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唐满生油画巡回展

          (1/10)洗尽铅华——唐满生油画巡回展

          (2/10)《许村》 180x200cm 2014年4月

          (3/10)《皖南春雪》 150x180cm 2014年5月

          (4/10)《翻越雪山的故事》 200x180cm 2014年10月

          (5/10)《798写生基地的晚上》 60x80cm 2015年10月

          (6/10)《东海前哨--前三岛》 60x80cm 2016年11月

          (7/10)《高公岛》 60x80cm 2016年11月

          (8/10)《中国园林——寄畅园》 150x180cm 2017年3月

          (9/10)《溪流》 60x80cm 2017年4月

          (10/10)《排衙峰》 60x80cm 2017年11月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洗尽铅华——唐满生油画巡回展
          展览时间:2018/08/17~2018/08/26
          展览地点:[广东]-广东省东莞市可园北路-(岭南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 江苏省油画学会 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参展艺术家:唐满生

        开幕时间:8月17日上午10:30 开幕

        承办单位:岭南美术馆 无锡市美术家协会 无锡市文化馆


        唐满生先生善于描绘南方的景致,他的风景画总似被朦胧的细雨清洗过。没有艳丽饱满的颜色,没有厚重堆积的颜料,总是湿漉漉的,就像纤细悠长而缠绵的南方的雨,未干的笔痕和记忆揉和在稀薄的色层中,思绪游移在缥缈消散的薄雾里。光阴荏苒,岁月的磨砺使唐老师的绘画日臻纯熟,这并非仅是绘画技艺的提升,更是独特个性的形成和真实自我的发现。

        观唐满生先生的风景画,就像游走在古诗词中,惬意而忧伤;温婉而低沉;恬淡而怅惘……。既有对故土与家园的怀念,又有对童年记忆的追溯;既有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又有对现世的失意与哀伤。洗尽铅华后的风景,就像一滴墨迹渐渐渗透扩撒进宣纸,逐渐模糊融合,只剩下满目的淡色和笔痕,这便是唐老师遗失岁月中的江南。

        唐满生先生近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始终不断探索写意油画的独特表现方式。通过“写”的语言形式,通达“意”的精神内涵。“写”与“意”,既形式与内容,在高度融合的统一中,方能展现中国艺术的精神。他将对时代变革与生存境遇的体察,融汇于笔刷与油彩的媒材中,孕育并生发出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油画创作,用个体心中的风景,建构并呈现着时代集体的情感印迹。


        洗尽铅华-----------观唐满生绘画有感

        范晓楠

        “一番寒雨凉初透,昨夜何人转辗听。独立小桥秋瑟瑟,勤牵风袖影婷婷。飞来白鹭云中雪,洗尽铅华骨里馨。迷眼烟尘终静寂,悠然一望远山青。”中国的诗词绝句,经常所有的言语都在细致入微地描绘景物,没有直接的情绪或观点的表达,借物移情,向读者传递无限深意。观唐满生先生的风景绘画,就像游走在古诗词中,惬意而忧伤;温婉而低沉;恬淡而怅惘……。既有对故土与家园的怀念,又有对童年记忆的追溯;既有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又有对现世的失意与哀伤。

        唐满生先生善于描绘南方的景致,他的风景画总似被朦胧的细雨清洗过。没有艳丽饱满的颜色,没有厚重堆积的颜料,总是湿漉漉的,就像纤细悠长而缠绵的南方的雨,未干的笔痕和记忆揉和在稀薄的色层中,思绪游移在缥缈消散的薄雾里。光阴荏苒,岁月的磨砺使唐老师的绘画日臻纯熟,这并非仅是绘画技艺的提升,更是独特个性的形成和真实自我的发现。唐老师的绘画鲜明地呈现出油画语言的变革与时代精神的探索。

        西方油画的创作注重材料的厚重性与透视的立体空间,只有在蛋彩、水彩、油画初稿和罩染等阶段才会选用薄画法,唐老师的绘画变革,正在于他剔除掉了西方油画材料中的某些禁忌。始终将画面控制在稀薄的状态中,他虽然利用阴影和光源塑造空间和景物的纵深距离,但其所追求的方向已经不是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和立体造型。斑驳的树影,远去的行人,孤独的街道,绵绵的细雨,漂泊的小船……,所有对景致的刻画仅仅是心灵直觉的延伸,画面气息的传达,已经与西方油画的精神迥异,满满的情感流露出的,正是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

