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出平易——我读高惠君

        作者:核实中..2010-08-13 17:20:33 来源:网络

         见过高惠君的人,大多都会以为他是一个谦谦君子,见过高惠君近作的人,大多都会以为那是一些“和平”的绘画。



          其实,高惠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愤青”(愤怒的青年),高惠君的作品里一直充满了战斗的声音。



          但是,高惠君又的确是一个谦谦君子,所以,高惠君的作品表面看上去,清似远山,静若止水。



          而高惠君的近作还真的是山水相连。



          高惠君是一个思考型的艺术家,更确切地说,高惠君是一个在中国古文化的传统里沉思现在文化的艺术家,高惠君即使是在对西方文明的思考时,也脱离不了庄老哲学对他的强迫性影响。我认为。



          高惠君的近作是画一些他心中的山水,近水远山——批判现实之近,畅游文明之远。高惠君借古代山川之宏伟旖旎,深揭狠批现在时尚的虚伪矫情——当借用和模仿都已经成为经典的创作手段,那么对借用和模仿的戏拟又当如何?



          高惠君走的不是一条交叉的道路,高惠君走的一直是一条国有化的通衢大道——道可道,必非常道。高惠君其实在他的作品里,也通过他“心中的山水”,对中国传统的所谓“水墨人文”进行了批判,并以此作为对吸纳外来文化应该持有的审慎态度的一个游戏注脚。



          达利、凡高和石膏,是作为对中国现有斑驳文化的嘲讽和戏弄而出现在高惠君作品里的,高惠君并未将其作为中西文化碰撞后而产生的结果,而是当作一种综合以后消化不良的半成品罗列在画面中的。东西方智慧的交融,有时就如盲人摸象,摸的和说的完全是前门楼子胯骨轴子。西学可以东渐,但我们坚决不做贱人。



          高惠君的近作实在是太美了——从表象上看,高惠君的近作也实在是太狠了——察其内容。高惠君以传统的审美喂养大众眼神(目光),而以尖锐强悍的刻薄观念挑战已经陈腐的现在观念艺术,“愤青”之心拳拳。



          高惠君的近作讨人喜欢,当它热卖时,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它的“商业化”和“非学术性”,而高惠君也许正严阵以待这一刻的到来,因为他反击的长矛已经锋利到足以刺穿任何坚固的盾牌。



          高惠君的锋利像水一样,满溢,则漫山遍野。



          黄燎原

          2004年4月北京望京

      Processed in 0.155(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