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情怀——中国国家画院水墨艺术欧洲巡展”波黑启幕

        作者:冯知军2019-07-17 00:04:37 来源:网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东欧国家是最早承认并和我国建交的一批国家。为进一步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艺术交流,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倡议下,中国国家画院今年的国际艺术交流巡展就从东欧开启。波黑,就是“水墨情怀——中国国家画院水墨艺术欧洲巡展”的第一站。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驻波黑大使馆支持,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水墨情怀——中国国家画院水墨艺术欧洲巡展(波黑展)”,于当地时间7月15日晚7点在波黑国家美术馆开幕,展出了来自中国国家画院24位艺术家的60件/组水墨作品。这批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水墨艺术作品,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探索与成就,承载着中国当代水墨发展的包容与拓进。


        在萨拉热窝找到艺术的共通

        波黑国家美术馆位于波黑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萨拉热窝。萨拉热窝是一座世界名城,对于中国公众来说,也许最初的印象这里是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地方,也是那座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所说的“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的城市。萨拉热窝是欧洲唯一一座四种宗教和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城内伊斯兰教清真寺、天主教教堂、东正教教堂和犹太教堂交相辉映。现在,萨拉热窝迎来了中国的当代水墨艺术,给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城市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

        早在展览开幕之前,关于中国水墨将在这里展出的讯息,中国驻波黑大使馆和波黑国家美术馆就已经进行了广泛宣传,从而早早地引发了波黑艺术界及公众的期待。在展览开幕当日,来自波黑文艺界的学者和艺术家,以及社会各界的热情观众,共同感受到了中国当代水墨的新气象。

        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国家元首)多迪克的顾问德拉戈柳布·雷利奇是第一次近距离地参观来自中国的展览,他不光感受到艺术的气息,也感受到两国之间友谊的良好氛围,“萨拉热窝是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我们永远对中国的艺术家敞开大门,他们可以在萨拉热窝找到自己的朋友”。

        波黑萨拉热窝州州长埃丁·福尔托表示,非常高兴“水墨情怀——中国国家画院水墨艺术欧洲巡展”将波黑作为第一站,波黑的观众对中国艺术了解不多,所以对这次展览非常期待。“虽然现在两国文化方面的交流不多,但这也让我们有更多的动力去营造两国文艺交流的氛围。我作为萨拉热窝州的州长,将会一如既往地作出最大努力,通过更多的文化活动来帮助波黑民众了解中国的艺术。”埃丁·福尔托说。

        波黑民政部部长助理阿德南·胡西奇在交流中,特别感谢中国驻波黑大使馆和中国国家画院在萨拉热窝举办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展览,给波黑民众又一个了解中国璀璨辉煌文化的宝贵机会。他说:“这也证明了中国和波黑在互免签证后,两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通道。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朋友来波黑,通过更多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波黑国家美术馆馆长斯特拉约·克尔斯马诺维奇从展览项目一确定,就对展览的举办极为期待。他表示,“虽然中国和波黑相距遥远,但是我们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有一位学生从事亚洲艺术研究,这使我们从东方艺术中学到很多东西,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开展文化交流的互访。艺术是共同语言,我相信艺术能够拉近我们的距离”。


        水墨情怀中鲜活的当代品质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介绍,本次展览以“水墨情怀”为题,意指在严整的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价值体系和开放的全球化语境的双重挤压下,当代水墨艺术家为建立既具深厚的传统文化基质,又具鲜活的当代品质的当代水墨艺术价值体系,所付出的艰辛探索,和其表现出的文化担当和文化情怀。同时,水墨艺术作为中国绘画的独有形式,在当代社会进程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时代脉动,深刻地表现现实生活,努力地探寻当代人的精神轨迹,发挥艺术在人类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此,当代水墨艺术家所进行的积极创作实践,和其表现出的深切人文情怀,均是我们以“水墨情怀”为题举办本次展览的基本动因。

