描写一农妇执一小童,带笠提篮,用简单的写法、沉古的色调,表现出小童的天真,农妇的康健,田园的绿色,近景之赭墨色,以及向日葵花的白黄色,均极调和,且配以向日葵,尤获我心,盖此花即炎暑之象征,农人的生活则在寒冷与炎暑中。

        ——午兆《春睡画院欢迎方、苏、杨、黄归国画展》,《艺风》1935年第11期

        1935年9月,广州市举行春睡画院欢迎方(人定)、苏(卧农)、杨(荫芳)、黄(浪萍)归国画展。该展览展出方人定新作80余幅,其中就包括这幅署名“午兆”者热情评论的《到田间去》。方人定(1901—1975),广东香山人,原名方士钦,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之一,早年投拜于高剑父创办的春睡画院学习绘画,后又两次东渡日本研习现代国画。与“五四”新青年锐意吸取西方新思想和新文化一样,方人定追随高剑父“折衷中西”的新国画主张,崇尚绘画中的“科学”精神,强调艺术要表现人生,用现实的题材组成有时代精神的新艺术。这个展览就是方人定1935年从日本二度留学归来后所举办,并在《自述》中称要对其艺学生涯“作一个区划”。

        从春睡画院到留日时期(1923—1935),是方人定从模仿到确立自己艺术风格面貌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从最初单纯画花鸟动物转向以现代人物为主;在画法技巧上,则由模仿转向对各类画法如工笔、半工半写、纯色彩、墨彩等的融合试验;在艺术风格上,体现出色彩浓丽且略带装饰性的风格特征。《到田间去》这幅画一经展出,即获得诸如“午兆”、梁锡鸿、陆丹林、王祺等艺评家的赏识,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较典型地反映出方人定力倡中国画应“反映时代,吐露人生”的艺术观,且与“五四”以来“美术革命”思潮宣扬改革中国画的时代风气合流。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美术领域掀起的波澜,以陈独秀和吕澂1918年至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起的“美术革命”论最具影响。“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康有为)、“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陈独秀)、“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这些艺术言论是“美术革命”思潮中改革派所极力宣扬和倡导的,主张用西画来改革中国画一时成为复兴和发展中国新艺术的一剂良方。高剑父提倡“新国画”要通过画法上的折衷中西,促进中国画回归现实、发扬中国画入世的时代精神。与高剑父选择以山水花鸟翎毛为题材不同,方人定在题材取向上明确标榜要以 “现代人”入画,认为“关于人生的艺术,非用人物来表现不可”,且以“复兴人物为绘画主流”,这在当时的中国画坛可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论调。方人定关于现代中国画题材上的自觉转变导源于1926年的“方黄之争”(即方人定与黄般若)。这一给方人定重大影响的事件,一方面促使他积极研究“五四”以来美术界关于中国画的种种见解,另一方面也让他开始反思乃师高剑父的绘画,并且东渡日本研习西洋人体技法。方人定的妻子杨荫芳对此回忆说:“他针对高剑父不擅长人物画的特点,决心走与高相反的路子,这就促使他决心到日本研习西洋的人体技法了”。

        再看《到田间去》,当时的评论特别肯定的是这幅画描绘农村生活题材的“现实性”与“写实性”特征,如梁锡鸿所说“纯然是描写农村的作品中最写实的一张作品”,但就画法等造型语言则持鼓励或有待深究的态度。简又文将方人定中西融合的画法称为是中西画“结婚”,认为是一种可资鼓励的“冒险试验”。王祺虽称赞《到田间去》一画“具有深意”,但仍不忘批评画中“牵挚小孩之农妇,手足过于膨大,颇不合于实在,且以减少美趣”。“这张可说是谜的世界”是梁锡鸿的感觉。为何此画引起了当时艺评家的普遍注意,却很难作出某种艺术风格的辨析呢?

        就题材来看,《到田间去》的画题与上世纪30年代初“到民间去,到乡间去,到厂间去”的政治文艺主题相合,有着关怀现实人生的人道情怀。不过,与左翼文艺通过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的形象,实现艺术作为武器的政治功能有本质区别,方人定描绘农村生活,是要将现实诉求与审美诉求相融合,且极力在现实人生中留存一份唯美的想象。这种美学诉求,与平民画家赵望云关注农村困苦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方人定更感兴趣的是在画面中探索东西洋画法之技术融合,以实现现代中国画的复兴。为此,方人定留日时期刻苦钻研日本画的色彩和工笔渲染的技法,而作画多用绢或熟纸,用色强烈、鲜明、绚丽也成为他此阶段作品的显著特点。在此,如何协调题材内容和画法风格的关系,是方人定试图开拓与其师高剑父不同的绘画作风,并探索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关键。

        就此而言,《到田间去》就不仅是在画题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较成功地处理了题材内容和画法风格的调和问题,提供了一种现代中国人物画的风格样式。在题材内容上,农妇与小孩的形象是方人定关注现代农村生活的情感体现;在画法风格上,画家采用勾勒平涂法,用细如断丝的线条勾出人物形象,以“撞水”和“撞粉”法精细地刻绘人物衣服、土地和竹筐,形成一种独特的斑驳效果,使我们不难在画幅中领略到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色彩。

        (标题为编者所加)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2(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