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宣林艺术美学理论思想体系

        作者:核实中..2010-05-17 15:51:29 来源:网络

        艺术美学理论、技法、流派全面创新

          中国画造型六要素(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重新提出薛氏六法)

          1、线条——笔墨线条与非笔墨线条。

          2、造型——准中求质。

          3、结构——笔墨线条结构与非笔墨线条结构以及明暗结构。

          4、明暗——暗线条(笔墨线条)主体与明线条(非笔墨线条)主体以及明暗造型的对立。

          5、空间——平面重叠与主体,客观现实宇宙空间(第一现实宇宙)与心理、想象的“现实”宇宙空间(第二“现实”宇宙)

          6、色彩——重墨色轻颜色与重颜色轻墨色。色彩从单一的墨的国画颜料中走出。

          见《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32页、《薛宣林艺术论》30页

          宣画(中国画)的科学命名及定义:

          宣画: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

          宣纸、宣绢为宣画本质属性。墨则为宣画颜料的一种形式,并不构成宣画的本质属性。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墨作为颜料的一种,这个问题早在1989年《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一书中就明确阐述过。他并不构成宣画即传统中国画的本质属性。 “色彩从单一的墨和国画颜料中走出(详见《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第52页;《薛宣林艺术论》第49页)。”我所提出的“非笔墨”论,后来引发了“笔墨等于零”的讨论。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见《美术报》2006.7.22

          章法:“章法”,只有历史借鉴性,不应有确定性,模式性。

          古典中国画的”章法”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宝贵遗产,同时又是我们新发展的起点。”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画谱》)绘画艺术创作能达到”无法而法”即本能性地运用自己地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维,形成自己的造型观念、方式方法 ,形成自己的流派,将是艺术最高的境界。当然,在没有找到”我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前人的经验(特别是理论和学习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前人经验的研究,找到变化和发展的余地。
          见《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14页、《薛宣林艺术论》14页

          笔:无笔本身即是笔,也不存在所谓无笔。

          造成无笔错误观念的本身还在于未能把“笔”和“笔法”区别开来。

          真正的艺术,最重视的往往不是艺术形式上的各种材料工具因素,应重视作品自身所采用的独特的造型观念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注重隐藏在作品中赖以感染观赏者的美感或“灵魂”。在这个前提下所采用什么样的工具、手段都将无关紧要。对待“笔”的最好态度就是不择其“笔”。
        见《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27《薛宣林艺术论》26页

          中国画的性质

          中国画的性质,既不取决于传统的或古典的中国画造型观念,也不取决于是否是由中国人画的,更不取决于中国画的技法。中国画的性质,应取决于中国画的基本的或本质的属性是否存在。哪些是中国画的基本属性呢?主要是基本材料,即宣纸、绢、以及墨是否存在。

          见《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62《 薛宣林艺术论》61页

          艺术流派、画派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

          真正意义上的画派不仅仅是一个群体,还应具备以下几个前提或条件:“第一,流派是指独特的艺术观念,艺术主张并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体系。第二,流派是指在艺术观念相同的前提下形成风格相近、技法相近的艺术形式。流派不能仅从门派、技法、表现对象上的相同去划分,根本应在于造型观念的相同或相似。单一的技法,对象相近,而观念于其他人或前人并不两样者,不可称其为新流派的形成,而只能说风格,学派有别。中国绘画历史上,除了“文人画派”、“学院派”可以称得上画派,其他的所谓的画派,实际上都是由师徒、弟子、地域关系所形成的门派,而不是真正学术意义上所讲的画派。第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群体。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前提或条件,才能称其为流派或画派。比如:抽象派的创始人康定斯基、立体派的创始人毕加索、超现实派的达力等等。全部的绘画历史,就是造型观念及由此而决定的的绘画艺术形式美感的变化发展史。一切画种、流派风格的形成,首先,就是造型观念的形成。一切绘画艺术形式美感的变化和更新,首先则取决于造型观念的变化和更新。”

          见《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12页、《薛宣林艺术论》11页

          中国的地域画派等于零

          “第一,中国的门派艺术是特定的历史产物,早就应该成为过去,由于中国过去历史上一大统的传统文化以及受制于以往旧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形成师徒弟子地域门派的格局是客观的。但在求新求异,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这种仅仅以地域人群来划分的门派已经不适应时代”。“中国历史上只以地域人群来划分、而不以艺术思想体系等进行划分其实是一个莫大的错误.单纯地把流派或画派理解为群体是远远不够的。流派或画派必须要

        (文章来源:《薛宣林艺术论》67页87页105 )

      Processed in 0.690(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