        唐老师的绘画喜欢运用很单纯的颜色,将注意力集中在笔法的运用和内心感受上。他经常会自己制作画笔,修剪笔毛达到理想的状态。对物质材料的敏感性鲜明地体现在绘画皴擦点染的笔法中,唐老师利用油画颜料的粘稠和慢干特性,通常在相同色彩和色度的区域内,仅仅通过笔触的走向和纹理的刮擦,便能生动地呈现出绘画语言自身的细微和丰富性,类似文学和诗句的语言,他用画笔和心灵捕捉并记录下自然变换的瞬间:枝叶随风起舞的微妙;小草左右摇摆地顾盼;河流潺潺的细语;树木婆娑的身影;云淡风轻的午后;烟雨依旧的江南以及所有不经意间流失的岁月。

        与唐老师相识是在写意油画研究院组织的写生活动中,多次一起外出写生,对唐老师的了解逐渐加深。他性格爽朗不拘小节,有他在的地方总是充满欢笑。唐老师乐观而风趣,大大咧咧的性格似乎与他细致入微的作品找不到关联。时间久了,他经常与大家讲述自己经历的趣闻:儿时调皮捣蛋的故事,青年成长的懵懂,中年后重新回顾历史和社会的变革……。断断续续的片段串联起来,不经意间使我将唐老师的“人与画”慢慢链接起来。江南的小镇依旧笼罩着薄薄的雨雾,袅袅炊烟缓缓从屋顶烟囱里升起,依旧是记忆中浅浅哀伤的江南。那白墙黑瓦的简朴建筑孤独地立在河畔边,淡墨色的天空与参差的石拱桥晕染在一起,伴着微波淋漓且略有浑浊的河水轻轻荡漾。忧伤的乌篷船漫无目的地漂在河面上,淡淡疏离的薄烟笼罩在小镇的上空。这些画面与唐老师经历岁月后的感伤链接起来,孤独与忧郁或许是艺术家宝贵财富,这是唐老师生活中的另一面,细腻又敏感;真诚而执着;沉静且坚定。洗尽铅华后的风景,就像一滴墨迹渐渐渗透扩撒进宣纸,逐渐模糊融合,只剩下满目的淡色和笔痕,这便是唐老师遗失岁月中的江南。

        唐老师从对江南风景细致入微的感受中成长起来,又将这样的情感扩展至全国各地的风景。由于受邀参加各地学术活动的契机,唐老师写生的足迹踏遍祖国各地,而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方式始终延续,正像他的家乡口音,早已融于自己的血液。由于具有鲜明的绘画符号特征,唐老师的绘画总会很容易与其他画家的风景画区别开来。也同样是在这样的学术交流中,唐老师逐渐吸收并拓展对各地风景感受的深度,锤炼创作的技艺,绘画语言日臻成熟。他对某地风景有感觉时,作画速度非常快,一蹴而就,不需要修改。但有时,他又总会对一些构图和形体结构非常苛刻,反复涂抹,甚至过了很久,仍然耿耿于怀。正是在这样的激情与克制的纠结中,唐老师不断建构着自我心中的风景。

        油画从西方舶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是一辈辈艺术家们不断求索的方向。作为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的知名艺术家,唐老师近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始终不断探索写意油画的独特表现方式。通过“写”的语言形式,通达“意”的精神内涵。“写”与“意”,既形式与内容,在高度融合的统一中,方能展现中国艺术的精神。

        “笔墨当随时代”,笔墨既是材料技法又是精神蕴含,艺术家主体的境界修养与对时代的敏锐洞察融汇于笔墨间,才会创作出不朽的艺术杰作。中国传统文化对笔墨材料与精神境界的总结,始终启迪和引领着唐老师油画创作的实践与精神信念的求索。他将对时代变革与生存境遇的体察,融汇于笔刷与油彩的媒材中,孕育并生发出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油画创作,用个体心中的风景,建构并呈现着时代集体的情感印迹。

        2018年7月于中央美院


        艺术家简介

        唐满生,男,1964年生,江苏无锡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凤凰艺都美术馆名誉馆长、民进无锡市委委员、无锡市政协委员、江南大学特聘研究员、无锡市油画学会主席。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员。

      Processed in 0.182(s)   6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