        张江舟表示,波黑是个美丽的国度,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同时波黑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情感的国度。萨拉热窝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又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一个充满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情结的伟大城市。通过展览促进中波两国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两国文化的认同感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让不甚了解中国水墨艺术的波黑观众感受来自东方的艺术智慧,同时在与波黑文化艺术的深入交流中,促进中国水墨艺术新的发展。张江舟说:“虽然因展场条件所限,本次展览作品不多,但从其形态的丰富性,足以代表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创作的基本现状。透过这些作品,西方的观众们能够看到,古老的中国水墨艺术依然有着鲜活的当代品质,依然能够成为当代人文情感的重要载体,依然能够从其独特的价值构架中体悟中华文化的独有品质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于文江参与了很多次中国国家画院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他认为,这个时代是需要交流的,通过展览‍‍‍‍让世界更加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思考和创作现状,‍‍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推广。“‍‍文化‍‍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中国画发展到现在,也吸收了很多‍‍‍‍优秀的外来文化经验,这对中国‍‍画本身的发展是有益的。在交流中,很多外国朋友都非常惊讶,他们没想到‍‍中国水墨的表现力这么丰富,而且‍‍现代感这么强,‍‍颠覆了他们以往对中国画的认识。”‍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郭子良在这次展览中带来了他的重彩工笔花鸟画写生,这代表了他在创作中对中国画当代发展和转型的思考,“作为当代的艺术家,对传统要有研究,但还应该多做一些思考,‍‍包括怎么‍‍跟当代接轨。不仅从中国传统当中汲取营养,还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传统‍‍。从我国古代的许多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在艺术中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因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电影,郭子良对萨拉热窝有一种‍‍既亲切又不熟悉的神秘感,来到萨拉热窝后,更是被当地的人文气息所吸引,对于如何通过交流,促进艺术思维的扩展及创作的独特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方向也深感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但它不是封闭的,而是‍‍一种开放和‍‍发展的姿态,具有‍‍不断地‍‍兼容外来‍‍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只有‍‍通过这种‍‍融合开放,中国画的创作道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方向说:“萨拉热窝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一个交汇点,‍‍所以在这里展览,更能够‍‍让东方文化‍‍跟西方文化‍‍做一个碰撞,‍‍我们作为艺术家也有更深刻的体会。而且这里同中国一样,都经历过艰苦的‍‍反法西斯‍‍战争,‍‍所以在文化上‍‍更能够‍‍相互地理解,在艺术上‍‍更有共鸣。”


        用当代水墨与世界对话

        在今年的欧洲巡展中,无论是已经开展的波黑站,还是即将开展的黑山站、克罗地亚站,都是这几个国家首次在国家美术馆展出来自中国国家画院的当代水墨艺术作品。并且,这几站巡展也都得到了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从协调联系,到邀请嘉宾,正是他们的积极努力,才保证了巡展的顺利进行。

        中国驻波黑使馆临时代办周彦介绍,这是中国画第一次在波黑展出,很多波黑的观众对于中国艺术是相对陌生的,因此这次展览是个契机,可以让波黑的观众通过中国艺术了解中国,感受当代中国的发展。而且通过作品可以看出,这些画家创新技法和题材,赋予中国画以时代的气息和生命力。周彦表示,“我们的世界是多样的,有着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和文化,正是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使得这个世界多彩而美好。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引领下,中波关系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各方面的合作都在全面展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波建交即将25周年之际,中国驻波黑大使馆将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今天的‘水墨情怀——中国国家画院水墨艺术欧洲巡展(波黑展)’揭开了这系列活动的序幕,使得波黑的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5000年的历史和当代的发展”。

        中国国家画院不仅承担着创作研究任务,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代表着国家形象。所以,如何做好对外交流工作,是中国国家画院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在西方,中国传统的艺术在各个博物馆都有,但那是中国艺术的历史;还有学习并模仿西方的当代艺术,对西方观众来说也很常见。所以,西方的艺术界真正期待的是中国主流艺术家的当代作品。

        从2018年开始,中国国家画院的对外交流展览中更多地选择当代形态的水墨作品,而且在参展作品的尺幅上放开限制,让更多有代表性的主题性创作走向世界各地。这些中国的当代水墨艺术,从法国的巴黎到德国的杜塞尔多夫,从欧洲的乌克兰到南亚的斯里兰卡、尼泊尔和东南亚的缅甸,所到之处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并且已经确定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国外的艺术界开始更关注中国水墨艺术的当代发展和当代性表达。所以,张江舟认为,交流工作重要,但怎么做更重要,具有当代形态的中国水墨艺术,才能更好地和西方艺术进行沟通,和世界展开对话。

        今年,从波黑开启的中国国家画院水墨艺术欧洲巡展,带来的是新一轮的艺术交流。张江舟表示:“交流就是互动,中国画虽然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态,但不是自娱自乐,这种交流会让中国艺术家更广泛地吸纳世界各国的艺术资源,也会让全世界通过具有当代形态的艺术作品认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及当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60(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