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美术——中世纪美术

        作者:核实中..2009-09-14 16:23:09 来源:网络

        5~10世纪是中世纪的前期,这个阶段的美术有这样几个特点:①蛮族入侵,使得原有的高卢-罗马的建筑物和城市遭到了破坏。一般地说文化低下的民族进入高文化地区都要经过一个破坏阶段。法国中世纪美术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文化起点很低。②蛮族的迁徙,也带来了各民族的民间艺术,它和原有的高卢--罗马文化进行了融合。③由于基督教被承认,为宗教服务的艺术日益得到迅速的发展。8~9世纪时,查理大帝提倡复兴古代文化艺术,于是产生了加洛林文艺复兴运动。不过,这个运动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它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同时在艺术上也没有什么独创。11~12世纪在封建势力得到进一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发展起来。从此,法国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在建筑上有宗教和世俗两个方面的建筑物,其中宗教建筑显然占有很大的比重。法国著名的罗马式教堂有阿尔勒地区的圣特罗菲姆大教堂(12世纪末)、圣吉尔大教堂(约1160~1170),阿基坦地区的昂古莱姆大教堂(1105~1128),佩里格的圣佛隆大教堂(1120~1179),普瓦捷的圣姆大教堂(12世纪),伯艮第一带的欧坦大教堂(1090~1132)、克吕尼大教堂(1089~1131),北部卡昂城的三位一体教堂(1062~1140)等。这些教堂在风格上不完全相同。例如南部的阿尔勒地区的教堂比较多地受罗马建筑样式的影响,而阿基坦地区的建筑带有明显拜占庭建筑的色彩,欧坦大教堂和克吕尼大教堂则又注重装饰,显得较为华丽 罗马式的世俗建筑多是一些城堡式的房子。墙壁坚厚,窗户很小,比较沉闷,缺乏变化。典型的建筑物有克吕尼的12世纪居民住宅、圣安东尼市政局(12世纪)、枫丹白露修道院食堂(12世纪末)等。
         
        哥特式美术 在12世纪中叶,最早兴起于法国北部,后风靡欧洲,这一风格的出现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教会势力的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城市把哥特式大教堂看作是城市的象征,不仅供人们作礼拜之用,还常常作为人们集会的场所。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12世纪中叶为早期,这个时期的建筑物还保留有罗马式的痕迹。圣德尼教堂被认为是较早的一座哥特式建筑物。在早期更为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是著名的(1163~1250),这座教堂后又在14世纪进行过一番改建。从这个教堂可以看到哥特式教堂的一些特点: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的,但两翼很短,5条长廊,东边祭坛外边呈半圆形,西面正门两侧有高塔,十分华丽。哥特式建筑广泛使用尖拱券、彩色玻璃窗、垂直的柱子和簇柱,外边的屋顶上饰有许多参差不一的小尖塔和轻盈的飞扶壁,整个建筑物显得玲珑剔透,这要比罗马式的建筑秀洒飘逸得多。中后期的哥特式教堂一味强调高度,有些建筑物的轮廓线呈放射式或火焰式,给人一种紧张不安、腾空向上的感觉。兰斯大教堂(1210~14世纪最后完工)就是属于放射型的,它的各个部位皆细长向上发展,尖塔林立,如大树的枝杈升空。著名的鲁昂大教堂(13~15世纪)带有火焰纹式的特色,尖塔如跳动的火焰,呈现出不安定的节奏感。法国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很多,论技术水平都不错,并各有自己的特色。世俗方面有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物有圣康坦市政厅(1351~1509)、鲁昂的司法宫(1499~1509)等。

         

        鲁昂大教堂

        中世纪的雕塑大多与建筑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罗马式之前的雕刻往往带有蛮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人物的形体不大准确,有种稚拙的意味。罗马式早期的雕塑还比较粗糙,一些浮雕板上的人物形态呆板,大多表现宗教题材。在欧坦大教堂正门上边有一块拱角板浮雕较为精彩,作于1130~1140年间,上面刻画的是《最后审判》的故事。构图的中央是耶稣基督,他的身躯要比其他人物大得多,背后有圣光,基督的左边是一些行善的人正在进入天堂,右边是一些罪人,天使正忙着为他们衡量罪恶,下边一排是复活的人群,其中有不少裸体人像。在欧坦大教堂有一块描写偷食禁果的夏娃的浮雕,人物神态生动逼真,缺乏常见的禁欲主义的气息。罗马式的绘画和雕刻差不多,同样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罗马式时期最著名的湿壁画之一是画在圣萨万教堂墙上的壁画《圣阿□戈尔战龙》。  
         
        由于哥特式建筑重视装饰,所以雕刻的作用更加明显,每个教堂都有不少雕塑。例如,兰斯一个教堂就约有大小雕像2300个。哥特式的雕像逐渐摆脱了建筑物独立存在,人物的形体自由,常呈S状,衣纹富有变化,具有动感。题材虽然也大多是宗教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理想,富有生活气息。工匠们常常按照自己想法来表现宗教人物,甚至在个别的作品中流露出对教会或社会不满的情绪,巴黎圣母院门上半圆形拱角板浮雕《圣母升天》(13世纪)十分精采,人物生动,并注意到了构图的完整性。在西门上还有一组表现劳动者形象的浮雕,他们从事不同的农业劳动,寓意一年四季中季节的变化。在兰斯圣母大教堂西门上有一组雕塑《圣母马利亚与伊丽莎白的会见》(13世纪30年代),它充分显示了哥特式雕刻艺术已经成熟。圣母的形象典雅优美富有人情味,让人联想到古典希腊的雕像。13世纪末叶哥特式雕塑更加精美、典雅与庄重,这可能与当时流行的骑士文化有关。当时,斯特拉斯堡和亚眠等教堂的雕像都是这样,人物有一种优雅的神态,他们并不是厌世者而是颇有生活的情趣。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湿壁画,这是由于教堂缺乏大面积墙壁的原故。中世纪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画十分出色。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的玻璃画最为出色,很有代表性,在这里不仅有圣经题材,还有生活和劳动场面的描写,人物生动,构图严谨,色彩艳丽。在鲁昂、兰斯、布尔日等地的哥特式大教堂都有精美的玻璃窗画。当时,湿壁画大多画在一些世俗建筑物的墙上,如在阿维尼翁教皇宫中就有精采的壁画(1342年开始)。壁画上除了宗教题材外,还有一些描绘世俗生活的场面。其中有一幅《带鹰出猎图》颇为生动,画上有生动活泼的人物,也有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的景象,这样的画在中世纪的确不大常见。中世纪法国细密画也很出色。14世纪的细密画插图很普遍。《大法国编年史》(14世纪下半叶)的插图色彩明快,构图严正,颇有一定的代表性。出生在尼德兰的林堡兄弟大约在1399~1406年在巴黎学习,是15世纪著名的细密画画家。他们主要作品有为《贝里公爵祈祷书》(约1413)、《贝里公爵豪华本祈祷书》(约1411~1416)作的精美插图。在后一本书中,他们以寓意的手法描绘了12个月的景色,在画面上闪出现实主义的光芒。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88(s)   64 queries by cache
      update: