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永存—— 张继馨、贺野、杭鸣时三人绘画作品赏析

        作者:核实中..2010-08-13 16:47:01 来源:网络

        张继馨、贺野、杭鸣时三位先生的画展即将在装修一新的文联展厅举行。这也是“苏州美术名家系列展”的第一个展览。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及个人风格是大家熟识的,而我们欣赏这些展出的作品,依然会沉浸在画家为我们营造的种种意境之中,感受到艺术审美享受和激越向上的精神力量。
        张继馨先生的作品有深厚的生活体验和情趣,他致力于发掘江南花鸟画题材新领域,长期观察江南水乡野草杂树,庭院芭蕉瘦竹之形态细末小节,往往于细微处见大境界。就像这幅《乍出芭蕉一寸青》,画面呈现出一个曾经华丽灿烂的生命如何悲壮地死去而又重新获得复活的场景,作者用率意的短折线条勾勒出纷披散落的残叶与新芽,并用赭石与绿色象征衰亡与再生,伫立在残叶上那只小鸟,像黑色的精灵为新生命鸣叫着。这实在是生与死之间的对话,那虽败犹荣的芭蕉枯叶以及残桩上爆出的新绿,无不蕴藏着作者对自然生命更替、再生的感动,我们在急切快速运行的浓淡虚实线条构成中,分享着作者无比欣喜与赞美之情。而他的一些作品,张继馨先生仍一如既往地展示出其爽朗的绘画风采,虽至耄耊之年,然笔墨线条意趣却更趋向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味道,勾勒出老辣朴拙、情趣盎然的生命意象,由此可以领略到作者的审美情怀与笔墨格调。
        张继馨先生花鸟画的形态虽然和自然对象已采用了一定的提炼、概括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写意,但可以看出他还没有完全放弃对象的结构形态,与笔墨之间还有着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但在贺野先生的水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更为洒脱的笔墨品性和艺术审美境界。概括地说,贺野先生的绘画更注重视觉审美意象的生成,不管是人物、风景还是花卉,其笔墨品性呈现出不假修饰的拙朴稚趣,风致摇曳,如《荷》的感觉就是一片天真烂漫。水墨肆意地泼洒出占据画面大部分的半张荷叶,然后用线条和色彩画出挤在左上角的莲花,最后是散落着浓淡墨点,可以体会到画家在奔放不羁的激情状态下,一挥而就的快意。这种把水墨作为解读性情趣味的语言、手段,起舞弄清影,肆意地把玩水墨、颜色在宣纸上产生的自然交融、痕迹变化,使作品产生更多的玩味,笔墨特性所展现的粗犷奔放之美,实际上也是作者崇尚天真自然生命价值之坦白。
        我们欣赏杭鸣时的色粉画,却感受到另一番风情,无论是风景、静物还是肖像、人体,他的绘画大都呈现出严谨的写实风格。印象最深的是人体画,画家描绘的模特儿,大都是年轻妩媚、体态丰满的女子,我们在这些年轻的女性身上感受到画家是怀着怜香惜玉的心情,用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调去描绘富有弹性的肌肉,优雅娴静的姿态,用爱抚的眼光去捕捉形体呈现出的美感。而他的水彩画,我很欣赏那幅用笔宽阔,轻松几笔就刷出形体的风景画,简练大气的作风,神采飞舞的色点,让我们看到画家性情、风度的另一面。
        张继馨、贺野、杭鸣时是我市美术界三位令人尊敬、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展出的这些作品是他们在漫长艺术生涯中辛耘探索中的结晶,可以断定,每一幅作品都珍藏着作者一段独特的审美情感记忆。而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说,用心解读这些作品笔墨、色彩所构成的艺术形象,不仅要欣赏画中形象的“似”或“不似”的生动性,更要的是从中会意出一种境界、一种诗味,一种格调。而这种会意往往烙上读者自己的心印。


      Processed in 0.170(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